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 [2019/01]
- 论言论自由 [2020/01]
-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1) [2020/06]
- 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美女们 [2018/11]
- 龙应台:听了于丹的演讲我真想自杀! [2019/07]
- 刘少奇诞生120周年群丑图 [2018/11]
- 从《五·七一工程纪要》到习家军 [2018/10]
- 毛泽东侄女文革遭火烤下体惨死内幕 [2018/11]
- 世界大瘟疫,中宣部很兴奋 [2020/03]
- 大学:群兽乱交和群魔乱舞 [2018/04]
- 赤裸裸的谎言:“台湾,凭什么让我原谅你” [2018/12]
- 恶梦。(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罪恶的习近平主义 [2018/09]
- 周有光:中国人读的许多历史都是假历史 [2019/01]
- 习近平2018年12月的大撒币之旅 [2018/12]
- 回国留学生萧光琰一家之死 [2018/10]
- 评“华二代坦言生存真相: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也不被中国人接纳” [2018/12]
- 恶梦。续一。(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从中兴变局看中国产业弊端 [2018/04]
- 武汉瘟疫与中国模式的破产 [2020/02]
- 文革余毒习近平 (上) [2018/10]
- 今天你汉奸了吗? [2018/06]
- 扫购口罩的华人有错吗? [2020/04]
- 北大教授郑也夫:统治者的任性是我们惯坏的 [2019/01]
- 小议知识产权 [2018/07]
- 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最后一战? [2020/09]
《文明型国家》作者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张维为头衔很多,履历也很丰富,是中国“五毛”界的代表性人物。
张维为主要致力于对中国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与许多唱衰派认为中国的体制制约了中国发展的观点不同,张维为认为中国的制度非常贴合中国的实际,更具有纠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发展的保证。最经典的是曾与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弗朗西斯·福山的辩论(优酷搜索张维为对话福山),这也是张维为对于自己最得意的地方,当阿拉伯之春刚开始的时候,福山曾预言阿拉伯世界将因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引入而迎来春天,这在当时几乎是普遍的共识,而张维为确认为阿拉伯之春很快就会变成阿拉伯之冬,如今的阿拉伯世界是什么情况也是不言自明。
提到张维为的著作,更多人会想到的是他那经典的中国三部曲(《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可以说是对中国发展的成就以及其在制度上的原因做了一定的剖析。但是相较于《文明型国家》,我认为中国三部曲更多的是将中国发展成就的表象概述,让读者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切切实实取得了许多了不起的成就,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的民生层面。而《文明型国家》则开始从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开始由具象到抽象进行分析,这也反映了张维为对于中国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全书虽然相较于以前研究更进一步,但是还不足以支撑中国发展模式总结的概括,即我个人认为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一定层次,但是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虽然我们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大多文献资料的研究都停留在表象,缺乏像法国启蒙运动以来西方那样对于西方制度的理论性研究。比如我们今天对于西方多党制,分权制衡等制度,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理论已经开始越来越脱离实际,但是我们许多时候还是喜欢从逻辑上认可它,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论非常的体系化,而中国就是缺少这种体系化,使得我们对于许多问题如监管问题、领导人选拔的科学性上始终存在质疑,我认为,其主要原因也许就是我们缺少相关的理论,从而难以形成向西方理论那样固定的逻辑有关。而张维为就是在不断地向这方向努力。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我第一次接触是在马丁·雅克的《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中提及,《文明型国家》中也有提及,张维为也对马丁·雅克关于“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不足进行了点拨,但是张维为是不是因为看到“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从而开辟了用“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来探索中国模式,我们不得而知。
在书中,张维为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civilizational state),即文明国家(civilization-state)与民族国家的融合体。
而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最早发源于欧洲,是指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人民组成的国家,包括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如果这么解释,日本不算一个国家,因为日本的领空权掌握在美国手中)、自我文化认同等基本要素。其具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是西方政治概念中国家的含义。
而就这一点,西方的学者认为近代的中国还不是民族国家,属于文明国家形态,这也就解释为什么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近代中国才提出来,这也是许多台独认为中华民族从不存在的原因。文明国家形态最大的缺陷是不具备自我革新的能力,只有通过外力才能发展(不知道这是不是西方为侵略中国找的托词,反正他们是这么解释的,类似解释我个人认为同样适用于印度)
但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将中国由文明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即中华民族概念诞生),但是中国却从三个层面进行了重塑,即土地革命重塑了中国的下层结构,改革开放重塑了中国的中层结构,新中国的诞生重塑了中国的上层结构,最终使中国转变为文明型国家的形态。
对于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书中认为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四超、四特
四超分别是:
1.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这种超大型的人口规模不同于印度单纯的人口众多,而是表现为具有高度的人口整合性,且文化同质性高。从而产生了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即学习+创新+受过教育的巨大人口产生的规模效应+影响中国和世界,这一点可以通过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来证明。这也使得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体量还是与他国的联系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近130个国家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2.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这使得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与战略纵深优势,最明显的就是在军事上以退为进的战术与大后方的概念。
