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有点怅然若失,2017年这么快就过去了。
似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大了,人生仿佛就站在一个转折点上。经历和年龄一直在添加,一直在往前,一直在路上……
2017年有我兴奋鼓舞的事,也有一些回想起来心虚和沮丧的事。
改坐公交车上班了。 坐了十一年的校车,终于决定坐公交车上班,公交车方便、新鲜、放松、便宜,坐在双层车公交车上---从北岸到市中心,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经过“海港大桥”看海上日出、看海上帆船,看得远、看得清,特别是秋冬季的清晨,坐在双层车上面,看到“日出海上红似火”、东方红彤彤、太阳慢慢升、海面被映红的景象,各种日出的美轮美奂日日“上演”,特别精彩,每次看到都有种感到激动、感到美丽、感到震撼、感到平静、感到幸运的体验,除了看海上日出,还能有心看到其他花草树木的小景, 拍了一些片片,忍不住写了一篇《静静地升起》的帖子。此后,做公交车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结缘了。
坚持快步走+ 周末徒步。像去年一样一直坚持快步走,每天40分钟左右的快步走几乎没停过。现在每天早上赶早班车,在海港大桥附近下车,沿着码头的岸边步道快行,绕道走到学校。4月份之前周末常去海边快步走,之后,参加了5次的奥克兰周末徒步活动,去景区、走农场、过草地、爬小山、穿树林……精神抖擞,没掉过队,还有两三个好友边走边聊,身心愉快。背包、球鞋、运动服,加上徒步棍……慢慢喜欢这些行头,看着随意、穿着舒服。快步走已成为上我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几天不走身体会感到不舒服了。
工作顺手顺利。第二学期工作最顺利最愉快,四门课的实验,时间内容安排合适,和其他代课老师也都非常融洽,前所未有的顺利和满意。第一学期的三门课实验考试准备周---第11周,却是我最最忙的一周,好几年都没那么忙过,我几乎用尽了除了休息之外的每一分钟,好在我们的头很给力,有助理做了些零碎的帮助,整个11周和12周准备及考试一切顺利,而且大忙过后是稍稍的放松和调整---学生考试和放假。今年两个学期的监考任务突然加重,也许是一些代课老师借故躲开造成,除了每人的三次监考(我一人有两个独立监考外),还帮其他生病的人监考,每次两、三个个多小时,好无聊好浪费---哈哈,不该这么说。
第一次追剧。 这一年开始追剧了,我最初追了很流行的《人民的名义》、《白鹿原》、《楚乔传》,看到最厉害的时候,晚上下班 吃着饭就开始了:先看两集《白鹿原》,再看两集《楚乔传》,然后意犹未尽地看看第二天的预告,急不可待地等待第二天的各两集出来,这样一晚上时间就溜走了;而后,还看了大量的国内流行的电视连续剧,有《我的前半生》、《外科风云》、《急诊科医生》、《欢乐颂1》、《那年花开月正圆》,除此之外,还看了部分---没有全看的《我的!体育老师》、《猎场》等。问题是,见到华人朋友,常常会有人告诉你:那个什么什么连续剧特好看,赶快看,别错过哦!夜幕降临,总有连续剧在等着你看,唉,太多的晚上时间就是这样在看电视连续剧中消失了。当然,国内的电视连续剧的确好看,故事情节一套一套的,美女帅锅一批一批的,说话言语一愣一愣的… (还想用一惊一乍 呵呵)
发“朋友圈”20次。这应该算是社会和技术进步吧---手机变取代电脑,我开始很少在电脑上写写记记了。发了朋友圈20次,有25个内容,当然也是每次都是因为 心有所动,就有行动---动动手发发朋友圈—呵呵,家人和朋友都能同时看到我的经历和感觉。但还是心虚,最不好意思面对自己的是---这一年“上交”博客最少,只有 5篇,“手下”的文字也非常少,也是自我学习(英语、读书等)进步最小的一年了,主要原因是除了追剧,就是“用手机”和看“朋友圈”发“朋友圈”,老看朋友圈花时间也不少。看来急需自我调整时间,有感受有心动的东西还是要给自己留下来。
回国了,见老友了。这次回家3周看望了老妈,看望了家人,家里的热闹点又增加了一倍---侄孙子一岁多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小萌娃给全家带来了很多乐趣,家里的欢笑声一直不断,当然萌娃给他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带来了不少活儿是肯定的了。老妈是老了,81岁应该不算太老,但她锻炼身体的心劲没有了,房子里满满当当的。我整理了她的所有衣柜,还和弟弟弟媳整理了她的种花和放杂物的小凉台。还有一件回国的兴奋事,就是---见到了十几年、几十年未见的同学、朋友、老邻居、同事、老师、曾经的闺蜜、同学的爸妈们!我的初中“文体班”19人聚会了,我们曾经的小女排们竟然还去西农大操场打了一回排球!“英姿”不减当年哦。我们大学同学9人聚会了,有的是研究生毕业之后就17年没见过的同班同学。我还拜访看望了8家老人。除此之外,我去了南京,见到了和我一起在加拿大参加UNDP国家项目的南京同事,22年没有见了;见到了我在澳洲学习期间同一所大学的朋友,我们有17年没有见了。那是多么幸福的相见时刻,无论多少走过多少岁月,情谊犹在,相聚激动!至今想起还是兴奋的回忆。自己写了一段《我们又见了!》留存。
