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原本不大会做饭,怕做饭,也怕浪费时间,来到国外不得不做饭,还得天天做饭“养家糊口”。环境逼人哪,“喊天抹泪”地开始上路了。
生长在北方,就得先学做复杂的面食。经历多次失败,终于学会了蒸出饱满的馒头,尽管包子蒸的是“面目皆非”,但总算是止住了“张牙咧嘴”的惨不忍睹局面;不会擀面条,可学会了做扯面,朋友们羡慕,来吃扯面时还“偷学”手艺。做炒菜拌面洋人也很喜欢,鲜美的牛肉面也很迎人;会包饺子很自豪,可不会拌饺子馅,花了一上午时间拌了一小盆韭菜素馅吃起来很不理想之后,学习拌肉馅,慢慢走向成功;手又伸向学做烧饼,接着做大肉夹烧饼、孜然牛肉荚烧饼,大受几家朋友的欢迎;在网上发现了做陕西凉皮的图文指导,照本宣科,一回生两回熟,第三回时成功的将美味的凉皮端上圣诞聚餐的餐桌上,被很快分享完毕。
华人来自五湖四海,有时聚在一起讲起各自做吃的本领来,那可真是大饱“耳福”,不觉自惭,动心思学一学,偶尔饱一下口福,很不想动肉的念头不得不有所改变。买来各样调料和原料,学会了做酸菜鱼、醋溜鱼,蘑菇炖鸡、烤鸡中翅,炖羊肉、孜然炒羊肉,煎牛排、炒牛肉丝……这些都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亲自体验,感觉真是“五味俱全”。
做凉拌菜我不“怯场”,稍有基本功,多半是很早以前从我爸和我姐节日和待客的饭桌上吃来得,经过自己多次实践很有效果,蒜味、葱味、酸辣味、芝麻辣味、甜酸味等口味比较顺手,做点色拉,加点洋人瓶瓶罐罐调味汁,也很不错。家里有朋友来,总能动手拌出几样凉菜来垫垫底。
洋人同事的拿手本事也学过几招,墨西哥西红柿牛肉末、土豆起司烤盘,做Pizza、 饼干、做蛋糕等也能来两下,但偶尔为之而已,华人“群众”聚餐还是喜欢以中餐为主。
家里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笨手笨脚的我这几年怎么混过做饭这一关,如果告诉他们我偶尔而也能做出有模样的饭菜来,他们似乎还是不很确定。为了能说服他们,我把自己花了一天时间做的月饼、近来做的韭菜盒子拍了照留念,留给我的“海外插队”生活,也让家人放心。
看上去好像还行,可实际上,我对做饭的态度向来还是:能不做就赶快不做,能简单就尽量简单,能懒就“不像话”地懒,但是一旦想要做起来,还是会很会认真地下厨房。
可参看:http://***/s/blog_627f12e10100g73f.html



自己做的月饼(不要仔细看偶)

第一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