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听小道消息,从动车事故到王立军 (ZT) [2012/05]
- 对八九六四的认真反思,一不得不读的好文 (ZT) [2013/06]
- 昨天说他是"奴才",今更正为"洋奴才" [2010/07]
- 中国不应该计划生育吗? by 米笑 [2011/12]
- 林书豪事件后,哪些华人反应过激 (ZT) [2012/02]
- 也谈6.4,支持小平 [2009/05]
- 美国公司文化体验之一 (记我的两个70后同事) [2009/05]
- 看看美国公校里怎样教乘法 [2009/02]
- 新中国风风雨雨走过61年,值此大喜的日子,作为海外华人,今天来"酸葡萄"一下 [2010/10]
- 质疑[一个统一过中国的领导人,肯定不是人民的公敌。] [2010/04]
- 华人是白人还是黑人?美国最高法院回答你 (ZT) [2011/04]
- 智取小偷--驾校里的故事 [2009/05]
- 周燕霞是政客吗? [2009/03]
- 一转身,交了个朋友;再一转身,又交了个朋友,还得了份工作 [2009/04]
- 母亲的诗 [2009/03]
- 村里建了“忠烈祠” [2009/03]
- 我的兄弟姐妹 [2009/04]
- 儿时回忆--斗风筝 [2009/02]
- 爆破班上课了 [2009/04]
- 大蛇的传说 [2009/05]
- 文革中的母亲 [2009/05]
“全世界只有20多个国家没实行免费医疗”,这个对世界稍有了解的人一听就很假的说法,前一段时间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
这个假消息是一名学者率先发布的,说他为讨好民意而不顾事实,大概算不上冤枉他。然而现在有不少人喜欢这样干,他们宣扬无限制发展福利,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即使被证明他们说了假话,舆论对他们的压力也很小。
曾有名人在两会上宣称美国的电话如何便宜,后被证明说错了,但没受到什么谴责。
拿外国的福利、甚至虚假的外国福利要求中国,这种不理性的做法受到中国舆论鼓励,决非好的征兆。中国社会自我认识的参照系出了问题,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甚至不存在的好东西在一股脑涌过来。它们似乎要把中国往乌托邦的陷阱里推。
中国当然要朝着更高福利标准的社会前进。而且总体上看,中国的福利水平还很低,上升空间很大。发展民生已是中国当前的首要国家目标,对医保和退休金制度实现社会全覆盖,中国有很强的紧迫感。
但全社会对福利保持清醒,是中国无论如何不能丢的。欧美的前车之鉴清楚显示,在福利问题上走极端是多么容易铸成的错误,而改变起来又是多么艰难。
医保全覆盖和全民免费医疗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现在不断有人故意混淆它们。其他福利口号也不断有人喊出来,比如要求中国所有高速公路停止收费等。
西方“福利主义政治”是选举文化造成的,每一届政府都承诺给予,寅吃卯粮,这已促成了选举政治同国家福利能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它今天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死扣。哪个政府想解它,迎来的都是最终逼政府屈服的举国大示威。
中国社会切不可往这样的死扣里跳。普惠式的福利制度对中国这样的大社会有害无益,它其实就是中国当年大锅饭的升级版。中国已经被害过一轮,不能跟着欧美的屁股再学一回“洋大锅饭”。
有人问,难道中国永远不能像北欧人那样享受普遍的高质量福利吗?至少这几代中国人肯定不能。北欧各国人口加起来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省。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中国社会的奋斗方向都不能集中于财富分配和对财富的享受,而必须追求创造财富与分配、享受财富的平衡。中国创造财富的任务依然很重很重。
中国社会切不可为自己立超出国力的福利目标,那只能是我们自己害自己。中国的家庭文化仍与奋斗浑然一体,只认享受的人即使在年轻一代中比例也不高。宣扬高福利的舆论在强行扭曲社会的草根价值观。作为一种非主流主张,它并非毫无积极意义。但它决不应获得主导中国社会的力量。
中国是各种人权发育尚不成熟的社会,只要是推动人权的主张,即使偏激也有存在的合理性。中国最重要的是实现各种推力的平衡,这个平衡点就是与国家大现实的对应。
当前的新危险是,非理性的福利主义主张在成为互联网上的主导性声音,它的影响在层层传递,甚至开始对国家决策形成压力和扰乱。因此现在是社会认真反思这种影响力的时候了。我们的主张是,不应让福利主义成为压住实事求是,没人敢于质疑它的“道德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