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渴望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读自己买来的书。出国时,海上托运来了四箱子书籍,有些是看过的,想以后会再看,或者带给儿子看,有些是新买的。一两年下来,所有带来的书统统读过,有的看过几遍,因为没有新书看,于是旧书被看了一遍又一遍。很怀念在国内随时可以买书,看畅销书。
喜欢读书也是从身处国外的时候开始的。九年前,在澳大利亚,奋发学英语,学外国的东西,忽然有一阵子,像是失去了自我,脑子里反复回问:我在哪?我是谁?我有思想吗?我属于哪一类?
一天,一位同学从国内回来,带来一本《十月》文学杂志,厚厚的四开本,我从头到尾一字不拉的读完,小说、连载、诗歌、评论,连外国文艺评论都看的仔仔细细,如找到“家宝”。真正体会到“艺术即生命”,文学艺术的魅力。
从此以后,读书,博览群书,成了爱好,特别是从澳大利亚回国后,买书看书不止。中国的、外国的,名人传记、名著、流行小说、散文、侦探小说、商界风云、孩子教育、烹饪食谱等等都看。睡觉前是必看书入睡,每个周末早上都会赖在床上,看很长时间书。以至于我的右手腕,因秋冬季节、睡觉拿书看而受了风寒,怕冷、成疾。每次出差买一本好书带上,成为路途的“伴侣”。很羡慕那些能收藏一屋书的人。能随时买自己喜欢看的书读真是过瘾。
其实,上学时,课外书、名人、名著看得很少。我觉得自己是个成熟较晚的人,与看课外书少有很大关系。也可能读书少是因为选择了理科的原因吧,像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戏剧、名著,中国现代名著,自己几乎没有认真读过。四大名著,《中国上、下五千年》等看的是给小学生的简化画本,《红楼梦》原著只读了不到一半。现在说起来,要被人笑话,很不适合教育下一代。张恨水、沈从文、张爱玲等的书从未读过。有很多中国文学精典之作,像《林家铺子》、《金粉世家》、 《小二黑结婚》、《李自成》、《春春之歌》等等,到现在也没读过。似乎并不太喜欢“四大名著”,朦朦胧胧地觉得这些书和现代生活相差太远。也许是浮浅地不能理解一些历史。我是肯定不喜欢读武打类、更不喜欢旧社会的受苦受难受折磨的书。
如今喜欢看书,也许是感觉国外生活单调,外国文化很难完全渗入,对西方文明只是更加理解,而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东西仍占领我们的精神领域,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后来到国外的人,曾感受到国内经济的巨变,对西方文化和文明不会简单崇拜。于是更加爱读国内故事的书,读现代人写的书。
现在各类书都看。也很喜欢一些名人作家,如余秋余、贾平凹、路遥、王朔、三毛、唐师曾、池莉、周梅森、卢勤(她的书应该说是教育类的)等写得各种系列丛书。有的是先借来看的,看完后爱不释手,又去买来成为自己的书,再看、随时看。读书、买书是一种生活享受。在读这些名人的丛书书,也在网上搜索和关注这些名人现实生活的故事。
也爱看英文的、外国人写的在中国的经历的书,一些华人移民和其他国家移民写的生活类的书,一些外国名人的传记类书籍和新近流行的书籍。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从另一个侧面体验不同的人的不同人生之路。
文学艺术的奇妙让人生产生过无数生命的奇迹,我们的思维和想象、感知和精神无不体现我们的生命趋向。如作家池莉说过的“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好日子更是精神的”,读书成为我和很多人的终身嗜好,精神生活一部分。没有书看的日子很难过,看不到想看的书很难受。我国的文化、艺术、人文、地理对我们这些成人出国的人影响太大了,有时候,没书看的时候,没有国内人文的信息的时候,就象是缺少精神食粮,感到空虚。
老在网上搜索,看看又有什么新书、大作、力作出来,叹息、遗憾我身在国外,买不到想看的书,力所不及,只能望书兴叹,网上读书似乎还不能达到享受读书的快乐,不太习惯。友人从国内回来,总是问问:带回来什么新书没有?知道从国内带书来,行李很容易超重,没好意思让别人给我带些喜欢看的书。曾让弟弟邮寄过四本书,邮费早已超出了书费,心疼了一下。我常常咬咬牙,心理暗暗记着自己下次回国要买的书,已列出了长长的单子。
书是人类终身的朋友,是我永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