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毛泽东读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可以当作清朝的史料看
(三)毛泽东对《聊斋》故事的评论
〇赞《小谢》的个性解放
《聊斋志异》卷六中,有一篇题目叫《小谢》的。这一篇是写渭南一个穷书生陶望三,借住在一座鬼魅惑人的旧府第内,被乔秋容和阮小谢两个女鬼恫吓、纠缠、调逗,但他却不惧、不恼、不动,且对两鬼友好相处,平等相待。二鬼被感动,就拜他为“师”习字读书。几个月后,小谢“书端好”,秋容“能诗酬唱”,且因受师开导,她们也“颇知义理”了。当陶赴试并被诬下狱后,二鬼给他送饭,并赴院申理,遂使陶获释出狱归家。其中两鬼亦备受艰辛,小谢脚受伤,秋容被黑判摄去幽囚。经过一番曲折,他们得以团聚,“情同伉俪”,但始终无越轨同寝。小谢、秋容的善良、勇敢、多情,和她们同陶生的和睦互助,真心相爱的行为,感动了一个道士。道士称赞“此鬼大好,不宜负他”。遂用仙术先使秋容借郝氏女尸还阳,又使小谢借蔡氏之妹尸还阳,方才结为夫妻。作者笔下的小谢和秋容,都是容貌绝世、品质纯净、聪明痴情的女性。她们蔑视封建礼教,积极主动地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作者在这里还赞扬了陶生与小谢、秋容之间的平等关系。小说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毛泽东读后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并饱含深情地挥笔写下了这样一段批注:
一篇好文章,反映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人与人的关系应是民主的和平等的。
蒲松龄的这一篇小说,在这里能受到毛泽东的称赞,说明这一篇小说从思想到内容到人物描写和语言文字等都是很好的。它是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中的一篇佳作,它在我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〇杨万石的老婆虽恶,却非常典型
《聊斋志异》卷六中,还有一篇题目叫《马介甫》的小说。这篇小说写的是,河北大名府有一个秀才,名叫杨万石。杨非常害怕老婆。杨的妻子尹氏,非常强悍。杨稍微触犯了她,就要挨她鞭打。一天,杨在府城里等候乡试时,遇见了马介甫。从此,他们交往越来越亲密,便结拜为弟兄。在交往中,马介甫得知杨妻尹氏横蛮地欺侮和摧残杨家的老老小小。因此,马对杨家老小深表同情。于是,他就施种种小技,帮助杨万石制服这个悍妇。但是,每当杨万石看到老婆的气焰稍微收敛一些时,就不照马介甫说的办法去做,或者向悍妇讨好献媚,或者向悍妇泄漏真实情况。当悍妇一次一次地知道事情的真相时,便认为她的丈夫并没有什么大的本事。因此,在马介甫离开杨家老小之后,她仍然轻视他,嘲弄他,辱骂他。没过多久,那悍妇的故态完全恢复了。读罢这则故事,大概是因为作者对杨万石怕老婆和对这个悍妇的横蛮、凶残描写得淋漓尽致的缘故,所以,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段批注:
个性斗争,此妇虽坏,然是突出典型。
读过这篇故事的人大概都知道,蒲松龄笔下的杨万石的老婆,是一个心肠狠毒的女人。然而从小说描写的艺术上来说,她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突出的典型。从这段批语中,我们仿佛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作者刻划人物艺术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