细读《红楼梦》。读书一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今年读书最大的收获就是细读《红楼梦》。从国内买了6本书带来,有“流行”的《芳华》、《推拿》等,还有《2016中国随笔排行榜》、2017新版绣像《红楼梦》,最喜欢的就是这本《红楼梦》了。听蒋勋的《细说红楼梦》后,对《红楼梦》一下开窍一下入迷,对作者曹雪芹崇拜无比,这个中国里程碑式的小说巨著《红楼梦》里的深奥、雪藏、宽广、神通可是了得,我以前可惜知道的太少了、太肤浅了,这也是我们当时的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缺失!好在我现在还能慢慢地补上这一课,有时做饭、整理家务时,就听着《蒋勋细说红楼梦》的章回,边听《红楼梦》讲解边做事----这似乎是一种享受,能够不慌不忙地做事,度着不知不觉的岁月,多好。从图书室拿了很多2016、2014、甚至2013的《读者》、《小说月刊》、《青年文摘》等,他们都成了我们的睡前读物,《小说月刊》里总有一些精彩的小说让你回味、为不曾知的作者喝彩。
来家里聚会。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已经不流行了,但是你能为从国内远道而来的朋友做什么?能为在奥克兰读书的孩子们-(9人)--他们爸妈是我远在国内的同事、同学、朋友做什么?能为儿子毕业聚会感谢导师课题组同事们(16人)做什么?能为我在奥克兰十几年来相处的几家朋友们(11人)做什么?这些都是今年主要的聚会的理由,能做的就是一桌饭菜!相聚在一起最放松的还是在家里吧,在饭店里吃饭不可能待上4、5个小时的。我可以花两天时间准备完成---14盘菜(包括鸡肉、牛肉、鱼肉、虾蟹等)、4盘饭前小吃、饭后甜点加冰淇淋,朋友们很高兴,我很欣慰尽管还蛮累的。当然吃火锅聚会,要容易得多,我想以后在吃火锅聚会方式上弄出些花样来。去别人朋友家聚会带个菜也是有学问的,好在如今有网络,我还算虚心,随时学做个菜,加点自己的“创新”,也是个人生活的小火花。
我家他两: 儿子艰苦读书、丈夫辛苦工作。艰苦、辛苦--这似乎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儿子研究生毕业了,成绩不错,博士申请也批了下来,又开始了下一个阶段更艰苦的学习。自己碰到的去重庆一所大学3个多月的交换学习7月底也成行了、11月份就完成了,在国外学习成长再返回国内学习,这个经历很有意思,收获肯定不小。读博很难,如今的学习不比以前,面对的各方压力要比几十年前大得多,但自己决定的事,就要坚持做下来,我们做父母能给与的就是在一旁支持,就是经济上的援助哈,当时看到他决定了要读博,我们就决定了卖掉了在国内的房子,做一点经济上的补偿吧。孩子爸爸在奶奶回国以后,开始重新工作,新工作蛮累工资也低,但是没有压力,先干着吧,自己先缓缓着来吧,毕竟50多岁了,重新开始一份工作 已经不容易了。
记事:
唱了几首老歌 放到手机上了,唱歌的功底退化了很多,以前登台表演的能力更是消失,看弟弟唱的歌还是那么好听动人,觉得自己还得再练练。今年赵雷的《成都》走红,我走路时,有时就哼唱《成都》、红楼梦的《葬花吟》、汪峰的《怒放的生命》等,每句歌词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一年特别是6月之前,微商流行,北京朋友Helen做的红红火火的,她回奥克兰一趟,往国内邮寄了28箱新西兰产的东西。从吃的苹果皮到用的蜂胶牙膏,无所不有,很让我惊讶,我帮了她好几个小时,打包填单邮寄回国内。(帮忙中我也学会了打包邮寄,于是也给家人打包邮寄了两箱吃的和补钙的。)
不顺和心虚的事:
三月初,儿子眼睛突然出现双视,急忙看病住院,做脑部和背部各种检查,万分之一的几率,也许是拉肚子引起,也许是压力引起,总之刚开始的一个星期他很担心焦虑,但专家说,需要时间,4-6个月100%回复,于是在家休养,4、5个月后复查,终于回复如常,于是他急急返回工作,很快办理了去重庆交流学习的手续。
给国内办个委托手续好麻烦,前后跑了三次律师处、三次内务处、两次大使馆,每次花的钱不说,请几次假就够麻烦的了,好在有结果。
上半年,有段时间 担心家里、担心老妈,有点郁闷,甚至有了孤独感。
六月份,我自己左肩膀出现了不严重的“五十肩”,好像背部也有点不适感,趁着学期中假期不忙,去看医生。医生负责,做了x-光、胃镜、理疗,似乎有所好转。
今年也是工作以来休假最多的一年了,加起来一共修了5周多的年假、2周多的病假(也包括儿子生病的陪伴),主要也是自己给自己放松了很多,可休可不休的假我都请假了,是为了让自己减少工作压力。
觉得心虚是:每当心有所想,不能及时转化成文字;想要英语更好,又懒惰地不能多花时间多学点。很害怕不好习惯的沿袭下去。
对2018 的展望
工作稳定、生活稳定、家庭稳定,似乎走到了人生的一个阶段了,最近流行说---不忘初心,所以也要记着自己曾经的初心。(以前也写过一篇帖子《不能老的一塌糊涂》呵呵)
工作上继续认真,不管他人如何,珍惜现有的,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上做到多整理、多提高,还可继续听着轻音乐、听着歌、听着《细说红楼梦》做家务。
有时间或者固定在周末早上写写字,记录一下生活,整理一下自己的书房和内心小世界。
看手机的时间要减掉多一点,微信的热度也过了劲,特别是微信的朋友圈“不可久留”。
看书、提高英语要坚持。每天学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