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毛泽东读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可以当作清朝的史料看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一部社会小说。作者蒲松龄反对强迫婚姻,反对贪官污吏,主张自由恋爱。作者写恋爱又都是很艺术的,鬼狐都会作诗。《聊斋志异》是反对八股文的。作者描写女子找男人是大胆的。《小谢》是一篇好文章,反映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人与人的关系应是民主的和平等的。《聊斋志异》中的那篇《妖术》,如果那个于公战术上不重视,就可能被妖术谋害死了。蒲松龄很注意调查研究。不然,他哪能写出四百几十个鬼和狐狸精来呢?《聊斋志异》可以当作清朝的史料看。
(一)毛泽东喜爱读《聊斋志异》
如果说,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神魔小说,毛泽东最爱读的是《西游记》,那么,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鬼狐传奇小说,毛泽东最喜爱读的大概就要算是《聊斋志异》了。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是我国清朝初年的一位杰出的作家蒲松龄所撰。据说,我国现存最早刻本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青柯亭本,分为16卷,共400余篇。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方面还发现并影印出版了作者的半部手稿定稿本,还有会校会注会评本,所收篇目比较完备。本书作者长期生活在农村,书中的故事大都是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境界瑰丽,艺术独特。作者通过民间广泛流传的、人们喜闻乐道的一个个故事,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艺术创造,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深受人们同情和喜爱的人物形象。本书的作者以谈狐说鬼的故事形式,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和统治阶层及官吏们的腐朽生活与种种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种种封建礼教等多有揭露和批判。作者还以火一样的激情和无限同情的笔调,描绘了许多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执著地追求人生自由和个性解放、热烈地向往美好生活的妇女形象。无论从作者的文学语言的艺术特色,还是从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社会现实价值,《聊斋志异》在我国古典文学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它与《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古典小说一样,是一直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部古典小说。
毛泽东早在少年时代,就爱读《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小说。关于他少年私塾读书的情况,他的塾师毛宇居曾回忆说:毛泽东在这里读的是《公羊春秋》、《左传》等经史书籍。他最喜欢看的是《精忠传》、《水浒》、《隋唐嘉话》、《三国志》和《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当时私塾的规矩,认为小说是杂书,不准学生看。因此,他总是偷着看。见我来了,就把正书放在上面。”(1960年4月《韶山老人座谈会纪要》,转引自高菊村等著的《青年毛泽东》。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11页)
毛泽东本人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也说过:“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那是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瞒着老师读的,老师憎恨这些禁书,并把它们说成是邪书。”这里,老师和学生的回忆中,虽然都没有直接说出读《聊斋志异》这部书,但两个人的回忆中都用了同一个“等”字。这“等”字中是不是包括《聊斋志异》呢?如果说这里的回忆还没有直接说出毛泽东少年时代读过《聊斋志异》,那么,下面的回忆说得就很明白了。李锐在其记述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的著作中,谈到毛泽东少年时在私塾读书的情况时写道:“在一篇讲鲁迅的文章里看到,说过他幼年在私塾读那些古书,并无多大好处。帮助开窍的,乃是《三国》、《水浒》,后来是《聊斋》。一生受益的不是经学而是杂学。”(《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第14页)毛岸青和邵华在《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习书法》(《瞭望》1983年第12期)一文中说:“《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爸爸在少年时代就看过。”毛泽东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读我国一些著名的古典小说。《聊斋志异》是我国非常著名而且流传很广的古典小说之一。所以,《聊斋志异》引起少年毛泽东的阅读兴趣,这是很自然的。
1937年8月,毛泽东在著名的哲学论著《矛盾论》中,在谈到矛盾的互相转化的问题时,就说到了《聊斋志异》。他说:“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是互相变化……”(《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30—331页)这大概是毛泽东在自己的著作中第一次说到《聊斋志异》。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聊斋志异》如同《西游记》、《淮南子》、《山海经》一样,毛泽东都是读得很熟的。这些书中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他都一直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