3.超悠久的历史传统,悠久的历史传统并非单纯的历史悠久,而是在历史上许多制度与文化对今天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a.土地私有化摧毁了土地垄断的土地制度
b.科层化的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
c.科举制使平民进入国家管理部门
d.析产继承制使社会等级难以固化
这四个方面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其对应的四个问题,但是通过与西方世界的横向对比,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4.超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的文化主要是以儒为主,佛道为辅
四特分别是
1.独特的语言
2.独特的社会,即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这与西方个人中心不同
3.独特的经济,独特的经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将计划于市场相结合;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结合;市场经济学与民本经济学相结合。这也是中国经济制度区别于西方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最明显体现在中国很难从自身爆发向西方那样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更多是由于对外开放导致的外部危机,但是由于现在许多唱衰派认为中国中国经济只是泡沫还没有爆炸,但是泡沫很大,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有没有比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即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高效,又发挥社会主义宏观整合的长处。这一点可以通过国研智库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李晓鹏的理论得出
4.独特的政治,中国的政治制度无疑是争议的焦点,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但是张维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与中国传统政治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a.中国执政党本质上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儒家执政集团的延续,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群体进行互相竞争的西方政党,而我认为这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中国的共产党群体囊括了中国各个阶层的人,不同于西方和传统观念中共产党是单纯工人政党,在中国,无论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甚至是所谓的“资本家”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一点使得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能够兼顾各方的利益,从而不至于导致西方那样的反对政治
b.人心向背的治国理念与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李世默曾经总结过,世界上最大的民调机构就是中国政府。虽然我个人并不清楚中国政府的民调的调查流程,但是从结果上看,我不得不认可李世默的观点,这也导致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民调政治和选票政治,中国一直强调“人民的选择”,但是又不被民调绑架,比如领导人的选拔,这也使得中国的领导人往往具有很高的执政能力,不像西方那样选举出低能领导人。我认为最明显的对比就是当下台湾的政坛,民调治国以及政府政府对于几乎所有台湾的社会问题都束手无策,而蓝绿对垒导致社会撕裂越来越严重,丝毫没有高晓松所说的政治文明化的迹象。
c.政治制度内容具有包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许多政策的实施看出,中国的政策可以同时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从而不会产生像台湾“一例一休”这样的政策难题
d.全国统一协调的政治文化,反面例子可以参考美国特朗普政府与各个州政府
通过以上四点,中国的政治制度几乎避免了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法条主义的问题。
而在制度上,张维为专门在书中拿出一章来分析了中国的制度,主要分析了四方面制度:
1.政党制度:中国是一个国家型的政党和整体利益党,他的主要作用是领导和协调。而根据美国皮尤中心(PEW Center)和亚洲动态(Asia Barometers)等做的民调,发现中国中央政府在民众中的威望极高,支持率最低都在75%以上,远远高于西方政府在西方社会的支持率,但是这里特制中央政府,因为根据英国金融时报(FT)的观点,中国地方性政府的民众支持率很低,具体数据,尚未收集到。
2.民主制度:中国是协商民主,包括决策领域包括决策领域内的"新型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三个层面协商民主,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多党竞选缺少长期规划的问题,使得政策具有很好的延续性
3.组织制度:中国是"选贤任能;
4.经济制度:中国是"混合经济"
总的来说,关于制度的讨论,与四超四特的讨论内容很多重复,其主要是结构上的梳理。
张维为通过对中国四超四特的总结,总结出中国发展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八大特点,而中国政治理念上有十大理念。
八大特点分别是:
1.实践理性:擅长使用名实论,实事求是,善归纳非演绎,这也是许多政策具有很大可行性的原因,区别于西方国家政策许多可行性很低,如奥巴马医疗改革
2.强势政府:中国政府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也避免了“软政府”的问题。软政府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所说的“软政府”问题。“软政府”的执行能力极弱,政府被各种既得利益绑架,政客们没完没了地扯皮
3.稳定优先,体现在中国政府强调社会稳定,这也是许多西方批评中国的原因,但是这也使得中国社会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上要远远超过西方国家
4.民生为大,这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如当下许多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因为过度效仿西方,把所谓民主,人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使得政府很难解决人民实际需求,导致社会问题非常多,甚至动荡
5.渐进改革,中国无论各个方面改革强调渐进改革,与稳定优先相呼应,也是协调各方的体现,避免了如俄罗斯休克疗法导致的社会问题。所以我认为许多人说西方政治制度虽然效率慢,但是不会犯错,如果将社会问题的解决速度看做效率的话,那么中国更适合这句话。
6.混合经济:史正富认为,中国中央领袖,部门科层,地方政府三元主体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成功关键所在,即中央与地方经济的协调,但是这也容易形成寻租和地方保护主义。
7.对外开放
