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听小道消息,从动车事故到王立军 (ZT) [2012/05]
- 对八九六四的认真反思,一不得不读的好文 (ZT) [2013/06]
- 昨天说他是"奴才",今更正为"洋奴才" [2010/07]
- 中国不应该计划生育吗? by 米笑 [2011/12]
- 林书豪事件后,哪些华人反应过激 (ZT) [2012/02]
- 也谈6.4,支持小平 [2009/05]
- 美国公司文化体验之一 (记我的两个70后同事) [2009/05]
- 看看美国公校里怎样教乘法 [2009/02]
- 新中国风风雨雨走过61年,值此大喜的日子,作为海外华人,今天来"酸葡萄"一下 [2010/10]
- 质疑[一个统一过中国的领导人,肯定不是人民的公敌。] [2010/04]
- 华人是白人还是黑人?美国最高法院回答你 (ZT) [2011/04]
- 智取小偷--驾校里的故事 [2009/05]
- 周燕霞是政客吗? [2009/03]
- 一转身,交了个朋友;再一转身,又交了个朋友,还得了份工作 [2009/04]
- 母亲的诗 [2009/03]
- 村里建了“忠烈祠” [2009/03]
- 我的兄弟姐妹 [2009/04]
- 儿时回忆--斗风筝 [2009/02]
- 爆破班上课了 [2009/04]
- 大蛇的传说 [2009/05]
- 文革中的母亲 [2009/05]
幸好还有张国焘的回忆录(共三册)在,这网上可以自由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757310.html)。张国焘是西路军的当事者之一,在他的《我的回忆》第三卷中,对西路军的来龙去脉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
载自《我的回忆》第三卷303页:
“(二、四方面军汇合以后)疲劳的二方面军在西康地区已休息了一个月了,向西北行动的计划,迫不及待,我们乃决定全师北进。决定由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率二方面军和罗炳辉军为右路,出甘肃的岷县、静宁,进到海原一带的甘北地区。总司令部则率原四方面军和董振堂军为左路,经岷县,取道泷西通渭,折而向西,夺取甘肃的河西走廊。
陕北同志赞成我们这个军事计划,一直在催促我们北进,似乎没有我们的实力作资本,就不能形成西北的抗日局面。二、四方面军的同志都很满意这个决定。在二方面军来说,他们居于中路,无论在军事上或政治上都可起桥梁作用,而四方面军的同志,也觉得河西走廊将是未来西北抗日局面的交通要道,正是我们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且因此也不至于与一方面军挤在一块,再发生摩擦。可是,后来的事实发展,这个计划并没有实现,这是四方面军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
接下来,(三七年七月)在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过程中(见第三章北上),张国焘记叙到“陕北同志对于我们的北上行动极为兴奋,他们每天都发给我们一些乐观口吻的电报”,大致就是西北联合抗日局面形成,蒋的嫡系部队减少,并鼓励他们北上。
到八月间,(见307页)“陈昌浩提出了改变整个军事计划的建议,他主张我军应留在甘南地区。他由会宁前线,专程赶返总司令部与我面谈这个问题,因此,我们的军事行动延误了约两个星期。”
这两个星期的延误,按照张国焘的回忆录,使得蒋介石得以布兵摆将在二四方面军同一方面军汇合的道路上,进行拦截。在这同时,二、四方面军举行“通渭会议”,研讨军事计划。经过反复研讨利弊,“陈昌浩便撤销了他在甘南建立根据地的提议,认为应按原定计划,迅速从靖远渡河西进”(308页)。
(接上页)“(会议上)但多数干部不满陈昌浩这个冲动的主张,指责他独断的进攻岷县,使第九军蒙受创伤,是违背原有军事计划的行动;接着又按兵不进,要求举行会议,延误了渡河的时机。这件事破坏了高级干部间的和谐,也种下了西路军失败的根苗”。
张国焘自己也认为(见309页)“在政治意义上来说,我们如握有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可以保障未来西北抗日联合政府的后路,并接通与苏联的关系。在军事意义说来,可以分散蒋的兵力,河西走廊、陕北和西安三点,将使蒋在甘肃的军队处于多面受敌的境地”。
总之,后来事情的发展,四方面军在西渡黄河时遭国民党军的截击,一分为二。在截击下,由徐向前陈昌浩带领的总指挥部、第九军、第三十军及第五军团,在花了三个星期时间内,渡过了约两万多人。由此开始了壮烈的西征!
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徐向前陈昌浩一直也是向请求指示张国焘。而张国焘在后来则指示徐陈二人自己行动。
在整个过程中,打通河西走廊本来就是四方面军提出来的。西征之所以失败本身是因为马匪的骑兵太厉害了,再加上因为四方面军延误时机,导致渡河时被截断,一分为二力量大大减弱等。在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全三册)中,有关西路军的章节里,根本没有单独提到毛泽东。如果张国焘认为,西路军的失败是因为毛泽东阴谋,他一定会在回忆录中揭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