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名单出炉

作者:lixixing  于 2009-10-8 21: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3评论

关键词:

 

新中国60年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名单出炉


2009年9月29日 中国图书商报


    由中国图书商报和中国出版科研所联合主办的“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评选活动,于今年10月启动以来,经过专家学者、出版人、读者和网友的共同推选和反复推敲,“600本书”入选名单终于揭晓。这600本书,都以不同姿态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中国人,在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活动总策划人,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总编辑孙月沐表示:这将是一份难得的留名存照,也可以视作是一份60年来家庭理想藏书书目,为我国国民阅读推展和海外读者提供权威的阅读指南。
    从2007年年底起,中国图书商报就着手策划“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2008年,中国图书商报成功策划并举办了“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系列推介活动,并推出“聚焦书业30年”书系--《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30年中国人阅读心灵史》和《30年中国畅销书史》。为了充分体现1949~1978年间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和观念的时代特色,组委会从浩瀚书海中选出了该时段政治理论读物类、文学类、哲学政治经济学类、文史类、科技类、生活文教类、少儿读物类、连环画漫画类等各个类别的经典作品近300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其在我国及全球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组委会评出《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作为“特别推荐”提供给广大读者。另外,为了照应新近出版的好书,组委会还特别从2008~2009年度出版的新书中,精挑细选了部分优秀作品,如《暮光之城》等,补充入选其中。敬请读者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10月推出《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二书时,予以考虑收录。
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总编辑孙月沐感慨万端:“整个推选活动背后,充满的是对推选标准激烈争辩、争议乃至争吵的氛围,还有回顾历史,触摸历史的万千思绪。当然更有为我国国民阅读推展和海外读者提供一份权威阅读指南书目的成就与自豪感。”

    推选: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赛跑
    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认为,通过推选,回顾和梳理60年阅读,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一条文化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参与者们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文革”10年,文化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但一进入新时期,重新回到文化建设继承和创新的主线,又迸发出强劲的文化创造力和生长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改革开放首先有拨乱反正的作用,又有改革创新和开放搞活的历史性意义。因此记住60年历史,明白改革开放不是凭空而来,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线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梳理新中国60年经历的重大变迁,重温我们的精神历程和文化历程。”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总编辑孙月沐说,中国图书商报立足书业,站在媒体的角度,记录出版业和阅读界的60年,意义毋庸置疑:“由于改革开放30年纪念在前,新中国60年大庆在后,因此推选分为两个阶段。以1978年作为分水岭,2008年推选的是1979~2008年上半年最具影响力的图书,2009年推选的是1949~1978年最具影响力的图书,然后适当补充近1年发行量大影响力强的书籍。”
    2008年1月,中国图书商报启动系列专题报道,围绕30年中国出版发行业改革发展以及阅读文化流变,推出“改革开放激荡书业30年历史烟云”专题报道。这是中央和各部委报纸中首家如此大规模反映改革开放30年主题的专题策划,在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2008年9月8日,“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系列推介活动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消息一公布,不仅在出版界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受到了全国以及海外华文媒体的高度关注。
    12月8日,“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入选书目揭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上百家全国媒体,以及海外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数千家网站,进行了转载。媒体转载率高达上千家。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推选结果,并没有引起读者较大的反弹与非议,认为推选实现了学术思想与大众阅读的契合,推选标准严密,既兼顾到了学术影响力又考虑到大众畅销。
    2009年1月6日,在北京图书大厦,“聚焦30年书系”--《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3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30年中国畅销书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定价依次为32.00元、42.00元、45.00元)吸引了到场的出版界人士和普通读者。同时,中国图书商报社还为推选出的十大年度阅读推广人/机构颁发“公共阅读推广奖”,并举行首届中国公共阅读文化论坛,政府官员、出版人、民间阅读推广人,对于中国国民阅读以及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与困惑。大家献计献策。
    时至今日,关于推选活动和这3本书的出版消息的网络转载已逾百万,并且还在不断攀升,以致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要求将有关内容再予发布和连载。许多网友都以“30年最具影响力的书,你读过多少”的自我追问,来审视与检查自己的阅读。许多网友都纷纷留言,称入选书目甚至提名书目“星光灿烂”。
    “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新中国成立60年最好的纪念,还是唤起人们心灵的追忆。”孙月沐表示:“正是因为书业、因为出版、因为阅读所具有的独特的心灵史意义,我们自然有了将‘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向前30年上溯,串联‘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完整链条的动议,并作为姊妹篇继续编辑出版《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此举既满足读者的强烈要求,也是向新中国成立60年的献礼,更是一个媒体的责任所在。”
    推选1949~1978年和近1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无疑,这是一场更艰巨的任务。因为时代风云变幻,许多曾经风靡一时引起过阅读风潮的书籍,都已经淹没在故纸堆或历史的尘埃中,使得搜索和考证工作变得异常艰巨。
    2009年5月中旬,“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组委会成立,聂震宁担任组委会主任。为了真实反映新中国前30年出版与阅读的真实情况,他提出了许多具体指导意见。譬如版本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中最先出版的。《人民日报》还为此发表社论。因此《水浒传》版本先后的选择就有特殊意义。《莎士比亚全集》在前30年里已经出版,这表明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在文化上的开放姿态。
    2009年8月25日,经过专家评委、出版人、读者、藏书家投票,由中国图书商报社和中国出版科研所联合推出“‘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首批推荐备选书目”(详见2009年8月25日第1582期《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刊》第1、4版),并在新浪网、中国图书商报网、中国出版网等网站公布,正式启动“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种书”推选活动,接受网友投票评议。同时,接受手机、电子邮件和来信投票。再根据网络和报纸、手机等投票情况,由专家委员会和组委会最终决定前30年和近一年来的入围名单(详见2009年9月15日第1588期《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刊》第2版)。
    “‘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首批推荐备选书目”发布之后,又在出版界和阅读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中国国家图书馆专门打电话,表达了对这一活动的高度赞许之意,并表示要高度关注活动进展。看到书目的读者、专家、出版社和藏书家在纷纷投票之余,又提供了一些资讯,拾遗补憾。2009年9月15日,中国图书商报发布了“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第二批推荐备选书目。
    2009年9月29日,“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书目出炉。此次入选书目,除反映前30年和近1年来出版的政治理论读物类、文学类、哲学政治经济类、文史类、科技类、少年读物类、生活文教类图书外,还特意把2008年12月公布的“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入选书目一并呈现,由此充分体现了前后30年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和观念的时代特色。组委会并对一些专门的细分出版现象,如连环画出版、样板戏、俄苏文学等阅读风潮,加以审视与反思。此外,对“文革”10年期间出版的具有广泛社会政治影响的出版物也拟加以研究。

