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国家之间文化和习俗的不同产生了一些生活习惯上的不同,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出了国才体会深刻。儿子就闹出了一些笑话,我们夫妻都感到很尴尬。
我们到奥克兰住下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儿子去学校申请和办理入学手续。没想到手续这么简单:填张表格,看看护照,按照年龄分班级。不到半个小时,儿子就成为奥克兰北岸一所名校的中学学生了。在新西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服。每个学校校服的订购量非常有限,校服上都突锈着学校的标徽和校名,所以一套校服一般都比较贵。我们一家人愉快地来到学校校服室,夫妻俩人看着价钱暗暗咂嘴,这套校服要比国内的贵多少倍呀!儿子却在一旁心情激动地试穿新校服,管理服装的老师突然惊讶道:“你怎么还穿着睡衣呢?”我被这突然的一问愣住了,看看儿子,很快明白了原因。原来,新西兰人从来都不穿秋衣和秋裤外出的,即使是秋、冬季节,里面也不套的很复杂,也许是气候的原因吧,我们在国内穿的棉毛秋衣和秋裤,在这里是洋人穿的睡衣,难怪这位管理服装的老师看到我儿子穿的棉毛秋衣,大惊小怪地认为我儿子大白天外套里面还穿着“睡衣”。好在儿子忙着穿新校服,除了我尴尬以外,他和他爸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回到家,我解释给他们新西兰人关于“睡衣”的概念后,儿子再也没有白天穿过“睡衣”,那几套从国内带来的全棉秋衣和秋裤成了他真正的睡衣了。
让我们至今一想起来就尴尬、后悔的是“游泳裤”的事。一天,儿子兴奋地告诉我们,明天他们年级组织外出划船和游泳。我连忙拿出从国内带来小游泳短裤,他第二天准备好了浴巾和游泳眼镜之类的,就出发了。一天的活动结束回到家里,我们追问儿子,今天的活动怎么样?儿子垂头丧气地说:活动太精彩了,可是我的游泳裤是小三角的,太小,太紧,没有一个人穿得像我那样的,好多同学们都笑我,太尴尬了。儿子向我们描述了同学们穿的游泳裤的样子,我和丈夫还是不太理解。连忙开车去海边,看看那些游泳的人们,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注意看吓一跳。原来奥克兰市四周到处是海边、沙滩,海边和“豪宅”连在一起,人们游泳就穿着几乎长到漆盖的大短裤,颜色和款式多样,既可以下海,又可以在岸上活动,几乎没有人穿像在国内游泳穿的小三角紧身短游泳裤。我们想象着儿子瘦小的身体,穿着小小紧身三角游泳裤,在众多的穿大短裤的同学中,那该是多么显眼,没面子。不知道儿子的一天是怎么渡过的,反正我们夫妻意识到国内带来的游泳裤“严重的不适应”后,很自责,当天带儿子去超市买到了新西兰能穿的游泳大短裤。唉,沙滩和海边文化,还得先从大游泳短裤学起。
儿子至今还埋怨我的英语发音。一次,老师给每位同学们一个五分钟讲演机会,儿子积极准备了要讲的话题是“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濒临灭绝的动物中,有一个是犀牛,英文发音为“瑞爱诺”。儿子认真地向我“咨询”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我自信地告诉他,这个词念“瑞诺”。结果当儿子讲演时说出“瑞诺”这个动物时,同学们交头接耳,不知所云,好在班上有一名中国来的学生反应快,跟他说“是--瑞爱诺吧”?同学们明白后又同时窃笑,儿子满脸通红,迅速纠正。看来语言这事不能马虎,写准,听准,还得说准了。这事之后,妈妈的英语水平在儿子心目中也大大折扣。
我们买房子后,搬到离儿子所在的男子高中较远的住宅区,他需要乘公共汽车回家(早上由我上班时顺路送到学校)。第一次乘车就遇到问题。下午,我们夫妻下班回到家,儿子还没回来,我们俩兴奋地议论和想象着他第一次乘车的样子,说到他会乘车以后可以独立去奥克兰任何一个地方,就像又长硬了一点翅膀一样。可是眼看放学后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不停张望的路上还是没有出现儿子的身影,倒是没有担心他的安全,是没乘上车?下错车站?去同学家玩?还是。。。。。。终于接到电话。儿子在电话那头说:“妈妈,今天891路公共汽车过来几辆车在我的乘车站都没停下来。我现在在离学校较近的一个朋友家,你来接我吧。”接他回家的路上,儿子还说,车上有人,就是没在我这一站停下来。“怎么能这样,司机太不负责任了!”我愤愤不平。这件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天,我们说到交通,儿子很尴尬的说:“我第一次乘车回家,不知道要挥手示意停车。。。。。。”“是吗?儿子,难怪你错过几班车!”我急忙打断他的话,看着他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哎!这实在是我的过错,我忘了告诉儿子,在这里乘公共汽车,简单而重要的环节--看到你要乘的车过来,要向司机挥手示意,司机看到车站上的挥手或是有人下车(车内显示屏被要下车的乘客按亮),才会靠站停车,如果没有人挥手或下车,车会直接开走。我们住得远离校区,那天,也许没有乘同一路车的同学,儿子看着等其他车次的同学,轻松登上公共车,车站上放学后一大群热热闹的学生,渐渐离去,而自己要等的891路车,眼看着一辆一辆旁若无人的开走,最后剩下形单孤影的他站在汽车站上,一脸茫然。。。。。。
国外生活,大人不容易,孩子也要有个适应期。我能看到和感觉到他的点滴成长过程。记得,在国内儿子六、七岁时,正处在世际之交,也许学校里有很多宣传活动。有一天,他兴奋地拿起电话打给在澳大利亚的我。电话里听到儿子兴奋地问我:“妈妈,我们马上要进入新世纪了,你们澳大利亚是什么时间?”
那个可爱的儿子,可爱的问题和那个稚气的声音常常让我遗憾没有录相机,录音和记录下来一个真实可爱的孩子的人生阶段。
转眼儿子进入了青春期,也许国外生活的各种尴尬事还会发生,只是会越来越少地告诉我们,只能留给自己去体验尴尬、苦涩,伴随着灿烂、斑斓交错的生活,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