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听小道消息,从动车事故到王立军 (ZT) [2012/05]
- 对八九六四的认真反思,一不得不读的好文 (ZT) [2013/06]
- 昨天说他是"奴才",今更正为"洋奴才" [2010/07]
- 中国不应该计划生育吗? by 米笑 [2011/12]
- 林书豪事件后,哪些华人反应过激 (ZT) [2012/02]
- 也谈6.4,支持小平 [2009/05]
- 美国公司文化体验之一 (记我的两个70后同事) [2009/05]
- 看看美国公校里怎样教乘法 [2009/02]
- 新中国风风雨雨走过61年,值此大喜的日子,作为海外华人,今天来"酸葡萄"一下 [2010/10]
- 质疑[一个统一过中国的领导人,肯定不是人民的公敌。] [2010/04]
- 华人是白人还是黑人?美国最高法院回答你 (ZT) [2011/04]
- 智取小偷--驾校里的故事 [2009/05]
- 周燕霞是政客吗? [2009/03]
- 一转身,交了个朋友;再一转身,又交了个朋友,还得了份工作 [2009/04]
- 母亲的诗 [2009/03]
- 村里建了“忠烈祠” [2009/03]
- 我的兄弟姐妹 [2009/04]
- 儿时回忆--斗风筝 [2009/02]
- 爆破班上课了 [2009/04]
- 大蛇的传说 [2009/05]
- 文革中的母亲 [2009/05]
注:老秃笔的文笔,实在令我敬佩。更可贵的是,他很少讲大道理,确又能让人口服心服。原文发表于07年7月21日。
今天带儿子去家庭医生诊所做体检。这是麻州技校要求的。
路上,跟儿子讨论起上名校的成功之路。
前
几天看到有网友上贴说,长春藤校录取率创新低。大都只有百分之十上下。哈佛居然拒绝了萨特考分满分的几百名学生。
而四年全优的也拒绝不少。我问儿子,你觉得你为什么成为一个幸运儿呢?不料,儿子没有给我摆出自己的优点,反而说,我不是典型的亚洲聪明学生
。这就是为什么麻州技校录取我。跟着,滔滔不绝地谈起来。
这个答案,出乎我意料之外。思索了一下午,觉得儿子的观点很有些道理。故而码出来和大家分享,兴许能对现在还年轻的家长们起到叁考作用。
儿
子说,亚洲学生给美国人的印象就是能学能考,凡是总是走人前。几乎家家送孩子去数学班,补习萨特,个个弹钢琴,做高深的科研。其实,这只能说明亚洲家长花
大钱努力让孩子们学习。孩子们事先学了东西,自然在考试时就会发挥好。可是,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潜力。
只能说某个人在某个时段能背诵,能考试,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既然长春藤名校有很多人报考,自然就有很多高分满
分的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学校自然不会只看考分,她们一定会看考分以外的东西。考分,只代表了能背能考,最多算是学习的基础。这些名校所看重的,是独立研
究的学术潜力,是个人的领导能力。 换句话说,它们所培养的是高层次的领袖人才,不论这是在学术还是商业领域。
而一般院校所要所培养的,是好学生,跟着学的,学得好的即可。它们的毕业生将来找工作不成问题就及格了。
儿子的这段分析可是石破天惊,颇有见地。 叫我这老爸很是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这说明小子还是有些头脑,有些思索的。
想
想也对, 中国家长,不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大多追求高分数,眼睛也只耵着上名牌高校。
而孩子的个性,潜力和将来孩子能否真正在某一领域有发展,恐怕就很少家长考虑了。家长方面就先有致命的短视。
非把孩子揠苗助长拱进所谓的好大学,才能松口气彻底解放。 国内的高校,更让人脸红。
只能以分数衡量学生。还没有能力也没有远见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领导能力,也是在分数圈子里出不来。
北大和清华争夺高考状元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现象。于是,自然就有清华学生把硫酸喂黑熊看看黑熊的反应 这种叫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至于孩子不会自立生活,自私,长不大的例子,那就更多了。
儿子说,我一直有意识地把自己和聪明的亚洲学
生这种形象分开。我不弹钢琴,也不上萨特补习班,也不想在家长的指导下做什么科研项目。我的萨特考分也非常一般,绝对不算顶尖的。
但是,学校录取部门会发现,我
具有它们所寻找的领袖能力和独立的科研能力。就是说,我是具有很好潜力的苗子。这才是它们所想看到的。有了这些素质潜力,学校录取部门不会在乎我的平均成
绩比那些满分的低些,不会在乎我的萨特成绩没有满分。
那么,我的能力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呢:
我一直在机器人领域里探索。 叁加过各种区域比赛,自己动手制作机器人。我的机器人制作水平早就达到了大学生工学院的水平。
我还写过四篇文章,讨论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制作技术,应用前途。这说明我对那个领域非常熟悉,能够看到它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学术能力。我自己组织了高中科
技队,作为队长叁加校际比赛。我还给别的高中做技术顾问。这是我的领导能力。另外,我给本地的小公司用电脑画图,叁与他们的机器设计,这说明了我的实际能
力。这样,人家当然会要我,不要那些只有高分,没有个人特点的“好学生“了。 一句话,be unique 是让自己突出的关键。
嘿
嘿,他还真说的有道理。小脑袋很清楚。
在都是好学生的大前提下,人家当然不会拘泥于分数上,才要看你的靓丽外衣底下的东西。人家培养的是领袖人才,自然也不会只局限于高分数的候选人。你看那个
总统部长的学历高于常人太多?如果只按分数划分,这些政客们很少会出人头地的。可要按美国人的领导潜力划分,则这些人出线就是必然的。
换句话说,分数高,不再是入选的主要标准。 如何能把你从大群牛羊中区隔开,是录取的关键。
如果注意名校录取的亚洲孩
子们,我发现他们不但学业优秀,还具有活跃,叁与的特点。很多录取的亚洲学生,是社团的领袖,在需要出头露面的学生组织里做领导。这就扭转了美国人对亚洲
人的刻版印象:单打独斗能力可以,合群,领导能力不足。我不是说,孩子们不应该学什么钢琴,绘画,数学,萨特班。我认为,孩子们应该发展个性教育,独立工
作能力。
如果比较在大陆的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还拘泥于应试教育,个性发育远远不足,领导能力更差。这就是中美孩子在大学前期的差距。这也是
中美两个教育系统的价值观的差异。对比于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国大陆的大学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才能把因循守旧的价值观扭转过来。
培养一群照猫画虎的学生容易,培养能够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学生困难。但这些学生能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起到带头人的巨大作用。
不
论如何了,我反正是快熬出来了。虽然孩子大了,我也老了,可毕竟再等四年,咱就可以看看这儿子的潜力了。我跟他说得很清楚,你小子得负责老爸的退休乐趣。
所以,多往“钱“力发展,少往“潜力“使劲。 老子可没那身体等你的“潜力“ 太长。
我给他定的目标,毕业给人工作几年,成立自己的公司,发展自己的产品,争取三十岁前搞定自己的“钱途“再顺便给老子买辆法拉利。届时我可能不能跑了,可肯
定能开车。找个小妞儿坐车上透风纳凉还能行。
嘿嘿。
啊,忘了说了,我还有个12岁的女儿。我还没有熬出头来呢。眼看着是又一个八年抗战呐。
后注:萨特=SAT;麻州技校=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