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 [2019/01]
- 论言论自由 [2020/01]
-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1) [2020/06]
- 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美女们 [2018/11]
- 龙应台:听了于丹的演讲我真想自杀! [2019/07]
- 刘少奇诞生120周年群丑图 [2018/11]
- 从《五·七一工程纪要》到习家军 [2018/10]
- 毛泽东侄女文革遭火烤下体惨死内幕 [2018/11]
- 世界大瘟疫,中宣部很兴奋 [2020/03]
- 大学:群兽乱交和群魔乱舞 [2018/04]
- 赤裸裸的谎言:“台湾,凭什么让我原谅你” [2018/12]
- 恶梦。(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罪恶的习近平主义 [2018/09]
- 周有光:中国人读的许多历史都是假历史 [2019/01]
- 习近平2018年12月的大撒币之旅 [2018/12]
- 回国留学生萧光琰一家之死 [2018/10]
- 评“华二代坦言生存真相: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也不被中国人接纳” [2018/12]
- 恶梦。续一。(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从中兴变局看中国产业弊端 [2018/04]
- 武汉瘟疫与中国模式的破产 [2020/02]
- 文革余毒习近平 (上) [2018/10]
- 今天你汉奸了吗? [2018/06]
- 扫购口罩的华人有错吗? [2020/04]
- 北大教授郑也夫:统治者的任性是我们惯坏的 [2019/01]
- 小议知识产权 [2018/07]
- 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最后一战? [2020/09]
但这里我们要说的,还有另外一点,天主教对世界文化所起的作用。虽然她的最终目标在于恭敬天主救灵魂,但是她不是离世而存在的,而且还应进一步说,她手中掌握的真理真知,应像明灯一样给人类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因而她对世界文明文化起了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历史也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她确实起了这样的作用,而且直到现在还在起这种作用。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就知道天主教给整个古罗马帝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法国现代历史家罗伯斯称之为“十字架的革命”。古罗马虽然有着高度的文化(主要是政治和文艺的),但社会上存在着许多恶风陋俗,如奴隶制度、歧视妇女,以及种种迷信邪道,他们用活人来祭神,用奴隶相杀相斗来取乐。在奥古斯都大帝时代,古罗马的斗兽场的动物园内养有420只老虎和260只狮子,他们把囚犯放入斗兽场中,让这些野兽吃掉;他们残杀了无辜的信天主教的妇孺数以百万计,其手段之残忍毒狠,使人难以置信。天主教来了,将这些恶风败俗统统革除了,而代之以正义、和平、伦理道德,并在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各方面提高他们的文化。
自五世纪开始,原来居住在欧州北部的野蛮民族(说得露骨一点,他们就是今天“高度文明”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的祖先!)南下侵入了罗马帝国,也就是欧洲史上说的“民族大迁移,也称蛮族入侵”。这些民族把一个好端端的有着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罗马帝国践踏得一塌糊涂!这是欧洲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他们到处烧杀抢掠,破坏建筑文物,几乎毁灭了整个古希腊——罗马文明。使古文明不绝如缕地保存下来的,是天主教隐修院的修士们,他们保存和抄录了古代书籍,保护了文物,使古代文明免遭灭顶之灾。罗马帝国的文学、法律和纪律能保存下来也是教会的功劳,当时本笃会的隐修院是欧洲的主要文化的中心。天主教传教士对那些草昧未开的处于野蛮状态的民族进行驯化开导,培养哺育,使之进入了文明社会,遂致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今日的先进文化。探本求源,哪不是天主教的功绩?(和中国历史对照一下,可看出是“先者后,后者先”了。)
东欧斯拉夫族的开化还在后,那是九世纪时天主教的两位传教士济利禄和默道第兄弟二人开辟出来的。俄罗斯之有文字,(所谓“基利尔字母”)还是济利禄创造之功呢!他们给斯拉夫人带来了宗教;同时也还带来了文明。
有句名言说;“天主教是欧洲文化的保姆。”一点不错!欧洲文明,就是天主教哺育出来的,现在虽然政教分离;而且有人忘了本,但欧美仍是基督主义社会,则是显而易见的。连平生蔑视基督教(天主教)的章太炎,也不得不承认“欧美各国若没有这基督教(主要指天主教)也断不能有今日的地位。”(《东京留学生欢迎演说词》)。
还有一个明显的事实,现代的欧美文化(更确切地说,基督主义的文化)在主导着全世界。不管愿意不愿意,事实是:现在全世界向欧美学习,不只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面貌方面:行政管理、经济制度、教育理论、风俗时尚……无一不在模仿学习欧美。日本是个爆发户,科学技术上有长足的进步,并以咄咄逼人的速度觊觎着鳌头地位。但它无论是明治维新,无论是战后东山再起,都是邯郸学步,模仿欧美而来。(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端,另当别论!)我国接受西方文化也是很明显的。自明末天主教传教士介绍西方科学以来,经清代末期到今天,不断加快步伐向人家学习。
如果说整个世界都以欧洲为导师也是事实;而欧美文明的导师则是天主教。
(看看今天的欧洲:法国和摩纳哥、爱尔兰、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公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共和国、乌克兰等等全部是信仰天主教国家。。。其它的有信仰东正教的,有基督新教的。在1517年基督新教没有从天主教分裂之前,包括英国、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等也都是天主教国家,天主教一直影响着整个欧洲。)任何一本历史书里通常会讲到“基督教文明”,事实上,基督教文明是指天主教会在欧洲的贡献。这个最古老的由耶稣基督建立的基督大公教会,到中国名为“天主教”后,让很多人不甚了解。倒是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新教”到中国后自称“基督教”,让人误以为基督教文明和国人说的基督教有关,其实是完全无关。