    遴选标准:意识形态、时间跨度、时代思潮等因素成为推选最大考验
    2009年推选禀承了2008年“客观、公正”的宗旨,孙月沐也坦承:“由于2008年推选的巨大成功,因此今年的推选,想进入入选书目的出版社、作家更加积极。但我们希望推选能达到公平、公正、公开,推选出来的书能充分反映出版界、阅读界的风貌。大浪淘沙,在海量的书目里把真正值得阅读的好书推介给大家。”
与2008年“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的推选相比,推选1949~1978年最具影响力的图书,专家评委们经受的“为难”和“痛苦”显然要稍轻一些。由于改革开放30年出版文化空前繁荣,因此关于“怎么界定有影响力的书”的标准问题让专家评委备受困扰。今年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此外,关于“同一个作家是否只能选一本、要持续多长时间才能算有影响力、丛书如何推选、相同性质相同地位的书究竟选哪一本”等问题,与2008年推选标准一致,原则上一个作者只能入选一本;对人们当时的价值观或者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的作品应当入选;相同性质相同地位的书没有入选的在提名书目里推荐。当然,推选前30年的书,对于评委和组委会来说,更多的考验还来自于时间跨度、政治因素与时代思潮,因此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作特别说明:

    专家评委阵容为何发生变化?
与2008年以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为主组成的专家评委阵容不同,2009年推选的专家评委,有不少老一辈的出版人和学者。如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吴道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陆本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方厚枢、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郑一奇、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研究员胡作玄。他们都亲历和见证过1949年到1978年的出版与阅读风貌。几位专家评委特别认真,在组委会提供的初选书目的基础上,他们凭着自己的记忆或者查阅资料,又做了许多补充。方厚枢告诉记者,他提供的都是出版年鉴记录的发行量过50万册的书目,“当然,发行50万册以下,也有好书。但发行量大小,至少说明了其影响。”而陆本瑞表示出了遗珠之憾。从60年浩如烟海的图书里选几百本书,不得不忍痛割爱:“其实还有好多书值得推荐。”为了尽量真实地还原当时的阅读状况,吴道弘与郑一奇两位老出版家,反复讨论和琢磨。胡作玄是数学家,他提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书单摒弃了专业偏见,显得更加客观。

    普遍性、经典性和时代性如何统一?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认为,既然是一份提供给大众的推荐书单,应考虑所推荐的图书,具有普遍性、经典性和时代性。所谓普遍性,是指语言要朴白、有韵味,话题或形象要吸引人;所谓经典性,是指经过了一定的时间选择之后,依然还能被人记起的那部分;所谓时代性,是指价值观到现在还新鲜、还有魅力。
但普遍性、经典性和时代性,又该如何统一呢?任何一个时代的阅读,都有其特定的语境。既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当然很难认同在30年前的语境下出现的图书,甚至有的将之忘却。因此出现了前30年非常有影响力的图书,在后30年却不怎么畅销的现象。那么这些书是否应该入选?这难住了组委会成员。譬如1960年代轰动一时的《三探红鱼洞》最后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在时间的流逝中沉淀下来。在近30年来,基本无人提及。

