-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新中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李西兴按】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笔者特转帖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9年9月21日报道《光明日报》的在新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六十年伟大光荣的历史进程中,对世界和平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件大事。以此与【贝壳村】网友一起回顾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辉煌成就,共同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深刻影响世界的难忘时刻。
祝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网友,在2009年中国国庆和传统中秋的双节期间愉快!
【经典中国•辉煌60年】新中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CCTV.com 2009年9月21日 来源:光明日报
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921/101368.shtml
祝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网友,在2009年中国国庆和传统中秋的双节期间愉快!
【经典中国•辉煌60年】新中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CCTV.com 2009年9月21日 来源:光明日报
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921/101368.shtml
新中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光明日报】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新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60载伟大光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大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影响深远,中国对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举世公认。中国正在影响世界,展示出光明璀璨的发展前景。今天本报推出“新中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专题报道,与读者一起回顾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辉煌成就,共同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深刻影响世界的难忘时刻。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新中国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作为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帝、反殖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引领了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新中国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作为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帝、反殖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引领了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1955年4月17日,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与会国认同,形成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友谊的万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讨论与亚非各国相关的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29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名代表,在历时七天的会议中,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七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会议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强调,中国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以他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平等态度,释疑、解惑、息争,促进了亚非团结事业,赢得了各方崇敬和钦佩。
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国时,提出我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重返联合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从1950年—196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表决机器,采取“拖延讨论”的办法,不允许联合国讨论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问题。从1961年起,美国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说成是需要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所谓“重要问题”。这种霸道行径,同样遭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到1970年第25届联大期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8个国家共同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的提案,已经得到了半数以上与会国的赞成。
再次成为联合国大家庭一员后,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大舞台上因为有了中国,就不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的表决机器,而具有了真正普遍性的政府间组织的信誉和作用。
四、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突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明确地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陆续瓦解,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些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0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非洲客人时指出,亚非拉是第三世界,第一次明确表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明确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同年4月,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于10日在大会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 的战略思想。邓小平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划分“三个世界”理论,体现了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中国政府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结成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
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与会国认同,形成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友谊的万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讨论与亚非各国相关的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29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名代表,在历时七天的会议中,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七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会议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强调,中国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以他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平等态度,释疑、解惑、息争,促进了亚非团结事业,赢得了各方崇敬和钦佩。
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国时,提出我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重返联合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从1950年—196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表决机器,采取“拖延讨论”的办法,不允许联合国讨论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问题。从1961年起,美国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说成是需要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所谓“重要问题”。这种霸道行径,同样遭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到1970年第25届联大期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8个国家共同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的提案,已经得到了半数以上与会国的赞成。
再次成为联合国大家庭一员后,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大舞台上因为有了中国,就不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的表决机器,而具有了真正普遍性的政府间组织的信誉和作用。
四、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突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明确地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陆续瓦解,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些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0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非洲客人时指出,亚非拉是第三世界,第一次明确表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明确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同年4月,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于10日在大会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 的战略思想。邓小平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划分“三个世界”理论,体现了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中国政府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结成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

1974年联大特别会议邓小平首次阐述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
五、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外交展现全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初,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的信号,使中美关系乃至中国同西方外交关系解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覆磋商,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邀请尼克松成功访华,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确立了以中国为一极的大国外交关系新格局,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而且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3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