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奠下对台政策基础(中)

作者:lixixing  于 2009-10-28 07: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海峡两岸|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关键词:

 

毛泽东周恩来奠下对台政策基础

 

转贴自20091026日 人民网-理论频道

 

【总目】

    一、以战争方式与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二、全面开展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

    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

 

【内容提要】

    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倾注大量心血,思考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他们始终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周恩来一致认为:台湾问题很复杂,既是中国内政问题,又涉及国际问题。这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问题,二者不能混淆。作为中国内政问题,存在和平解放或武力解放两种方式。作为国际问题,应该用和平方式解决。

   

二、全面开展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

 

1956年开始,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深化。突出表现在:明确表示愿意同蒋介石集团进行第三次合作,努力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提出的政策措施更加具体全面;从1958年开始,工作重点也由最初的促进统一发展为防止独立、促进统一并举。

 

    (一)寻求接触,耐心争取实力派,努力促成国共和谈

    寻求接触,争取实力派,努力促成国共和谈,是毛泽东、周恩来全面开展和平解放台湾工作中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使得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极为困难。为了促成与台湾当局的和谈,建立某种形式的沟通管道是必须的。这一时期里,主要是通过密使故旧传递信息。1956316日,周恩来接见李济深的前卫士长、英国人马坤时说:蒋介石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同他合作过两次。既然我们主张和谈,我们就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赞成和谈。蒋介石还在台湾,枪也在他手里。他可以保持,主要的是使台湾归还祖国,成为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尊重。而这件事也会像你所说的那样载入历史

7月中旬,周恩来先后3次同曹聚仁谈话。他指出: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日战争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为什么不可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决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是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除了和谈信息的传递外,毛泽东、周恩来还通过外事活动,广泛宣传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与主张,以期对台湾当局形成和谈的外部压力。令人遗憾的是,195710月,国民党八大拒绝了毛泽东、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建议。

 

    (二)以炮击的方式,保持同台湾当局的接触

    自从毛泽东、周恩来1955年初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以来,海峡两岸虽然有一些消息的传递,但总的来说,和平攻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台湾海峡平静局势,有利于美国推行划峡而治。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195882312时,炮击开始。

    炮击金门的主要目的,不是渡海作战,而是以炮击的方式,保持同台湾当局的接触,并传达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真诚愿望。106日,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30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熄灭。这就需要谈判。1013日,毛泽东起草的彭德怀给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的命令,再度申明了炮击的目的:在台湾国民党没有同我们举行和平谈判并且获得合理解决以前,内战存在。台湾当局不要和谈,打是免不了的。在你们采取现在这种顽固态度期间,我们是有自由权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

    炮击金门还有激化美蒋矛盾的意图,即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充分暴露美国政府口惠而实不至的本质。当美蒋海军组成联合舰队,试图为运输船进行护航、恢复金门海上补给线时,毛泽东命令:打蒋舰,不打美舰。如果美舰开火,没有命令不准还击。蒋舰遭遇密集火力攻击时,美舰只顾掉头逃窜,弃蒋舰和运输船于不顾。由此引发了美蒋在金门弃守问题上的重大分歧。

    金门炮击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内和国际政治斗争的表现。这一炮击行动,断断续续进行到1978年中美建交后才停止。毛泽东、周恩来等正是通过这一炮击行动,保持同国民党的接触,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内战仍在继续,借以宣示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三)实行防止独立、促进统一并举

    继续坚持和平解放台湾炮击金门期间,美国多次向蒋介石施压,企图迫使国民党军队从金门、马祖撤退,制造两个中国。面对这个现实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将金、马留在台湾当局手中,更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和平解放台湾将是需要中国大陆长期坚持的方针,急不得;在无法短期内解决台湾问题的情况下,防止台湾独立成为当务之急。

    1958103日晚上,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继续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他说:我们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两个中国。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最后,他说:方针已定,还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让蒋军留在金、马。

毛泽东还看到:继续争取蒋介石,支持和巩固蒋介石的统治,是防止台湾独立的最好办法。为此,他破天荒地提出,给予台湾高度自治的权限,即允许保留军队,保留原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权力架构。19581013日,毛泽东在会见曹聚仁时,明确表示:“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马的方针。”“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由蒋管。”“美国要压蒋,要以金、马换台、澎,我们不干。让蒋委员长多守几年。”“我们的方针是孤立美国。”“他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们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1960527日,毛泽东会见外国友人、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还向蒋介石进一步发出了中国大陆不首先动武的信息。他说:我知道,我也同意。我们不要同美国用战争解决问题。同蒋介石就不同了。但是如果他不用武力,我们也不用武力。1961613日,毛泽东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时说:如果台湾归还中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那末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当然,这时还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的概念。

为了建立大陆同台湾的政治互信,毛泽东、周恩来在采取防止分裂措施的同时,对于台湾当局的挑衅行为,采取了更为大度和克制的态度。1962年蒋介石企图乘大陆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策划武力反攻大陆。对此,毛泽东、周恩来采取了利用美国对蒋介石进行压制的策略,而没有再采取1958年炮击金门那样的惩罚方式。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边境挑衅行为,却采取了军事行动,击退了印度对中国边境的骚扰。1964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使中国有了初步的核反击能力。但中国从未借此向台湾当局挥舞大棒,而释放的都是善意信息。

文革时期,虽然中国大陆在宣传上对台湾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过激的口号,但总体来说,海峡两岸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应当说,这些行动对于两岸建立良好的政治互信是有益的。

在防止台湾独立的同时,毛泽东、周恩来适时地加紧了促进和平统一的政治攻势。1963年初,周恩来请张治中、傅作义致信陈诚,阐明台湾的处境与前途,说明今日反台者,并非中共而实为美国,支持台湾者并非美国而实为中共。信中谈到了由毛泽东提出、周恩来概括的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案——“一纲四目。其中 一纲:“只要台湾归回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总裁(指蒋介石)与兄意见妥善处理四目包括:“台湾归回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总裁与兄全权处理;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总裁与兄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一纲四目,实际上是毛泽东、周恩来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构想的具体化,既维护了民族大义,又尊重了台湾的现实,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因此可以作为国共两党进行商谈的政治基础。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xixing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5 13: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