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评《西游记》(8)

作者:lixixing  于 2009-10-27 04:5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1评论

关键词:

 

毛泽东读评《西游记》

---读《西游记》,“要看到他们有个坚强的信仰”

 

(8)欣赏观音菩萨的反抗精神

张天翼这篇文章的后面,还有一个附注,共三条约2000字,是用6号宋体字排印的。1957年,毛泽东已经64岁。对一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6号字看起来显然是很吃力了。然而,毛泽东如同读正文一样,也还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划上了道道、圈圈。字排得小了,圈划的种种符号就更显得突出了。圈圈划划,密密麻麻,满页皆是道道和圈圈。

附注的第二条,是关于观世音菩萨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两段:“《法华经》里还写观世音菩萨有时‘现妇女身而为说法’。民间传说里就渐渐使这‘妇女身’固定下来,终于成了一个妇女。在《三教搜神大全》里就有了一个很完整的故事了。说她是一个国王的三公主,因为抗婚,父王要烧死她,而她‘色不变而志愈坚’。她被囚到冷宫里,大家苦劝,她不听,‘反失语激父。父大怒’,立命斩讫。虽然写她的反抗,是为了‘欲了人间事’(要出家),而且那结果是公式化的(照例是由于一些奇迹而得救),可是总写出了一个非常坚决顽强的反抗到底的女性——为民间所喜爱所歌颂的性格。”

    【李西兴按:冯梦龙《新平妖传》第十一回写到:你道观音菩萨是什样出身?偈曰:观音古佛本男人,阿弥陀佛。要度天下裙钗化女身,南无阿弥陀佛。做了妙庄皇帝三公主,阿弥陀佛。不享荣华受辛苦,南无阿弥陀佛。”李西兴注:祖琇《编年通论》(成书于南宋隆兴二年,即1164)十曰:“往昔过去劫有王曰庄严,生三女,季曰妙善。(中略)现千手千眼圣像。” 宋代和尚宏智正觉所作的“颂古”唱词《从容录》四曰:“大悲昔为妙善公主。

(张天翼文附注第二段:)“就这样,这几乎成了个传统:在民间作品出现的观世音菩萨,总往往是正面人物,而且往往是妇女。就连《西游记》——对天界的哪一位佛神都讽刺揶揄,可是对观音就另外一种态度,把她写得可亲近,有的地方还写得很美。”这两段文字,毛泽东在阅读的时候,都一一划上了道道或浪线。第二段的末三句,每句下面除划了浪线外,每句末尾还都划了一个圈。附注是与正文有关内容密切相联的。它是对正文有关内容的进一步补充或注释。

看了正文,再看附注(有的叫注释),或者把正文和附注联系在一起来看,这是毛泽东晚年读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毛泽东读别的书如读《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时就是这样。注释的字一般都小于正文的字。对毛泽东来说,看注释当然比看正文吃力。然而,他有时读注释比读正文还仔细,还有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正文中提到的人物、事件等受文章整体结构、主题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述方式方法的限制,所以往往是一笔带过。要使读者知其所以然,作者往往用加注的形式,把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补充交待清楚。就如同上述的张天翼在正文第一部分内容中,只写“例如观世音菩萨”几个字,要知道观世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为什么受许多人的欢迎,只有阅读他的附注才能有所了解。毛泽东所以爱读注释的文字,大概这就是其中主要的原因。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putongren10 2009-10-27 05:05
谢谢介绍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xixing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1 05: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