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这次回国,我妈讲了很多她和她家里的故事,我听了很感兴趣。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没有经历但也能想象得到,也许我们的下一代却很难理解他们,而我们的下下一代人也许根本就不明白这种生活状况。
我不想写也写不了我妈详细的故事记录,但是有几件事让我很难忘。
我妈生在农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有一个哥,三个姐,她是家里最小一个,由于姥姥和姥爷的个子不矮,我妈和她的哥姐几个都不低,但是唯独我姥爷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却很高大。我舅舅和大姨一家日子平常,而二姨和三姨一家的生活却充满了人生的悲喜剧。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思想传统又封建,我姥爷却格外想得开:由着我妈,没有让我妈小时候痛苦地裹脚;姥爷生性开朗爱说笑话,女孩子们吃饭也可以说话、大笑;我姥姥发脾气要打孩子时,姥爷总是像老鹰似的张开双臂,把孩子护在身后,让孩子赶快跑掉;允许我妈和她的几个姐姐去村里学唱戏和扭秧歌;对我妈的“晚婚”态度可以接受;姥爷说:孩子们不必如何如何孝敬我们做父母的,只要每年记着我们的生日,来看看我们就可以了。最感人的是:在“城里”大学工作的我爸和我妈见面定亲,除了给我妈买衣服和布料外,还给了我妈30元钱,我妈拿着钱回家,告诉了姥姥和姥爷,没想到姥爷说道:“他(指我爸)在外工作工资不高,你要他的钱干什么?”弄得我妈不知所措,后来在和我爸一起“进城”的路上,还是把钱给了我爸,让他买了车票。我姥姥和姥爷嫁出去自己最小的闺女,却没有收取彩礼!那个艰苦岁月里,30元钱是可以解决家里的一些困难,至少以缓解一下当时生活的紧缺,可姥爷却是如此大度。后来我跟同事讲这件事,同事说:这不是钱的事,是一个人的品性使然。在那个年代,我姥爷的品性实在难得!
我妈的二姐一家和三姐一家的生活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动荡和变迁。大概是五、六十年代,我三姨嫁给了像有地主成分的一家,生活过得的确富裕,家里总有吃不完的粮食,常常背来接济舅舅家(姥姥、姥爷与舅舅家同住)。而那时的二姨家,有七个孩子,家大人穷,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时常要靠亲戚的帮助度日,家里贫穷得在农村出了名气。
没想到“文革”一来,三姨夫因成分不好,不断戴高帽游街,最后被逼跳井而死,从此三姨一家老小陷入了巨大的悲惨之中,没有了吃没、没有了穿(全被没收和共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在村里抬不起头,三姨一个人不得不背负难以想象的生活重担,腰杆子早早就弯曲不直,从此再也不能过正常人的日子了。相反的是,二姨家的生活却在这个时候变得越来越好了,孩子大了都能挣工分,家里分的粮食吃不完有了结余,七个孩子热热闹闹,一家人欢声笑语,亲戚朋友来来往往不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人生真是有无法预料的波谷波峰,大起大落的日子。
我妗子(舅妈)自从嫁入我妈家,一直没有停息过劳作,到如今90多岁了,依然身体硬朗健康,我们都知道这全得益于她一生的好脾气。在艰苦岁月里,她宠孩子、从不打骂孩子、对大儿子付出的心血在村里是出了名,终于她的大儿子(我的大表哥)到城里打工去了,可留下了很不懂事的儿媳妇,常常在家里指桑骂槐、无事生非,闹事不断,可我妗子从没有和一般见识过,依旧带大了所有她可以照看的孙子、孙女们。孩子们都成家了、舅舅去世了,我真不能想象她独自一人是如何度过了这么多年。我和弟弟、弟媳去看她,我妗子依旧满面笑意,回忆我小时候回老家留下的笑料,用她那有些颤抖的手给我们做饭,还担心着我们“城里人”能否吃得惯她做的饭。对她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确很是不安,可我们至始至终都没听见她对孩子、对生活的任何牢骚和不满。我的妗子,一位大字不识的农村妇人,在经历了无数苦难之后,却依旧是那样温和和乐观,这也许就是她最关键的长寿“秘诀”吧。
我妈一辈子普普通通,在大学里如大海里的一粒沙子,但她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曾被评为“优秀三八红旗手”一次;改革开放初期,被评为院级“优秀工作者“一次,在一所成千上万教职工的老牌大学里,她已是很不容易了。
路边看到:火红的小柿子依旧挂满在冬日里落尽树叶的柿子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