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评《西游记》(16)

作者:lixixing  于 2009-10-27 05: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关键词:

 

毛泽东读评《西游记》

---读《西游记》,“要看到他们有个坚强的信仰”

 

(16) 《西游记》的创作主题

    关于《西游记》创作的主题思想,鲁迅、胡适等都曾有过评述。鲁迅认为,这部神魔小说“其所取材,颇极广泛,……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35—136)胡适经过大量考证,确认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易竹贤辑录,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14)。到底应当怎样理解这部大作的主题思想,上面说到的毛泽东阅读圈划过的张天翼、童思高、萧歌和竞华等《西游记》研究论文中都有评述。毛泽东在阅读这些评述的时候似乎分外用心,并有自己的倾向。

    上面说到的文章中,对《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怎样阐述的呢?毛泽东是怎样阅读圈划的呢?这里,我们将所知道的情况向读者作一些介绍。

对《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张天翼写道:在《西游记》成书之前,“这取经故事里所写的,一边是神,神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上自天界,下至地府,无不要俯首听命。一边是魔,偏偏要从那压在头上的统治势力下挣扎出来,直立起来,甚至于要造反。天兵天将们要去收伏,魔头们要反抗,就恶斗起来了。”张天翼因此认为:“这就使我们联想到,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与人民——主要是农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当时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前)的主要阶级关系和矛盾,在这里多少是给反映出来的。而且,这故事愈经演变,愈发展,这一点就给反映得愈明显。到了《西游记》,我们甚至于要猜想,作者是多少有意识地来表现这一点的了。”

“在那原来的卫护封建正统的故事主题和题材里,却多多少少表现了人民的反正统情绪。”对孙悟空大闹天宫,张文写道:“究竟要闹出怎样一个局面来,起先连孙悟空自己都也模里模糊。直到如来佛问起他,他这才忽然想到玉帝的尊位——‘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因此,张天翼认为:“假如孙悟空闹成了功,那也不过是玉皇大帝改姓了孙。就像刘邦朱元璋之乘着农民起义运动的高潮,而爬上了龙位一样——自己成了地主头儿和统治者。而农民又照样被那换了姓的主子剥削着压迫着,终至于又闹造反。”

    对《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张天翼在《〈西游记〉札记》中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说明神话世界同现实社会的“同构”关系。这一观点与毛泽东关于神话传说的一贯看法是相合的。所以,毛泽东在阅读这篇论文的时候,对张天翼上述的一些分析和研究很有兴趣。读后在每一句话下面都划了横道道,有的话下面还划了两条横道,有的地方还划上了圈圈,足以表明他对这些分析的重视。

    这里要说明的是,张天翼这篇文章,起初是发表在19542月号《人民文学》上。当时,毛泽东有没有及时看到和阅读这篇文章,笔者这里也说不清。但笔者知道,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存放的这一期《人民文学》(包括张文),毛泽东没有阅读圈划的标志。这篇文章后被收入《西游记研究论文集》,毛泽东阅读圈划的张天翼的《<西游记>札记》,笔者看到的就是收入这部文集的这篇。

上面已经提到过的童思高的文章,是专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的。文章一开头的几句话,好像就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作者是这样写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出生于明代中叶,正是明成祖制定严刑峻法、残酷迫害人民的时代。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作者以愤世嫉俗的情绪,讽刺揶揄当时世态;以神话式的幻想和虚构,创造了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名著。”这段话,毛泽东读后重重划上了横道道,“正是明成祖制定严刑峻法、残酷迫害人民的时代”这一句话下面划了两条粗道道,句末还划了两个圈。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xixing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9 04: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