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夏虫 [2017/08]
- 儿子这一刀,我领了! [2018/04]
- 一国两制的定时炸弹终于引爆 [2019/06]
- 山贼的“替天行道”与公信的“杀威棒” [2018/04]
- “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考 [2013/01]
- 奥巴马,你到底是人是鬼(续) [2016/07]
- 希拉里,川普入主白宫的第一功臣 [2016/05]
- 洒家夜谈——说说“白字风波” [2018/05]
- 曼谷物语 [2014/05]
- 跟着樱花走DC [2018/04]
- 洒家夜谈——说说“译者译德” [2018/05]
- 浅译“中国式” [2013/06]
- 那不勒斯小记 [2023/12]
- 再见,撒切尔夫人 [2013/06]
- 洒家夜谈——说说“十四行诗” [2018/05]
- 闲话孔丘 [2014/04]
- 醒.醉 [2013/06]
- 减肥记 [2011/07]
- 等你58年,羞羞答答终于露面(昨晚的月亮) [2016/11]
- 南京啊南京,爱你不是,恨你不是 [2012/02]
- 刘俐俐受虐和我的痛 [2012/02]
- 愤怒的小鸟 [2014/05]
- 波多马克河,鸬鹚,蓝鹭的节奏 [2014/05]
几十年前,在把所有工资换成书籍的大姐的书架上,找到一本大仲马的《黑郁金香》,直到读完也想象不出郁金香长个啥模样。假如当时有个谁从法国回来,硬把雏菊说成郁金香,洒家也只好认了。流行的解释,即信息不对称。
时过境迁,洒家竟也识得一些花儿来。
玄奘西行,用了十七年学经,回到大唐终身在做一件事,翻译经书;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也用了好多年。无论是玄奘还是利玛窦、徐光启,为确保译文不悖原文,他们几乎一字一字地将译文从原文中“抠”了出来。大约三百五十年后,苏格兰法学家亚历山大·泰特勒出版了《翻译原理论》,第一次提出“翻译通律三条”,这便是严复先生提倡的翻译理论“
把《The Prince》翻译成《君主论》的、把《Capital》翻成《资本论》的、把《The wealth of nations》翻成《国富论》的,乃至把电影《Ghost》翻成《人鬼情未了》的和把《Pretty Woman》翻成《麻雀变凤凰》的都该打屁股。《The Prince》是马基雅维利写给君主的儿子小王子的一本小册子,想教他如何在君主和大臣之间好好活下来,跟君主无关;《Capital》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书名只有“资本”二字;《The wealth of nations》的意思更简单,就是“国家之财富”;《Ghost》就是“鬼”,《Pretty Woman》就是“美丽的女人”。还记得“不悖原文,不偏离,不遗漏,不增减”的翻译原则吗?译者在翻译时是没有任何自由发挥空间的,他们没有这个权力!忠实于原著是对作者的尊重,否则,《傲慢与偏见》可以翻为《五朵金花嫁郎记》,《呼啸山庄》可以翻成《一个等待爱人复活的男人》等等,等等。
如果上述种种该打屁股的话,那么翻译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真就该打嘴巴了!
装疯卖傻的王子在王后的卧室里一剑刺死藏在帏幔后面的大臣之前,对王后有段独白:“if thou canst mutine in a matron's bones, to flaming youth let virtue be wax.”意思是“若您违背年事撩拨青春之火,就让美德变为糟粕。”而译者却翻成“女人到了您的年纪还要性欲,少女何必再要贞操。”——洋人真的够奇葩,儿子居然可以当面斥责母亲的性欲;王子得知父亲死去的真相,十分悲愤,在悬崖边自言自语:“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意思为“存在,或者消失,那是个问题。”,译者再次发动创造力:“活着,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直接把王子送到自杀的情绪里挣扎,完全不顾王子满心盘算着的复仇计划。译者真的把雏菊当郁金香来欺骗读者,卖弄肚里原本不多的词汇,用自己愚蠢的舌头为莎翁造起句子来,可耻啊可耻!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买过一本中文书籍,连印刷用的铅字也不敢相信。严复没了,林纾死了,真正的译者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