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拐弯处 [2011/07]
- 我去过张爱玲在洛杉矶最后住过的小屋 [2018/06]
- 读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 [2011/10]
- 我深深地叹息又有什么用 [2010/10]
- 聊什么? [2023/12]
- 她自己的选择 [2018/10]
- 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到底谁最伤害 [2011/09]
- 面对自然,虔卑虔卑再虔卑 [2021/01]
- 李玉刚,还要努力 [2011/06]
- 皇帝没有穿衣服 [2011/10]
- 大学的灵魂 [2011/09]
-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2018/06]
- 雨,滴滴嗒嗒 [2009/06]
- 父亲 [2011/04]
- 由USC两个留学生年轻生命的消失所想到的 [2012/06]
- 梅艳芳菲 [2010/07]
- 炉香飘散说爱玲 [2009/06]
- 悲怜天香楼-读<红楼梦>有感 [2009/06]
- 悲剧不能重演 [2009/06]
- 舒舒你我的心 [2010/04]
- 愿同你分享 [2009/06]
- 想起了宋代 [2009/06]
我读完杨绛先生的书,有许多的触动,非常多的感动,尽管先生的笔触一如以往的平静真挚。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人格和道德文章,令人敬仰。我尤为信任杨绛先生在书中的叙述和感情的流露。在他们家的《我们仨》生活情景之中行走,除了感叹两位先生人生的坎坷之外,我自始至终都心怀恻隐之情,对他们挚爱的唯一的女儿——钱媛,产生怜爱之心。钱媛正如她的名字之隐,潜(钱)藏着的爱女儿的源泉就是父母亲的感情。圆圆(媛媛)出生在英国的伦敦,曾随父母亲去法国巴黎生活,后来回到了中国,在上海和北京常住。她俄语本科毕业,再修英国语言文学,留在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做教师,直至成为博士生导师。她曾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深爱的丈夫。但是,不曾有过自己的亲生儿女,却有许多学生把她当做亲爱的妈妈。媛媛有知识有才华,有爱心有孝心,既为人子又为人妇,还为人师。“阿媛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才’,我公公心中的‘读书种子’”,媛媛对于两位先生还是上帝的礼物,生活的伴侣,人生的知音。而且,还是终身的小朋友!苍天不公,“六十岁还欠两个多月”,钱媛英年早逝,黑发人送白发人成了两位先生人生之中最大的悲剧!杨绛先生的叙述至此如此的冷静,仿佛女儿去了天国只是神圣的离别。《我们仨》住着的是这样的家庭,中国人的社会缩影,一个人类的微小群体。要以《我们仨》为题目写文章,记述中国普通文化人家庭的人生经历,是杨绛钱媛母女俩的共同愿望,在杨绛先生之前,女儿已经动笔。“去世前一二个月,她躺在病床上还在写‘我们仨’”,直到病魔夺下她的笔。圆圆从小就很乖,“也肯委屈,能忍耐”,有爱心,特别善良,做事极其认真,很劳累身体比较虚弱。我爱花甲之年的媛媛,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就像自己最爱的情人,就像天堂里圣洁的仙女......。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的了,我也是一个60岁的人了。掩上书,深深陷入莫名的悲哀,而且还不能自拔!是杨绛先生的书感动了我,是杨绛先生使我记住了钱媛,这是一家三口平静而真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