    后30年入选的是否还能在前30年入选?
在进行“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1949~1978年)”推选之初,组委会讨论推选标准的时候,就规定入选“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书”的书目,不能再次入选。但在后来的推选过程中,发现有些书在新中国成立60年当中,自始至终都受到读者的欢迎,显示出了经典的生命力。譬如鲁迅,作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巨人,直面人生的勇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考虑到《鲁迅全集》产生的启示与鼓舞作用,不能回避其在前30年的影响力;《红岩》自1961年出版,再版了20多次,发行量高达800多万册。在1990年代末举办的“渣滓洞”革命烈士事迹全国巡展中,《红岩》跨越时空的精神魅力再次感动了读者。至今,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鉴于以上种种因素,最后组委会决定把《鲁迅全集》、《红岩》、《中国建筑史》、《工程控制论》、《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十万个为什么》、《西方美学史》等几十种书,作为新中国60年生命力长久的书籍,再次入选,以客观反映前后30年社会阅读的真实图景。

    政治理论读物、样板戏、灰皮书、连环画等独特阅读现象如何呈现?
    此次推选,有一个鲜明的特色是,把政治理论读物、灰皮书、样板戏、小人书等这些当代不常见的书重新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
小人书是深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在其最为鼎盛的年代,一年最高发行总量超过8亿册。当曾经影响亿万读者的小人书,仅仅变成了收藏家眼中的藏品时,重新回顾一下入选连环画书目,一定能找回童年的美好时光。郑一奇介绍,1967年五六月间《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海港》、《龙江颂》等8个样板戏在北京公演。毛泽东提出了“样板戏要提高,也要普及”的任务。这样出版样板戏剧本、画册成为紧急任务,由此产生了阅读“样板戏”的风潮。10年“文革”,出版生产力受到极其严重的摧残与破坏,出版的真实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为了客观反映历史,同时,也为历史多角度研究提供反面镜子,组委会还就“文革”10年期间出版的具有广泛社会政治影响的出版物,作为专题加以研究。这些特殊时期的特殊出版物,当然不宜作为大众阅读推广的书目。但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烙印,组委会列出相关书目,以便大家研究批判,了解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

    个人体验与个人记忆如何与大众阅读结合起来?
正如胡作玄强调的那样,评委的阅读取向,要与个体的阅读取向,天衣无缝地对接起来,似乎难度很大。一本书在一个人的心目中存在,但不代表能在一个集体的心目中存在。郑一奇也有同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学术研究的方向不一样,使得阅读取向各有千秋。“我推荐了吴晗主编的《外国历史小丛书》和《中国历史小丛书》,但最后并没有入选。”

    近几年的好书还来不及等待时间检验怎么办?
    既然是推选新中国成立60年的好书,那么近几年出版的新作肯定要照顾到。这让评委们犯难。有些书还来不及等待时间检验,怎么办呢?组委会最后决定,对发行量、影响力比较大又有潜力的作品,适当入选。譬如《暮光之城》、《朗读者》、《冒险小王子》等新近出版的书。他们或者引起了阅读风潮,或者以其本土原创的潜力而入选。
    值得指出的是,60年来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变化、时间跨度,以及对当年具体出版物政治倾向的把握尺度和版本厘清等问题,肯定避免不了挂一漏万的遗憾。因此有些读者可能会质疑,认为还有一些曾经风靡一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书没有进入入选书目。因此组委会在600种入选书目之外,另附录了提名书目,读者可以重点关注。但需要说明的是,毕竟60年的时空跨度较大,何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阅读风尚。有些图书是属于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段的,有些图书是可以一代一代接着去读的。组委会强调,梳理出6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是希望引领读者重温过去。入选、提名书目都仅限于中国大陆出版。
    意义:推展国民阅读提供权威阅读指南
    600本入选书目与提名书目的公布,为波澜壮阔的60年出版界、阅读界呈现了一个全维概览的书海景观。而中国图书商报作为享誉中国书业的权威媒体,与作为国家级出版科研机构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强强联手,确保了此一盛举具有更厚重的理性和科研色彩。
    孙月沐介绍,推选“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的初衷,是因为中国图书商报作为中国书业权威媒体,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关注书业,推进阅读,给读者介绍了各种书籍,有效地引导大家读好书,是权威书业媒体的天职与责任;其次,借60年重温中国书业和中国国民阅读重大变迁之际,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充实、可读、权威的书单,本身就是一件意义重大且没有人尝试过的举动。“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存照,也可以视作是一份60年来家庭理想藏书书目,为我国国民阅读推展和海外读者提供权威的阅读指南。”
    中国出版科研所所长郝振省认为,这一活动,在广度、深度、权威性、专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对出版业自身具有成果总结性的意味,而且,将引发社会性的关注,直接有利于当下读者对60年以及今后中国公共阅读文化的意识培育与行为养成。
    据悉,“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推选公布之后,组委会还将推出“聚焦书业60年”书系,《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即将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中国图书商报社将在2008年举办首届中国公共阅读文化论坛引起巨大反响的基础上,与中国出版科研所一起举办“60年中国公共阅读文化论坛”,将在论坛上推出一批阅读研究专题成果,并推进学术界、出版界和社会各界对中国公共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视。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0 回复 putongren10 2009-10-8 21:55
谢谢
1 回复 萨满 2009-10-8 22:02
sf
1 回复 buweizhai 2009-10-9 03:42
哇。六百本!

还好有不少专业书,不用看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1: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