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细节可以鉴别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转贴) [2014/05]
- 钱包风水知多少?(ZT) [2014/06]
- “人生八苦”,在父亲节想到的(原创) [2014/06]
- 女人,只有魅力没有年龄 (ZT) [2014/06]
- 三个男人在屋外,一个女人在屋内.....(都被转载疯了) [2014/06]
- 谁若真心对我,我便拿命珍惜(转贴) [2014/05]
- 随缘(ZT) [2014/06]
- 七律 重读《三国演义》有感 [2014/04]
- 真假民主的试金石 [2014/06]
- 原谅别人便是放过自己!(ZT) [2014/06]
- 寻找心灵的原乡(ZT) [2014/06]
- 【禅意故事】漏水桶的启示(ZT) [2014/05]
- 【禅意故事】误会(转贴) [2014/05]
- 【禅意故事】且慢下手(ZT) [2014/05]
- 我家客厅门口坐着一头大象 [2014/06]
- 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ZT) [2014/06]
- 【禅意故事】小孩子的心(ZT) [2014/05]
- 游西点军校有感 [2014/04]
2014-05-22 太桥旦曾
或许因为小时候年少无知,又或许因为光阴似箭,往昔的记忆越来越淡薄,所以我们很多人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母亲对我们是如何的恩重如山。反而,常常是听到母亲一句不合自己心意的话语,就马上与母亲顶嘴﹑反驳,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振振有词的样子。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不少吧!
现在很多学佛人对修习佛法充满兴趣,对母亲的态度却淡然冷漠。当听说要修持菩提心时,激动万分,如获至宝,双手合掌,面带如佛菩萨般的微笑;但当得知修持菩提心要从母亲开始时,立刻面露难色:“哦,这个有点难啊……”。同时在心里嘀咕:“这有点做不到啊,为什么要从母亲开始呢?能不能换一个人啊……”。
修持菩提心从母亲开始,是佛陀开示的方法。修持菩提心,之所以一定要从母亲开始,是因为对于我们而言,任何人的恩德都远远不及母亲的恩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曾经有个女孩和母亲感情不太好,母亲说她一句,她就顶嘴十句,常常发脾气,给母亲脸色看,还时不常地摔东西。
有一天,她又跟母亲吵架,一生气就离开了家。当她游荡在街头,又累又饿时,街边一个面馆的老板,看到她的情绪不好,就招呼她过去坐,还送给她一碗面吃。女孩子吃了面,很高兴,恭敬地对老板说:“您对我真是太好了,比我妈妈好多了。” 老板一听,马上严肃地说:“你这样说不对!一碗面算得了什么?你母亲十月怀胎,一点点把你抚养长大,不知道喂你吃过多少次饭,为你受过多少苦,我这一碗面连万分之一都够不上啊!” 老板狠狠地教育了女孩一顿。女孩这时才恍然大悟,赶紧回家找母亲承认错误。从此以后,女孩对母亲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我们很多人也是如此,对别人微小的帮助感激不尽,却把无量无边的母恩抛在九霄云外。而且还会常常跟母亲吵架,惹母亲生气。
作为一名佛弟子,与母亲不和睦是修持菩提心很大的障碍。我们的修行是否进步,并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要看我们的母亲﹑子女、亲友等周围的人对我们学佛之后的改变是否认可。我曾经再三提醒大家,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女,这样修持菩提心才有最基本的基础。如果我们跟自己父母都无法和睦相处,都不知道报答自己父母的恩德,嘴里却念着“为利众生愿成佛”等等,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如果连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亲人都回报不了,又怎么可能去利益其他众多陌生的生命呢?
藏地有一句俗语:如果母亲去世了,子女的痛苦是从心慢慢移到胳膊,再转移到手,最后从手指尖消散;如果子女去世了,母亲的痛苦则会是从手往上,慢慢移到心里,永远不会消失。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反正我自己确实是这样。我失去过很多亲人,当时流过很多眼泪,但现如今都已经记忆模糊,因为痛苦已经从手指尖消失了。然而,对于一位失去了孩子的母亲,无论孩子死去多少年,只要一提起来这个失去的孩子,母亲还是会掉下伤心的眼泪,丧子之痛是种在了她的心里。这句俗语意味着母亲对子女的真爱,也意味着子女无法报答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