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评《三国演义》(13)[完]

作者:lixixing  于 2009-10-21 08: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评论

关键词:

 

毛泽东读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令人喜读”

 

 

    (13)张鲁“五斗米道”和新中国的人民公社

    对张鲁行“五斗米道”的一些具体作法,毛泽东很为赞赏,并把它与当时在我国大地上,普遍建立的人民公社的一些做法相对照。毛泽东十二月十日,在武昌又写道:

    我国从汉末到今一千多年,情况如天地悬隔。但是从某几点看起来,例如,贫农、下中农的一穷二白,还有某些相似。汉末北方的黄巾运动,规模极大,称为太平道。在南方,有于吉领导的群众运动,也是道教。在西方(以汉为中心的陕南川北区域),有五斗米道。史称,五斗米道与太平道“大都相似”,是一条路线的运动。又称,张鲁等行五斗米道,“民夷便乐”,可见大受群众欢迎。张陵(一称张道陵,其流风余裔经千年转化为江西龙虎山,为地主阶级服务的极端反人民的张天师道。《水浒传》第一回,有洪太尉误走魔鬼,有极神气的描写。一看使人神旺,同志们看过了吧?)、张修、张鲁祖孙三世行五斗米道。行五斗米道,“民夷便乐”可见大受群众欢迎。其法,信教者出五斗米,以神道治病;置义舍(大路上的公共宿舍);吃饭不要钱(目的似乎是招徕关中区域的流民);修治道路(以犯轻微错误的人修路);“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以说服为主要方法);“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这几条,就是五斗米道的经济、政治纲领。中国从秦末陈涉大泽乡(徐州附近)群众暴动起,到清末义和拳运动止,二千年中,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我们知道,一部二十四史,毛泽东前后整整读了二十四年,写下的批注也不少,但像这样长的两大段批注,笔者所见到的,这还是第一次。《张鲁传》全文不足300字,毛泽东写的这两段批注,比《张鲁传》长好几倍。毛泽东对《张鲁传》的兴趣,实际上并不是始于这次的八届六中全会。他向与会同志推荐《张鲁传》也不是偶然的。同年824日,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人民公社搞公共食堂时,就曾说: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出五斗米就有饭吃。吃粮食是有规律的,像薛仁贵那样一天吃一斗米,总是少数。同年113日,在郑州同9个省市委书记谈话中,说到供给制时,毛泽东又说:“三国时候张鲁的社会主义是行不长的。因为他不搞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曹操把他灭了。他也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的人,在饭铺里头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不是在整个社会都搞,只在饭铺里头搞。他统治了30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那里有一种社会主义作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这些言谈话语表明,毛泽东对张鲁五斗米道,几个月前就已有浓厚的兴趣。在毛泽东看来,历史虽已过去一千多年,现在与过去尽管“情况如天地悬隔”,但“一穷二白”的国情,则“有某些相似”。张鲁五斗米道所体现的“极端贫苦农民广大阶层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理想追求等,对人们认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进行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很有启示的。借用历史来启发人们的认识,开阔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更大胆地进行创

    造性地实践,这大概是毛泽东当时向人们推荐读《张鲁传》的主要意图。用一千年前张鲁的五斗米道的实践,来类比当时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想象和追求,当然是过于简单了。建立人民公社这一社会组织,不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和广大农村的实际,不能有效地提高和发展生产力,因而不成功。这是很自然的。

    为了纠正已经出现和已经觉察到的错误,减少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19594月中共中央召开的上海会议之前,向全党连续发了四封《党内通信》,反对当时全国各地盛行的浮夸风等“左”的倾向。在上海会议上,与会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又着重议论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等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大家看看《三国演义》中的郭嘉传。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最初在袁绍部下。但他认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后经荀彧推荐,成为曹操的重要谋臣,追随左右,策谋帷幄,协助曹操南征北战,擒吕布,破袁绍,北伐乌桓,功绩卓著。郭嘉中年夭折,曹操非常惋惜,称道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攻为高。”郭嘉足智多谋,而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等谋臣,听取他们的意见,果断作出决策。这说明他是一个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物。毛泽东介绍大家看郭嘉传,意思是希望各级领导作事要多谋。他说,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他还说: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来改变计划。反对党内一些不良倾向,也要当机立断。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不少干部认真阅读了郭嘉传,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对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的头脑发热、脱离实际等错误倾向,起了积极的作用。这在今天,对于我们指导各方面的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薄一波:《回忆片断》,《人民日报》19811226)

    说到毛泽东爱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故事来印证或阐发他的认识,还有这样一件事:19703月,毛泽东提出了召开四届人大。在四届人大将要召开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了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为了说服中央委员能够同意他的建议,不要在四届人大会议上再提设国家主席问题,毛泽东用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启发大家。毛泽东说:“三国时,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接着,毛泽东又说:“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皇帝,你们也不要做孙权。”(龚坤祥著《毛泽东,信步危难》,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

    类似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总之,毛泽东读《三国演义》是多视角的。上面说到的视角,只是笔者认为是比较重要的视角。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更爱从不同的视角去阅读,去理解,去阐发他的认识。到了晚年,他老人家也还是这样做的。

    毛泽东生前阅读和批注过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现在也都还保存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随着《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在我国人民中越来越广泛的流传,毛泽东读这两部书时写下的批注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BHH 2009-10-21 08:55
sf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xixing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1 13: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