现在我们的社会开始关注“临终关怀”。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来自于天主教会。中世纪,基督徒盛行朝圣,朝圣路途遥远,常有朝圣者生病。于是出现了一个用于休息养病的驿站-hospice。后来慢慢转变成专门收容照顾绝症病人的机构。最著名的就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印度特蕾莎修女-仁爱之家”
再看一看全世界直接受天主教影响一些明显的事例:我国和全世界一样,共同使用天主教的纪元(公元,以耶稣降生为起点)、星期制(七日一休假来自旧约)、格里历(就是今日的阳历历法,1582年教宗格里“即额我略十三世”制定的:公元1582年,教宗格里高利第十三世宣布颁布新的历法,历史称格里高利历- 即公历,也称阳历,还称国历,是全世界(国际)通用历法,其正确名称就是“格里高利历。 中国自辛亥革命后开始使用源于天主教会颁布的格里高利历法。并和全世界人民一样,沿用至今。。。汉武帝后本指现在的春节,民国采用公元纪年,指1月1日。 现用公历即格里高利历(也译格列高利等,天主教译为额我略)由天主教教宗额我略十三世1582年颁行,之前为儒略历。现用阴历实际是一种阴阳合历,是明末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神父等人制定,多尔衮颁行,汤若望神父被授钦天监监正。)
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组织(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组织为十六世纪天主教圣加米禄首创,后延续为各国,直到今天。 ),音乐上用的五线谱(唱名用的刀来米法……原是圣若翰瞻礼圣歌每句第一音节)等,也都来自天主教。此外,圣诞礼物,圣诞卡,和平鸽;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诸圣节)许多的圣歌圣乐,都在世界各地流行着,更不用说圣经和其他公教名著了。
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日风行全世界的最高学府,作为衡量各国文化水平的大学,就是由天主教孕育而来的,英文University,以及欧美的“大学”一词,就是来自拉丁文的Universitas(普遍)一词。当十二世纪时,天主教的学者(主要是神职人员)云集法京巴黎,遂有创设专门研究学术的机构之举,主要学科是神学、哲学、法律和医学。前不久德国历史家弗兰赞在他著的《圣教史》一书中写道:“(中世纪)教会作为强大的文化力量,拥有对教育的专利,所有知识界的活跃分子都是神职人员。……”在公元1200年左右建立起来的大学也都是教会机构,他们有教皇特许的权力,大学中的教授是神职人员,领取薪俸。著名的圣师如大亚尔伯,多玛斯,文都拉等都是巴黎大学的教授。继巴黎大学之后,各地也都风起云涌相继建立起了大学。较著名的大学有: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1088)、帕多瓦大学(1222)、那不勒斯大学(1224),法国的蒙彼利埃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大学、萨拉曼卡大学(1200),德国的海德堡大学(1386)、科隆大学(1388),捷克的布拉格大学(1348),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1365)。在亚洲可能以菲律宾马尼拉的圣多玛斯大学(1611)为最早;新大陆第一座大学——利马大学建于1511年。巴黎大学前身为索尔本大学,素有“现代欧洲之母”的美称。在1340年,天主教所主持的牛津大学有学生三万名;索尔本大学在1538年有学生两万名。
这些大学都是天主教的业绩和财富,他们对欧洲以及全世界的科学文化做出卓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它们又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楷模和种子,以致今日的大学遍满了全世界。
一个被人忽视,甚而反主为奴的事实是,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新天体学说岂非导源于天主教大学的教育吗?就是那些反教“英雄”如布鲁诺、伏尔泰之流的知识哪不是从教会中得来的?!
从以上几点来看,天主教对世界的文化实在起了主导作用,只有无知和恶意才会否认它的贡献,才会诬蔑它是阻止科学进步的。前边提到的弗兰赞在书中曾立了一个小标题:“教会是西方进步的先锋”,他还说:“自古代过渡到中世纪唯一的系带是天主教。”又说:“只有天主教能把古代文化传统随同基督主义运送给日耳曼民族。”言外之意是:若非天主教,古代文化就要灭亡,人类重入野蛮状态。他总结说:“十九世纪重新发现了中世纪的光辉伟大的成就……我们对之感到惊奇,只有无知和成见,才会仍旧说它是‘黑暗的中世纪’。”凡是有良心的人都应当饮水思源。郑板桥有诗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没有天主教是不会有今日文明的。
今日的天主教会在科学研究方面,更是不落人后的。1936年10月28日教宗比约十一世成立了“宗座科学研究院”,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超国际的科学研究机构;它的会员是从世界各国选拔出来的出色的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而且不分教内教外;兼收并容。目的在于尊重科学和科学家,推动对纯正科学进行自由讨论和研究。目前它有着24个国家和80位科学家在那里工作,他们是终身院士,著名的大科学家如:卡雷尔(曾获1912年诺贝尔医药奖,我国周太玄译了他著的《人的科学》)、弗兰明(青霉素的发明人,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师获诺贝尔医学奖)、米里坎(美物理学家,曾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摩尔根(美动物学家,曾获1933年诺贝尔医学奖)、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斯派利(美三位基础科学家之一)、和198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顿斯加,以及1986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意大利女科学家蒙塔西尼等(女性四人),都是该院院士。在现在的78位院士中,有25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注:1996年十月教宗又任命九位新院士,其中五位是诺贝尔奖得主。)
英国一位受人尊敬的教长格拉斯顿说:“几百年来,天主教常走在人类文化的前面。”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宣称:“天主教以其存在的本身,就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主要的推动作用。”(1982年二月初在丹佛的一次招待会上的讲话)。
只要是尊重客观真理的人对天主教过去的和现在为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就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