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丹开始追问:孔子是谁?

作者:lixixing  于 2009-11-1 07:2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关键词:

 

从于丹开始追问:孔子是谁?

新浪-刘仰(2008-03-15)

 

    又是那本美国杂志,搞了一个中国“名人榜”,我就不提它的名字了。近日这个中国“名人榜”上,于丹教授以1000多万元的收入,名列作家之首。看样子,美国人总是习惯用钱多钱少,来衡量人或事。不习惯用钱来衡量的人们,自然会对这种排名方式不以为然。因此,于丹教授再次成为议论的对象。

    于丹这几年名气挺大,她的几本畅销书,我只看过“说庄子”那一本。于丹说《论语》,说“孔子”的电视节目,断断续续地看过一些。因此,我没本事像有些人那样,给于丹教授一处处地挑硬伤、找毛病,只能很简单地说,于丹说《论语》、说“孔子”、说“庄子”,确实只能像她自己定位的那样:仅仅是一种个人心得。问题在于,有心得的人多极了。偏偏于丹的“心得”,近年来传播最广,赚钱最多,名气最大。按照树大招风的原理,于丹这棵突然蹿高的大树,便被东西南北风吹得东摇西摆,但就是不倒。
    针对于丹的意见、批评并不一样。有的站在彻底否定孔子的立场,如某个“
哲学乌鸦”;有的站在坚决维护孔子的立场,如义愤填膺的“十博士”。这两拨原本水火不容的人,针对于丹的态度倒是比较一致,痛骂、批判,置于死地而后快,火药味都很足。尤其当于丹被外人称为“女孔子”后,双方也许都认为,于丹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了。
    但是,面对与丹教授最近再次高调登场亮相,贬孔、尊孔两个阵营,似乎都已经没有弹药了。与以前相比,火力减少了些。也有可能是因为,双方都对于丹失去了兴趣。还有一种可能是,面对难以改变的现实,想批于丹的人都意识到,再怎么批,都没什么用。而我一直认为,面对于丹,我们没必要大动肝火。尤其当于丹教授以收入第一,而在中国作家中排名第一的时候,这种过激的火气,会让人怀疑,是否是因为于丹教授发财后引来的嫉妒。
    孔子是
2500多年前的人。在这个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于孔子的态度、评价、解读各种各样。孔子生前,处境好的时候,被奉为上宾;处境差的时候,累累如丧家之犬。孔子逝世以后,遭遇也差不多。从尊孔一方来说,有“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有奉若神明的宋明理学,还有要将儒教、孔教定为国教的康有为等。从贬孔一方来说,有出走的墨家,有冷言冷语的老庄,有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有打倒孔家店的五四运动,还有砸烂孔老二的文革。可以说,从孔子开始收学生、设杏坛那天起,对于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就一直毁誉褒贬皆存,云泥高下不同。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在乎,又多了一种于丹教授的“心得”?
    站在尊孔一方,真实的孔子,与汉代大儒眼中的孔子并不一样;与宋代程朱的“孔孟”也不尽相同;即便是站成一圈、共同签字画押猛批于丹的“十博士”,对于孔子的认识,恐怕也不会一模一样。现代大学者评注孔子的著作很多,即使统统尊孔、拥孔,观点也是千差万别。站在贬孔一方,秦始皇的对儒家的看法与五四健将们的看法,也大相径庭。但是,孔子还是在那里,人们还是不能忽视他。也许,正是这种对于孔子五花八门的评说,才使得孔子真正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有些人一直在做一件事情:试图将孔子从中国人的脑海中抹去,甚至从历史上抹去。虽然这个念头注定不可能成功,但是,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他们确实给孔子泼了大量污水。面对无法消除的孔子及其学说,他们眼看难以彻底抹杀,只好采用歪曲、诋毁的贱招。我们不得不承认,
经过文革时期大规模、有系统、别有用心地丑化,孔子及其学说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罪恶的代名词。以至于到了今天,还有人继承着文革的衣钵,对孔子及其学说极尽歪曲、诋毁之能事。因此,他们才会对于丹深恶痛绝。因为,于丹让人们再次想起了孔子的好。
    也许,于丹理解的孔子,于丹描绘的孔子,在尊孔的饱学之士看来,离真正的孔子及儒学,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于丹对于孔子至少是善意的,她所描绘的孔子,至少不是那个万恶的形象,而是一个离人们很近的、亲切的形象。她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于孔子的良好兴趣。当各种各样批判于丹的声音响起的时候,于丹的所作所为,完全有可能促使人们发自内心地问一下:孔子到底是谁?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仅仅这一个贡献,就足以让那些万般诋毁孔子的人痛不欲生了。
    对于尊孔者来说,一个曾经被肆意颠倒、恶意污损的孔子,也没能改变孔子的地位。那么,一个被肤浅化、表面化的孔子,又有什么可怕呢?可怕的只是再也没有人提起孔子。可怕的不是孔子被骂、被歪曲、被肤浅化、电视化,而是被彻底遗忘。
2500多年来,对于孔子的评价林林总总,多了一个于丹的孔子,并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少了一个于丹的孔子,也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虽然于丹的孔子不能尽如人意,但是,如果铺天盖地的于丹孔子,能让更多的人有空突然问一下:孔子是谁?那么,这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有助于尽早洗去几十年前被恶意涂抹在孔子身上的大量污秽。
    我从来不相信,单凭一个于丹,就能让人们对于孔子的看法彻底定型。坐在电视机前看于丹的观众,看看于丹教授抑扬顿挫地讲孔子,总比无所事事好。他们中一定会有很多人,发现于丹的孔子,与另一个孔子不太一样;他们中一定有很多人,会第一次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那么智慧的人,叫做孔子;然后,这些人中一定还会有人,离开于丹的“心得”,去寻找自己的孔子心得。因此,我们真的不必把于丹教授妖魔化,就好比我们不必强求中学老师具有博士学位一样。
    在我开始逐步了解孔子及其学说后,我多次发现,孔子真正的精髓,就是我父亲、母亲曾经对我说过的某一句简单的日常话语。我相信,真正的孔子,就存在于那些不起眼的地方。这也就是无论某些人如何疯狂地诋毁孔子,最终都徒劳无功的原因。于丹也许不能让人发现博大精深的孔子,但她会让人们想起历史记忆中的孔子。她已经告诉人们一个事实:还有那么多中国人愿意善意地了解孔子。这就够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xixing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9 08: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