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毛泽东读评《西游记》
---读《西游记》,“要看到他们有个坚强的信仰”
(15) 《西游记》创作的社会背景
作者和作品的创作主题的视角。读《西游记》与读《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一样,毛泽东对作者和作品创作的主题是很为关注的。作者和其创作的小说作品,是一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其创作作品的主题是密切相联的。作品创作的主题总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总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这样,像《西游记》这样的神魔小说也是这样。所以,毛泽东读《西游记》,不仅在读一个个神话故事,而且还从作者和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来加以理解,把它当作形象的历史材料来学,这是毛泽东读《西游记》的又一个特点。
本文上面提到的《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中,不少文章都谈到吴承恩和他创作《西游记》的社会背景。毛泽东在阅读过程中都一一圈划。萧歌、竞华的文章中是这样写的:“吴承恩生于公元一五○○年,卒于一五八二年。这一段时间内,明朝的皇帝换了五个(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从当时的阶级斗争来看,武宗正德年间是明朝农民暴动范围最广、斗争最强烈的时期。……除去农民暴动之外,还有许多次城市居民的暴动。……从封建王朝的内部来看,帝王荒淫无道,委政权奸,朋党对立,互相倾轧。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奸臣、阉党都产生在这个时代。例如:正德年间的刘瑾;嘉靖年间的严嵩、严世蕃。直言极谏,肯为人民着想的政府官吏,先后被奸宦的特务、钢刀、监狱和酷刑夺去了生命。能够在朝做官的,多半是权奸的奴才,不然就是噤若寒蝉,混吃等死的傀儡。吴承恩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这样的社会现实,已足以使他愤世嫉俗,……”这些文字,毛泽东在阅读中差不多都划上了横道道。
对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社会背景,沈仁康《<西游记>试论》一文中,论述得更为详尽,从政治说到经济,从农业说到商业,对朱明王朝的专制独裁、奢侈腐朽、荒淫无耻、昏聩平庸、残害人民、疯狂掠夺、无恶不作等都作了分析。最后,作者指出:“总之,农民、市民与进入垂死阶段的封建势力,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就是《西游记》产生的时代特征。”这篇文章,虽然作者已经在文后说明有“不少错误”,但是毛泽东还是从头至尾,又读又划,圈划符号密密麻麻。一条条横道、一条条浪线、一个个圈圈,如同一道道耀眼的光环,折射出毛泽东把《西游记》当作历史材料来评读的心理。与其说毛泽东在读《西游记》研究的文章,不如说毛泽东在读封建社会的历史。它是毛泽东把小说还原到产生它的历史背景上来理解,把小说当作形象的历史来读的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