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王立群:秦始皇“坑儒”辨正
假新闻、伪命题、真炒作
新浪-王立群2009-04-23
《天天新报》于 2009年4月22日发表了该报记者朱渊《王立群为焚书坑儒翻案 魏明伦“坑谁都是暴行”》的文章。此文是典型的假新闻、伪命题、真炒作。
我认为:秦始皇活埋的是术士并非儒生,坑儒之说带有放大和夸张的成份。试问《天天新报》,这就叫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翻案吗?
《史记•儒林列传》论及此事说:“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汉书•儒林传》论及此事也说:“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
东汉王符的《潜伏论•贤难》篇也称:“此亡秦之所以诛偶语而坑术士也。”
可见,整个西汉的史学家与学者把秦始皇的“坑儒”称为“坑术士”。
汉代文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最为严厉。但是,司马迁、班固、王充一致称后世广泛流传的“坑儒”是“坑术士”。按照《天天新报》的说法,司马迁、班固、王充都是为秦始皇的“坑儒”翻案。这说得过去吗?
所以,《天天新报》认为,把“坑儒”改为“坑术士”,是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翻案,是假新闻。此说讲了两千多年了,还能叫新闻吗?如果这叫新闻,只能是假新闻!
对于一个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不要说读一读《史记》《汉书》了。但凡翻翻《史记》、《汉书》的人,都不会对“坑术士”感到陌生。堂堂大报,竟然将此曲解为“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翻案”。我只能惊讶:《天天新报》竟然无人翻过《史记》、《汉书》。否则,何必造此假新闻呢?
秦始皇杀的是“术士”还是“儒”,只关乎到杀的对象是谁,丝毫不涉及杀人是暴行还是仁德。因此,《天天新报》把我讲的“坑杀对象是谁”,偷换成“杀谁都是暴行”是标准的伪命题!我在书中写到:
秦始皇不论以什么为理由杀戮四百六十人,不论人数是否为四百六十,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一个能哭能笑能跑能跳的人。秦始皇为这些人定罪,只是胜利者的正义,而不是正义的胜利。
试问《天天新报》的大人们,读过这些文字吗?翻过这些文字吗?既不读,也不看,断章取义,混淆视听,制造假新闻,炮制伪命题。《天天新报》无非是借此炒作自己嘛!
如果《天天新闻》的炮制者,没有时间读书,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段话在我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册第90页。请擅长炮制假新闻的《天天新报》读读相关章节,再发表高见。这样,造假的水平也会高一些。否则,实在对不起花钱买报的读者!
偷换概念,栽赃陷害,无限上纲,加害他人,是不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暴行”呢?媒体连起码的逻辑都不讲,把“杀的对象是谁”与“对杀人的评价”混为一谈,这是不是滥施“暴行”呢?我就是一位“普通教师”啊!与堂堂剧协副主席这样的“高干”差别极大。“坑”了我,只能算是杀了一介草民;“坑”了中国剧协某副主席,那问题大了。那叫杀害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
“术士”是方术之士,“儒生”是儒家士人。这两个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术士”也读儒家经典。但是,“术士”更多是精通方术,并不是纯儒。既然“儒”中有“术士”,我为什么主张用“术士”而不用“儒”呢?
“坑术士”比“坑儒”之说出现得早。“焚书坑儒”,最早出现在东汉卫宏作《古文尚书序》中:“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
我们讲的秦始皇“坑术士”,是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是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依据。但是,东汉人卫宏记载的焚书事件,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大相径庭:
秦始皇将古文字改为小篆和秦隶,担心天下读书人不服从。于是,召集天下的读书人到京城,先封为“郎”(侍从)。再秘密派人在骊山有温泉的地方种瓜。由于地下温暖,冬天长出了瓜。这在秦代没有塑料大棚的情况下,是一大奇闻。秦始皇借机诏天下博士,讨论冬天长瓜一事。博士们议论纷纷,争执不下。秦始皇派博士们前往骊山实地考察。当博士们在骊山山谷的一块瓜地实地考察之时,秦始皇暗令从山上往谷中填土。七百多位博士全部活埋于骊山山谷之中。
这不[过]是卫宏记载的“坑儒”新说。卫宏的原文是:
秦改古文以为篆隶,国人多诽谤。秦患天下不从,而召诸生,至者皆拜为郎,凡七百人。又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硎谷之中温处。瓜实,乃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诏天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方相论难,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终命也。
卫宏说出现得很晚,而且卫宏又没有交代史料来源。因此,卫宏说极不可信。所以,卫宏提出的“坑儒”说最好不用。在此新说基础上产生的“焚书坑儒”也最好不用。
再者,[说秦始皇]“坑术士”可以避免误读。秦代的“儒”包含了术士。但是,后世人们理解的“儒”,已经与秦代的“儒”差别很大。此“儒”非彼“儒”。后世之“儒”,特别是汉武帝之后,“儒”更多地被理解为“儒家”、“儒生”。后世不少使用“焚书坑儒”一词者,十有八九都将其理解为秦始皇杀儒生、灭儒学(当然,我们的全国剧协某副主席不会有此误读!)。为了避免这类误读,最好将“坑儒”改成更为准确的“坑术士”。何况,这不是我的创造(别太抬举我),而是司马迁、班固、王充的等西汉学者共同的说法。我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如果要批“坑术士”,先批司马迁,再批班固,三批王充,我愿陪斗!
最后,爆料一点“百家讲坛”的消息。为了配合央视每年一度的“文化遗产宣传月”,“百家讲坛”今年录制了一组有关巴蜀大地古迹的专题节目:三星堆,金沙,杜甫草堂,武侯祠等,而且,所请的主讲人几乎全是“巴蜀人才”。但是,没有“巴蜀鬼才”。毕竟讲坛对“人”与“鬼”还是区分得很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