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毛泽东读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可以当作清朝的史料看
(四)毛泽东读《聊斋》爱不释手的原因
毛泽东批读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年9 月出版的这部《聊斋志异》,大概是1955 年10 月之后。此时,毛泽东已经年过花甲。《聊斋志异》中一个个谈狐说鬼的传奇故事,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读得烂熟,到了年过花甲之年,他还一直如此有心境,还如此又读又批,爱不释手,充满浓厚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聊斋志异》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思想倾向。在管理图书工作中,我们知道,毛泽东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古典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多少带有民主性和进步性思想倾向的作品,都是很有兴致阅读的。《聊斋志异》虽然主要是写狐写鬼的,但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一些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思想倾向。对《聊斋志异》中的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思想倾向,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作过评说。1939 年5 月5 日晚,毛泽东专程到“鲁艺”去看望刚从国外归来的老同学萧三,在谈到《聊斋志异》时,毛泽东说:“《聊斋》是封建主义的一种温情主义。作者蒲松龄反对强迫婚姻,反对贪官污吏,但是不反对一夫多妻(妾),赞美女人的小脚。主张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不能明讲,乃借鬼狐说教。作者写恋爱又都是很艺术的,鬼狐都会作诗。”(高陶著《天涯萍踪——记萧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年版,第257页)
1942 年4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与“鲁艺”文学系和戏剧系的几位教师的谈话中,在谈到《聊斋志异》时,毛泽东说:《聊斋志异》是反对八股文的。它描写女子找男人是大胆的。(《何其芳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3页)毛泽东还曾说过:《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小谢》是《聊斋志异》中表现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关系的代表作。到了50 年代,毛泽东在重读这篇作品时仍然那么有兴趣,称赞它是“一篇好文章”,“反映了个性解放的要求,人与人的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毛泽东直到年过古稀,一次与家人的谈话中,还称赞《聊斋志异》写得好。他很有感触地说:“《聊斋志异》里写的那些狐狸精可善良啦!帮助人可主动啦!”
毛泽东读《聊斋志异》与读其他的古典文学作品一样,常常是这样带着感情阅读并从中挖掘出强烈的积极的思想价值。例如,他在阅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中华书局印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时,曾带着感情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①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无论是读古典小说,还是读古典诗词,对作品中所反映的民主性或进步性的思想,毛泽东总是这样加以肯定。这是毛泽东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通过一个个人鬼狐自由相恋、自由相爱、自由结合的爱情故事,塑造了诸多的妇女形象,从非常广泛的范围内真实地反映了妇女的悲惨遭遇和苦难的命运。作者以其锐敏的观察力和非凡的概括力,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而且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凝聚着作者所主张的自由相爱、人与人之间民主和平等的思想,表达了作者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聊斋志异》中一个个人鬼狐相恋、相爱的故事,就如同
是作者精心绘制的一幅幅以妇女的觉醒和对种种封建礼教的反抗为主题的精湛的图画。所以,毛泽东在年过六旬的时候,重读这部鬼狐传奇小说还是那样情感真挚,留连不舍。
————————————
(1)《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又:“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