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32)历史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
中国历史部分
322.华侨,历史上又叫“唐人”、“汉人”,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人具有中国(人的)血统,但不具有中国国籍。
323.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年间,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劳动人民,大规模出国谋生。总计出国人次超过1000万。他们遍布世界各地130多个国家。人们常说“有海水处就有华侨”。
324.目前全世界约有华侨华人3000多万。他们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325.华侨社团、华侨学校、华侨报刊被称为华侨社会三宝。
326.鸦片战争以后,有大批中国人在暴力逼迫和欺骗之下,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到国外做工,叫做“契约华工”。又被称为“苦力”或“猪仔”。他们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
327.契约华工在坐船到外国的途中,要忍受疾病,饥饿,缺水,污浊空气等折磨。还要遭受到人口贩子的暴力摧残和人身侮辱。到达目的地时,往往有20%-30%的人员死亡。人们把这些专门运送华工的船称为“海上浮动地狱”。
328.新加坡是中国以外唯一的以华族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他们的历史不是祖先们到新加坡才开始,而是从5000年前中国文明创始时就已开始。
329.陈嘉庚先生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一生倾资办学。在中国创办了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等学校。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等,成为捐资办学的楷模。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图】人民代表陈嘉庚在投票
330.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对他捐资办学资助甚大,同时还在祖籍地泉州捐资兴办了梅山学校。【按】应改为“李光前是陈嘉庚的女婿。他对陈嘉庚捐资办学资助甚大。他同时还在祖籍地泉州捐资兴办了梅山学校。”
331.著名马来西亚华人叶亚来,对吉隆坡的早期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吉隆坡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叶亚来街。
332.18世纪,许多中国人到加里曼丹岛西部开办金矿、修建市镇道路等,最有名的是广东人罗芳伯和他建立的兰芳公司。
333.1901年,福建福州人黄乃裳组织带领1000多名中国人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的诗巫市开辟垦场,兴办学校、教堂等。促进诗巫的开发建设。这些人大多来自中国福州。他们的后代留居下来。诗巫又被称为“新福州”。
334.1844年,新加坡华侨陈笃生为了新加坡人的看病方便,带头创建医院。这所医院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陈笃生医院”。
335. 19世纪前期,新加坡人的饮水条件不好。陈金声捐岀巨款,促使政府改变这种情况。后来政府在市中心建成“陈金声纪念喷泉”,以纪念他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