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 [2019/01]
- 论言论自由 [2020/01]
-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1) [2020/06]
- 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美女们 [2018/11]
- 龙应台:听了于丹的演讲我真想自杀! [2019/07]
- 刘少奇诞生120周年群丑图 [2018/11]
- 从《五·七一工程纪要》到习家军 [2018/10]
- 毛泽东侄女文革遭火烤下体惨死内幕 [2018/11]
- 世界大瘟疫,中宣部很兴奋 [2020/03]
- 大学:群兽乱交和群魔乱舞 [2018/04]
- 赤裸裸的谎言:“台湾,凭什么让我原谅你” [2018/12]
- 恶梦。(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罪恶的习近平主义 [2018/09]
- 周有光:中国人读的许多历史都是假历史 [2019/01]
- 习近平2018年12月的大撒币之旅 [2018/12]
- 回国留学生萧光琰一家之死 [2018/10]
- 评“华二代坦言生存真相: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也不被中国人接纳” [2018/12]
- 恶梦。续一。(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从中兴变局看中国产业弊端 [2018/04]
- 武汉瘟疫与中国模式的破产 [2020/02]
- 文革余毒习近平 (上) [2018/10]
- 今天你汉奸了吗? [2018/06]
- 扫购口罩的华人有错吗? [2020/04]
- 北大教授郑也夫:统治者的任性是我们惯坏的 [2019/01]
- 小议知识产权 [2018/07]
- 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最后一战? [2020/09]
把这样两人相提并论似乎很不合情理。但是他们掌权后复辟各自少年时代某种外在的东西并无不同。恰好我也相信少年时代的政见虽然模糊但奠定未来人生观,因此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也很有意义。
少年时代大约从十岁到二十岁这个阶段的文化心理,在我看来如同刚孵化的雏鸭,若是母鸭带着它们,它们跟着,若是人带着它们,它们也跟着,姑且称之为雏鸭情结。
我对李登辉自然无好感,因此不会去了解他的少年人生。但他那个时代和环境我可以想像一些。因为日据台湾已经很长时间,台湾又是大清割让出去的,所以不会像日本侵华那样那么残暴。所以少年李登辉不至于恨日本人。日本文化在明治维新后同西方文化接轨,就文化本身来说,和当时的世界算是同步的,可以想像,少年李登辉对日本还是有些好感的。这些话有人听了会感到刺耳,但那时台湾属于日本的。所以他取得蒋经国的信任接任台湾首长之后,亲日反共,看上去不奇怪。
至于习近平,生长在文革时代我们就比较熟悉,停课闹革命,当时的环境是打倒很多不属于毛团伙的文臣武将,夹杂着焚书坑儒的气息。人人崇拜着伟大领袖毛主席,老毛援助亚非拉接待着亚非拉领导人们拍成纪录片,让人感到伟大祖国‘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用现在的话说,显示着帝国的荣耀。那习近平多享受啊。尽管后来下了乡,毕竟没有受到什么冲击迫害,很快又享受到特权被弄到清华读书。所以,他取得老江和曾庆红的信任掌权之后也复辟文革那套:对亚非拉援交,搞个人崇拜,大力清除非本团伙政治势力,集权不传,等等。
那么,为什么少年时的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这么大?这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命题。但我是相信的。
既然相信少年即未来,那么不难理解集权制度下为什么那么喜欢奴化教育。就广义来说,若少年所受教育狭隘,以后难成大才。
当然,我很遗憾,这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