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我们小时候,可能每人都被问过这个脑筋转弯的题: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了一只,还剩几只?
回答:还剩9只,会被人认为脑子不好使,不会转弯,太老实;
回答:一只也不剩,问的人就会开心,夸你聪明。道理是:一声枪响,所有的鸟都跑了。
可是,最近我又看了一遍从国内带来的卢勤的关于教育的书,其中谈到“你的奇思妙想真不错”—心灵成长需要自由,她提到了关于树上十只鸟的有趣问答。
她说,有个孩子是这样反应的:
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分贝至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打鸟不犯法?”
“不犯。”
“那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 问问题的老师已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OK?”
“OK,树上的鸟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它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它的鸟?”
“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的飞不动的鸟?”
“没有。”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有没有眼花,确定是十只?”
“没有花,是十只。”
老师已是满头大汗,但那个孩子还在继续问:
“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 学生满怀信心地说:
“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学生的话还没有说完,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老师已经晕倒!
这个问答,让我也吃了一惊,我没晕倒。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