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来到新西兰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天天做饭。我本来是个懒人,不爱做饭,家里人说我是不会做饭的人。一来,我爱在外面“逞能”,忙于工作,觉得做饭婆婆妈妈,是无所作为;二来呢,爸妈包揽一些家务,除了唠唠叨叨说我不会干家务、比别人家的孩子笨以外,没有对我进行过耐心的“培训”。从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是做饭、织毛衣的料子,加上姐姐能干,后来的弟媳更是做饭的好手。我一站在厨房,常被大家认为是碍事的一位,就推到餐桌前,等待美味佳肴。自己的孩子,也是被周围的亲人们一路照顾过来。曾经窃喜过,丈夫没有对"老婆"提出高要求,孩子也没有对妈半点抱怨,也让我一路蒙混到现在。
刚来新西兰,我曾一阵高兴:这下好了,一家人可以天天在一起,不必担心今天你出差了,明天我出国了,你又有饭局了,我又有应酬了。于是,买来几本简单的洋人烹调书,照本宣科,大显身手。做Pizza、 饼干、煎牛排、炸香肠、做蛋糕,孩子高兴,我也过了一把做饭的瘾,心里直犯嘀咕,谁说我不会做饭?看看!我还请朋友来吃饭呢。
一个月、两个月。。。。。。四个月、五个月,一天两、三顿饭,连自己都吃得没胃口了,学做饭的激情很快退去,做饭进而成为我一个沉重的负担。
那时候,我多么想、多么渴望,妈妈能从千万哩外给我送来一笼包子、一个烧饼、一盘饺子,甚至是一袋馒头。我幻想着,有一天,不幸中了彩票,也不要太多,够我雇一人专门帮我们全家做饭,做我们喜欢吃的饭菜,吃完之后再帮我们刷盘洗碗。。。。。。
在绝望的等待中,什么也没发生。
眼看儿子像竹竿一样直往上窜、不往粗长,丈夫由肥胖日渐“苗条”。而同来的朋友家,一家三口,条件好、吃得好,天天减肥,控制体重。相比见绌,我很是内疚。无奈之下,反复复习学过的真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吃好、身体好;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工作是为了很好的生活;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知识来自于实践。。。。。。
对!知识来自于实践,我必须得开展做饭实践活动,亲自掌握做饭技术。买国内家常菜烹饪书,从网上打印出想吃的饭的做法,问朋友、同事做饭的窍门,打电话到国内寻求技术咨询。就这样,笨手笨脚,慢慢腾腾,嬷嬷唧唧、真正地上路了。
洋人邻居送来自家养的宠物--鸭子下的一大盘鸭蛋,电话咨询后,我用盐水淹上,淹好之后还送回邻家两个尝尝。听说很多洋人不吃鸭蛋,不知道邻居如何处理;
去听卖锅的讲座,展示如何用新概念的锅做蘑菇顿鸡块,很快领会精神实质。人家的锅没有买,回家用自家的老锅实践了蘑菇顿鸡块,很成功,叫来朋友一起尝,都说好。
照书上学做的木耳炒蒜薹、芹菜炒肉丝、扬州炒饭、蒸面拌面,拌各种凉菜、打烧饼、蒸馒头等都能拿得出手。
第一次自己拌馅,自己包饺子;第一次全权作醋溜鱼;第一次学会擀面条、第一次自己家做烤羊肉串、第一次作炖羊肉。。。。。。
学会了做牛肉面,很讨朋友们喜欢,做火锅变得轻车熟路。一日几餐也变得不是很讨厌了,回家晚了也能临危不乱,做出几道菜来,虎虎全家。
瞧,最近又从网上学到了难度相当大的陕西凉皮做法,实践结果较为成功,很有成就感。打电话回家汇报进展,妈妈在那头说:几十岁的人了,真不容易,做饭要有耐心啊!
其实,做父母的真不容易。我一定要听妈妈的话,调整好心态,坚持把家里的做饭“事业”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