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拐弯处 [2011/07]
- 我去过张爱玲在洛杉矶最后住过的小屋 [2018/06]
- 读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 [2011/10]
- 我深深地叹息又有什么用 [2010/10]
- 聊什么? [2023/12]
- 她自己的选择 [2018/10]
- 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到底谁最伤害 [2011/09]
- 面对自然,虔卑虔卑再虔卑 [2021/01]
- 李玉刚,还要努力 [2011/06]
- 皇帝没有穿衣服 [2011/10]
- 大学的灵魂 [2011/09]
-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2018/06]
- 雨,滴滴嗒嗒 [2009/06]
- 父亲 [2011/04]
- 由USC两个留学生年轻生命的消失所想到的 [2012/06]
- 梅艳芳菲 [2010/07]
- 炉香飘散说爱玲 [2009/06]
- 悲怜天香楼-读<红楼梦>有感 [2009/06]
- 悲剧不能重演 [2009/06]
- 舒舒你我的心 [2010/04]
- 愿同你分享 [2009/06]
- 想起了宋代 [2009/06]
张爱玲的文才是天生成的,是两代女人培养出来的.她的外祖母和她的母亲都深受中华文化的浸润,母亲还长期居住在欧洲,往返于中,欧之间,她们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张爱玲的成长.她生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个文化人聚集,文坛群峰并起,中西文化交汇的大都市-上海.张爱玲独特的家世,独特的家变,以及她个人对文字的敏感,人生的敏锐,生命的不屑,造就了这位当代著名的女作家.文字成就的背后是孤傲,叛逆和自卑的性格.她自幼起生活中就缺乏真正的爱,父爱母爱,亲人之爱.多出来了女人的自卑,家庭变故的自卑,和那根深蒂固的心灵的自卑.自卑使她竭尽天分去付诸文字,自卑使她更依重它人对自己的崇拜,去支撑渴求的爱情,其实她涉世太浅,一遍未开垦的处女地.当那个文采飞扬,颇有些名气,又善习男女之道的胡兰成出现了.当他走进张爱玲的闺房的那一刻,蓝衫青靴,玳瑁眼镜金丝边,文人文气.开口就是对妙龄小姐崇拜之词,双目接触,火花迸溅,打开了少女自卑的心扉.今生今世,似曾相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如花美眷"能不生男女之情,情之所依是海洋,海中之水源源不断,能不情深意长?一见钟情的女儿已失去了判断力,面对赞美与崇拜,爱暮之情超越了现实的羁绊."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往日的繁华喧嚷留在文字之间,难得你也听见,"能不刻骨铭心?张爱玲的挈友,女作家苏青说恋爱中的她"傻不经事".苏青告诫熟习男女之道的胡兰成要自制,要付出责任,否则世人会拿从政的他说事,那样就会委屈'傻不经事"的张爱玲.苏青的话一语成签.张爱玲一生都背着的,就是胡兰成这个无耻文人的十字架.环境的巨变,强大的社会压力,张爱玲的文思终于枯竭,她再也写不出"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那样的心灵之作了.胡兰成游走应酬在多个女人之间,仗着文才和名气,窃取女人的真情,居然洋洋得意:"爱玲种种使我不习惯","再或我有许多女友,乃至狎妓游玩,她亦不会吃醋",文人的无耻,无耻之极!张爱玲则用情专一,对胡兰成的喜爱,细致入微:"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放在衣箱藏藏好."究竟是女人的悲哀,用情至深,丧失了理制.后来张爱玲终于厌倦了胡兰成的无耻行径,也是那刻骨铭心的初恋的毁灭,她紧紧地关上了那扇情感的大门.1955年,张爱玲永远离开了上海,离开了台湾,离开了香港,来到了美国.第二年,三十五岁的她接受邀请来到了新罕布什尔州的麦克维尔作家营,遇到了时年六十五岁的犹太白人作家瑞荷.在异国它乡,艰难困苦中挣扎,几近绝望.瑞荷给了她希望和帮助,使她有了家的感觉.她开始了一生之中第二次恋爱和婚姻,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开启感情之门.在贫病交加中生活了十一年,1967年10月8日久病的瑞荷离她而去.从此张爱玲将自己关闭在孤独寂寞之中,远离人群,带着疾病和老去的身体颠沛流离,侧身于汽车旅馆和单身公寓之间.1995年9月8日,中秋之夜.她一个人躺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西木市,无人知晓的房间里,去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那天晚上有没有月亮照着,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