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所谓和平大国不能没有权威语言
新浪-司马平邦2009-10-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d7410100foqt.html~type=v5_one&label=rela_articletagpub
李西兴案:原文标题为……霸权语言,转引时改为……权威语言
我说的是汉语。
而这个标题,是我看过这本商务印书馆的《2008中国语言生活报告》之后,受到的启示。
商务印书馆的书,读来总是另一番滋味。自忖自己如此的才华横溢,全赖商务的那本已经10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当然,如果你觉得我庸才一个,也全怪那本词典,反正跟我自己没什么关系。
这本《2008中国语言生活报告》,则看似比《现代汉语词典》更有现在的意义。因为它实用。所以我称之为“网络时代的《现代汉语词典》”。所以我觉得,每一位想在网络上靠码汉字有所作为的,都去读一读这两大本1000多页的《2008中国语言生活报告》。
不过,这本书的完美,与当前中国的汉语及汉字的实际应用,已形成明显反差。比如在北京奥运和60周年国庆的主体宣传中,没有一件像样的汉字书法标准字出现,七扭八歪,琳琅满目,更别说发挥汉字的魅力。故而,其实最最需要读这本书的人,是主管汉语及汉字应用的人和机关。
私以为,互联网是21世纪中国改造世界并为中国复兴服务的重要阵地。而这个过程中,最可资利用的工具是汉字和虚拟货币。全世界有14亿的汉字使用者,这必然决定中文互联网将成为全球互联网的老大,是早晚的事。未来10年之后的互联网,不识汉字者将在网上无所适从。这样的事,只有汉字才能做到。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意识它们有这样的功用。并主动开发它。
本书把汉字变成“语言生活状况”的提法,颇为新颖,也很有启发。即汉字是一种生活,而不只是记录符号。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比如,由中国人使用的那些现在还算“非汉字”的文字符号,算不是“语言生活状况”呢?
如“I老虎 U”和“I服了 U”这样一直被国人使用的符号,算不算汉字呢?可不可以收入中文词典呢?
建议下一年度的《中国语言生活报告》,可以专辟一章:外来语篇,专门收集当年度被国人常用的非汉语或混合性汉字汉语。这是不是对中国语言生活的记录更准确呢?
如果把汉字只定义为汉字汉语,现在的收集量足够了。但如果把汉字定义为中国人群使用的文字和语言,则理应扩大汉语的外延,使之更世界化。只要是被中国人群普遍使用,并能理解的语言,都可以称为汉字。这也能更准确地反映汉语的发展势态。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2008中国语言生活报告》,已经把繁简之争以及部分存在使用价值的繁体汉字收入,并记录了其“生活”状况。私以为,经过近一两年的争论,繁简汉字的争论理应告一段落。出版机构和汉语的权威研究机构应把繁简之争的分歧,引向通用汉字的统一。所谓的繁体字、简体字的概念,实际上也正在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它们只是汉字的不同写法而已。即商务印局馆有必要用“通用汉字”的概念以正视听。比如,尤其对两岸汉字的使用情况,亦应定义为使用通用汉字的不同习惯性写法罢了。取消什么繁体或简体的说法,打通壁垒,做聪明的汉字驾驭者,而不做愚蠢的汉字驱役者。
从此之后,繁体简体的区别消失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多了解一种汉字的写法――当然对那些不想多掌握母语书写的人来说,也无所谓。
从政治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上来说,中国大陆有先于台湾和港澳地区率先树立和实行这样的通用汉字的观念的责任和能力。扫清所谓繁简为汉字带来的壁垒。这里也暗藏着大中华文化一统大中华地带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