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马千里:于丹太害人了
现年35岁的马千里,在深圳开了一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曾出版过《论语的管理智慧》一书。自《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出版后,他就专门开设博客,用以批判于丹,昨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马千里。
观点1:是“生活心得”不是《论语》心得
“于丹的问题不是通俗不通俗的问题,而是对与错的问题”,马千里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于丹解读的《论语》,与本义出入太大。只是把《论语》中的句子,作为自己生活感悟的支持,是一种误读和歪曲。于丹《论语》心得,不是她读了《论语》后的心得,实际上只是她自己的“生活”心得。
为了说明于丹的硬伤,马千里还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他说于丹把“十有五而志于学”当成了“十五向学”,是错误的。他认为“志于学”其实是一种有选择地学习,也即“大学之道”,并不是于丹说的,从15岁才开始学东西。另外如“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于丹的翻译是“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马千里认为,于丹漏了一个“与”字。孔子的意思本来是说,不能和这样的鄙夫做同事,同朝为官,而非“让他去谋国家大事”。
观点2:于丹越火对传统文化伤害越大
“那为什么于丹那么受欢迎呢?”
对于记者的反问,马千里将于丹的走红,归结于她迎合了时代的特征。那就是现在普遍人心浮躁,信仰缺失,而于丹正好迎合了这些东西。“她讲的东西,就是逃避现实,是一种新的‘阿Q精神胜利法’”。
马千里认为,于丹借了当前国学升温的时机,把一些圆滑世故、无原则隐忍、消极对待贫困等进行包装,以心得论语的方式,借孔子之口说出来,对民众思考自身社会角色时,产生的迷茫情绪,起到了抚慰或麻醉作用。
“于丹太害人了。”马千里称,正因为于丹的解读非《论语》本义,会让无数没有读过原文的观众,看了《百家讲坛》之后,就把于丹讲的东西,认定为《论语》。于丹越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伤害就越大。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庄子》后,马千里说自己也看了几集。他觉得与讲《论语》差别不大,“不管她讲孔子、庄子,还是韩非子什么的,中心思想就是那套东西”。马千里觉得新意不大,他也不会继续批判她讲庄子。因为他在批判于丹讲论语时,就等于也批判了她讲庄子。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