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听小道消息,从动车事故到王立军 (ZT) [2012/05]
- 对八九六四的认真反思,一不得不读的好文 (ZT) [2013/06]
- 昨天说他是"奴才",今更正为"洋奴才" [2010/07]
- 中国不应该计划生育吗? by 米笑 [2011/12]
- 林书豪事件后,哪些华人反应过激 (ZT) [2012/02]
- 也谈6.4,支持小平 [2009/05]
- 美国公司文化体验之一 (记我的两个70后同事) [2009/05]
- 新中国风风雨雨走过61年,值此大喜的日子,作为海外华人,今天来"酸葡萄"一下 [2010/10]
- 看看美国公校里怎样教乘法 [2009/02]
- 质疑[一个统一过中国的领导人,肯定不是人民的公敌。] [2010/04]
- 华人是白人还是黑人?美国最高法院回答你 (ZT) [2011/04]
- 智取小偷--驾校里的故事 [2009/05]
- 周燕霞是政客吗? [2009/03]
- 一转身,交了个朋友;再一转身,又交了个朋友,还得了份工作 [2009/04]
- 母亲的诗 [2009/03]
- 村里建了“忠烈祠” [2009/03]
- 我的兄弟姐妹 [2009/04]
- 儿时回忆--斗风筝 [2009/02]
- 爆破班上课了 [2009/04]
- 大蛇的传说 [2009/05]
- 文革中的母亲 [2009/05]
十多年前刚到法国的时候,感到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但待的久了,渐渐看出些门道:在所谓言论自由的背后,却是政治制度上维持着高度的“赞美一元化”。当然,哪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还没有现在这样耀眼和不可忽视,西方也还没有经济危机,对这种一元化现象似乎也可以解释的过去:毕竟没有什么可批评的嘛。2007年以后,西方陷入经济危机。本来以为应该有人质疑这个制度了,但仍然没有。后来发现,不少海内外经济学家都言之凿凿的声称西方将率先复苏,依赖西方进口的中国随后才会复苏。如果这个逻辑成立,也可以理解无人质疑现行制度的现象。不料,五年过去了,中国一直在增长_根本就没有衰退过,而西方救市的资金虽然远高于中国,复苏却一直没有出现。但直到这个时候,仍然没有人敢于批评和否定西方的政治制度。个中奥秘,或许只能用“民主专政”来阐释了。
理解了法国,再来看中国,才忽然发现真正的言论自由之地原来在海峡两岸。台湾可以蔑视和否定现行“一中宪法”,而大陆则有批评和否定现行制度的言论自由的大行于道。特别是2012年,中国即将举行十八大,这种百家争辩的现象日益炽烈。
第一个引起社会争论的是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这个由中国财政部牵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参与的研究报告面向2030年,多角度甄别和分析中国中期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 该报告为未来20年中国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战略方向: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加快开放型创新步伐;推进绿色发展;增进机会均等,扩大面向全民的卫生、 教育和就业服务;加强国内财政体系及其现代化;将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与国际经济变化联系起来,进一步建立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关系。这份报告得到了教育部、卫生部等部委的高度肯定,认为给中国教育及卫生医疗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而引发争论的部分则在于国有企业改革,要求降低国有经济所占比例。
全球都是混合经济,没有绝对的国有和私有。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国进民退”和行政干预。国有的特点在于低效率,私有的特点在于贪婪的逐利性。如果一个行业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比如金融,恐怕就不适合完全由私有资本来经营。因为能够遏制贪婪的是失败 的恐惧,但金融业太过特殊,即使失败了,也会由政府和纳税人承担后果。所以华尔街就成了只承担收益而不承担责任的灾难制造者。还有,我们不妨看看冰岛的悲剧。冰岛就是由于三家银行被私有化之后,逐利本性达到疯狂,全国GDP不过130亿美元,它的损失竟然高达1000亿!最后导致国家破产。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西方各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背景是这些企业经营不善。但至少在今天的中国,并非如此。而且西方国家的这些国有企业也是能源、交通、电信、航空等垄断性企业。所以,至少在国有企业改革上,世行的报告并不能令人信服。
对中国的误读,不仅仅是世界银行。最近,中国社科院张曙光先生提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太强势,垄断了好些资源且在一些方面干预了社会经济生活,局限 了民营市场的发展。他的结论是:只有朝“弱势政府、壮大社会、回归市场”的方向进行改革,方能带领中国挺进下一阶段的发展。
我们不 妨先看看今天的希腊:在那里两个年轻人就有一个失业,在雅典街上有两万五千人无家可归;百分之三十的希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千上万的家庭不得不将自己 的孩子寄养以至于不使他们冻饿而死,希腊新穷人和难民在抢夺垃圾(此数据来源法广)。请问,它的解决之道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