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耀辉 摄
■6月4日,王治林发现身体不舒服,一直坚守岗位,不肯去医院看病。
■高考结束,王治林在家人的劝说下就诊。
■7月9日,王治林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
■10月12日,王治林因医治无效去世。
深秋的风,清冷萧瑟。
天津网讯 大港殡仪馆,上百人手握白菊排成长队,送别一位年仅34岁的青年教师——王治林。“您说过,等您好了要带我们去看世博会;您说过,等我们白发苍苍了要再回一中叙旧……”在老师的遗像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哭得哽咽难语。
今年7月7日,本报曾经刊发《高考“牛班”是怎样炼成的?》一文,报道了王治林所带天津一中2007级A12班在今年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这个A12班,以全班平均630.79分的绝对高分被誉为“高考最牛班”,全班学生中近一半考入北大、清华;还是这个A12班,诞生了一批“数学王子”“计算机天才”和“化学奇才”,在国家和市级学科竞赛中斩金获银。而一手打造出这个“牛”班的“幕后英雄”,便是王治林。
然而,就在王治林亲手把学生们送进高考考场的那一天,他病倒了,但他一直坚持帮每一个学生填报好高考志愿后才住院治疗。7月9日,王治林被确诊为晚期淋巴癌,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010年10月12日22时24分去世,终年34岁。
“我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交给了学生,我挺幸福的。”今年7月,王治林最后一次在病床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天生就该当老师!”
“林儿,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啊!”捧着儿子的骨灰盒,年近六旬的王老汉老泪纵横。他呆呆地望着儿子的笑脸,忘了擦去腮边的泪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让他始终回不过神来。“爷爷别哭,我们都是您的儿子、孙子!”从全国各地自发赶来与王老师道别的学生们,一下子围上来簇拥着王老汉。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此时此刻,王老汉从心底涌出一股欣慰,“儿子走了,我才真正知道他从事的教师事业有多伟大!我这个当父亲的,佩服他!”
王治林出生在大港太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是太平村远近闻名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2年,王治林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中学,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进天津一中,如愿走上教师岗位。之后,他一干就是11年,其中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但王治林乐此不疲,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一股脑儿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在高中化学圈,提到王治林的化学课,没人不竖大拇指。他上课几乎没有板书、口才一流、天马行空,可每个学生都最爱上他的化学课!近年来,王治林的化学展示课和课题论文屡获市级一等奖。
在天津一中,每天大课间全校出操,那个跑步出操、队列最整齐、最有精气神儿的,一定是王治林带的班!王治林说过,自己有当班主任的“瘾”,因为有自己的“绝招”,他曾带出两个市级三好班集体。
家里人都知道,每当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王治林就会高兴得像个孩子。父亲王老汉还记得,今年高考发榜时,听说学生们个个取得了优异成绩,病床上的儿子一下子忘却了病痛,得意地跟父亲说:“爸,我早说过了吧,我天生就该当老师!”
他倒下就再也没回来
“一直以为您身体很好,一直以为您堪比铁人,还记得公布成绩那天给您打电话,那时我只是傻傻地认为,您不过只是要做一个小手术罢了,很快就会好,还天真地以为,我们考得这么好,您听了一定心情很舒畅,病也就好了,还记得那时您风趣地开玩笑说‘人品是守恒的’,可最终,守恒到哪里去了?”这是10月13日凌晨两点,听闻王老师去世的噩耗后,他的学生唐天琪在博客中写给老师的话。
的确,在学生们的眼中,班主任王老师似乎永远是他们“精神矍铄的王头”。就在今年高考前夕的6月4日,一向身体很好的王治林突然发现自己脖子右侧肿了起来,而且越来越疼。“我们劝他去医院看看,可他怕影响学生高考就自己忍着,实在忍不住了就拿中药敷着消炎止痛。”父亲说起这些依旧很心痛,“儿子当时跟我说,‘爸,这些学生是我三年的心血,我一定要守到他们高考完,全部都填报完高考志愿才能安心看病!’”
高考结束之后,王治林终于答应家人去医院看病了,但他的心依旧在学校,每天自己忍着疼开车去医院输液,然后立刻回到学校,直到志愿填报当天,王治林脖子右侧的肿块已经有两个拳头大小,可他在脖子上绑条绷带到学校给学生指导志愿填报和开家长会。面对家长和学生的关心,王治林很轻松地说:“小病,没事儿!”可谁都不知道,当时他已经发着烧,肿块越来越痛开始影响他正常说话了。王老师的父亲回忆:“他到家时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肿块的炎症让他高烧近40度,送到医院后就立即住院了。”但是谁也没想有到,他这一倒下,就再也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