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毛泽东读评《西游记》
---读《西游记》,“要看到他们有个坚强的信仰”
《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作者是借神佛妖魔讽刺揶揄当时世态,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唐僧的“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常有余”是乡愿思想。孙悟空,也是作者吴承恩的行善即是除恶,除恶即是行善。读《西游记》,要看到他们有个坚强的信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一起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团结一致,坚持奋斗。那匹小白龙马,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的精神和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
(1)毛泽东对孙悟空最有兴趣,引用也最多
《西游记》是毛泽东很爱读的又一部中国古典小说。
《西游记》是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名神话小说。故事来源于唐代名僧玄奘西行到印度取经,及从唐末到明代大约六百年民间传说、戏曲、平话,经过许多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和加工,最后由明代吴承恩再创作而成。它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巨著。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通过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描写,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秩序一定的反抗精神。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描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佛主,求得真经,成了“正果”。小说用幻想的形式塑造了孙悟空这一有智有谋,不畏强暴,勇于反抗,不怕困难,神通广大,敢于斗争的形象,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西游记》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集魔性、猴性、人性于一身的齐天大圣,几百年来深受男女老幼
的喜爱。加上电影、电视和多种新闻媒介的宣传,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很爱读《西游记》。他的老同学萧三曾这样写道:“毛泽东同我们大家一样,不喜欢孔夫子。他背着父亲和老师读了很多中国古典小说,像《西游记》、《三国演义》、《岳飞传》、《说唐》等。”
据萧三的回忆,毛泽东还对他说过:“我还是最喜欢读那些描写起义造反的书。”1936年,毛泽东自己在与斯诺的谈话中,也曾说过:“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西游记》固然与《水浒》不同,它不是直接描写农民造反的专著。但是《西游记》着重描写的是主人翁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疾恶如仇,除恶务尽,爱憎分明,敢于造反这样一个英雄形象和一个个想象丰富、曲折生动、语言诙谐、独具风格的造反故事。所以,毛泽东对《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也是一直很喜爱的。直到晚年,他老人家对《西游记》还有浓厚的兴趣。
毛泽东爱读《西游记》,更喜爱孙悟空这个敢于冲破传统清规戒律的束缚、敢于大闹天宫、敢于同各种妖魔鬼怪作斗争的神话人物。对于这一点,我们从毛泽东的著作、讲话、谈话、书信中,都可以看得出来。毛泽东写文章、作报告,常常谈到孙悟空,有时候把他作为正面形象来宣扬,有时候又把他作为反面形象来引用。每一次引用,每一个比喻,都抓住和体现孙悟空的一个特征,一段故事,说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在毛泽东的著作、讲话、谈话和诗词当中,引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是很多的,但是,引用最多的或者说他最有兴趣的,大概就要数这个齐天大圣了。
早在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中,在谈到同日本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反包围的斗争时,毛泽东比喻说:“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毛泽东认为,“这丝毫也不是笑话,而是战争的必然的趋势。”(《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3页)
这里,毛泽东把孙悟空是作为反面形象来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