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清楚记得,1995年我参加UNDP项目从加拿大回来,带回来一大件和一小件可在国内买进口家用电器的“指标”,80后生的人可能对“指标”一词很是陌生,可在当时“指标”一词意义很大,“指标”总也是很紧俏的。
来到一家省级仅有的可用外汇购买家用电器的进口电器店(好像当时还是国有的),门口有些人在对每个进来的人打问:有“指标”卖吗?大件指标可卖多少钱,小件指标可卖多少钱;还有人在门口打探:有没有想换汇的美元?在那个时代,换汇的汇率特优,光卖指标的钱也挺有吸引力的。换汇的和倒卖“指标”的人都比比较走在时代前沿的人群。
我们还是想给家里添一些家电,于是进店去看电器。可那个时候,商店里的货源很有限,主要是日本进口音响、几款进口电视、不粘锅等。当时,组装进口音响比较流行、29英寸的彩电很稀有、微波炉几乎没有人用。
想想在国外期间,用的最多的还是电视、微波炉和烤面包机,于是我们决定买最新款的29英寸的彩电—日本东芝火箭炮画中画用大件指标,好像是一千二百多美元(记得值当时的人民币一万一千六百元钱),买一台微波炉—日本松下用小件指标,美元三百,当时都没有货,三个月后才能到货。买不粘锅,不用指标,可用美元现买;烤面包机也没有货,要的话也要预订。
买这些电器在当时也有小小的轰动,住在办公楼里的一间办公室里,拥有一件画中画的“大电视”很是稀罕,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来看新奇。质量的确不错,用了很多年,直到现在,还在我国内的家里做着“贡献”。可是那台松下微波炉买来很不实惠,不知为什么在国外那么常用,却在那个一件办公室的房子里,无论如何也没有用起来,直到几年后搬家还是新的。
在90年代初以前,出国带家电指标很让人羡慕,国产电器本来就少,外国货紧俏又吃香。在国外的那段时间,我们周末去的最多的商店还是电器店,买相机、手表、甚至国外空白录像带、磁带、电池、萤光彩笔等也带回国内,自用也送人。
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短短时间,国内电器业发展蒸蒸日上。现在再看看周围从国内回来的朋友们,大件、小件家用电器带到国外来还真不少,还有漂亮的家庭装饰品、手表、衣服。朋友们还说:国内的物质极大丰富,各种电器应有尽有。
真让人感慨万千。时过境迁,生活的变化竟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