8.三力平衡:政治,社会,资本三方面之间的平衡,避免了西方的资本统治国家的局面。众所周知,美国政治力量在资本力量下缺少独立性与中立性,资本力量通过媒体控制等方式渗透社会力量。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干预过多,导致了市场发育不足,某些领域的政治改革相对滞后,使一些行业产生垄断和寻租腐败;社会总体上产生了贫富差距问题、生态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所以中国这些问题的解决特别需要强调中国实际
如果说八大特点是对中国制度的具象方面的概括,那么十大理念则是从理论上对中国进行总结,我认为,当下中国对于制度话语权的争夺,尤其要注重抽象理论的表述与宣传,我正在前面有提到过,但是张维为总结的十大理论依然只是初探,对于中国的理论总结,还是没有形成西方那样的严密逻辑,但是作为一个开始,就像启蒙运动一样,在万古长如夜里做一个曙光,为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方向。
这十大理论分别是
1.实事求是
2.民本主义,中国的民本主义不同于西方,西方只重视公民政治权,忽视了民生权和发展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西方所谓民主国家,尤其是美国,会产生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对立等
3.整体思维:西方哲学强调个体,中国强调整体,如我们提到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我们往往看到许多观点是不仅仅关注环境层面,还关注发展层面等各个方面,这也使得政策上具有协调性,如污染问题,不只是治理,还将就预防,引导。
4.政府是善,西方国家普遍持政府是必要的恶的观点,所以在制度建设上讲究限制甚至阻挠政府,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政府专断,但是在当下许多社会问题往往使得政府左右支拙,中国强势政府可集中力量,但容易专断
5.民心向背,中国政权合法性源于民心,这与西方讲求选票不同,我认为这是从制度层面上追求民心,避免了西方被选票选上的政府班子过于在乎选票而产生的空头支票问题,透支政府公信力。
6.选贤任能:中国的政治人物讲求选拔+选举,一方面为了体现民意(基层选举),另一方面防止民粹政治,保证能者执政
7.兼收并蓄:学习西方优势点
8.推陈出新
9.和而不同
10.良政善治:以人为本,励精图治。张维为认为,当前世界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将民主和专制看做政治优劣的评判标准,如果民主是好制度,非洲,拉美的民主制度却产生了许多问题,甚至政府失效,如海地。张维为认为,应该以良政与劣政的对立取代民主与专制的对立
王绍光认为,中西方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别是西方主要关心“政体”,而中国主要关心"政道"。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认为:代议制民主是一种为做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政治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做出决定的权力,非古典意义上人民的统治。民主只是一套制度性的程序,一种选择政治领导人的方法,选择领导人是民主唯一的目的。
因此,中西方之争主要涉及“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差别。中国的特点是拒绝赢者通吃,从而避免了弗朗西斯•福山所总结的西方社会陷入了反对政治的牢笼。而且,以美国为例,如果以程序民主为评判标准,美国民众投票率不到50%,而进行计算可以得出:2016年10月美国国会在其公众中的支持率实际只有18%,这不符合民主的实质。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根据西方话语范式,“民主与专制”的预设是“民主是好的,专制是坏的”,而“什么是民主”只能由西方来界定。问题是世界上采用西方民主制度而搞得一团糟的国家比比皆是
根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的描述,历史就这样被改成了一个关于美德传承以及品德高尚者(例如西方)如何战胜落后族群(也就是东方)的传说。这产生的“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明优越论”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历史终结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实际上,西方并不是文明中心,从历史上看,古希腊文明很大程度上源于东方的古埃及;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的主要动力之一来自东方;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起点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在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早就有过这样一段文字:在整个漫长的18世纪,对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而言,“没有一个人在他们著作的某一部分中,不对中国倍加赞扬。只要读他们的书,就一定会看到对中国的赞美……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政府好比是后来全体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国和美国。在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考试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叹为观止,心往神驰”。而且,就算是西方现代经济学和政治治理的一些核心概念和制度安排,如“自由放任”和“文官制度”等也均来源于中国。
而且西方文明如今也开始受到质疑,有一种观点是古希腊文明本身是欧洲文艺复兴后被虚构出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存在过古希腊国家体系以及“古希腊哲学”,有的只是被包装成“古希腊哲学”的中东哲学、亚洲哲学,虚构古希腊史的目的先是为了创建一种“反抗天主教学术的传统”,后来是为了“替近代新兴的资本主义市场文明找到一种源远流长的根”具体可以参考《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甚至是当今被西方描绘成落后野蛮的阿拉伯文明,也对西方文明的传承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描述:正是阿拉伯国家保存了古希腊的典籍,才使欧洲最终得以走出长达千年的“黑暗时期”,使它衔接上了已经消失匿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确存在的历史上。
所以,即使是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世界政治制度的贡献,他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记述:如果统一的、中立的中央政府是现代(理性化,统一的官僚制度)国家标志,那么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
那么中国如今的制度究竟是不是专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中对专制做了两种含义的诠释,一种是根据国法行使主权的“合法专制”;另一种是所欲为的“不合法”的“独裁专制”
因此,李约瑟认为,如果古代中国真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绝对专制、毫无自由的社会,我们就无法解释几千年来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创造与发明,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在那样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总是处于比欧洲领先的地位
张维为认为,中国古代之所以能长时间领先欧洲,主要原因有四点
1.统治者重视民生的天明论
2.政治传统中的民本思想
3.以选贤任能为主的制度安排
4.中国古代社会人自由度高于欧洲
那么为什么中国到了近代又落后于西方呢?张维为的总结是:
1.西方通过战争扩张带来财富的积累与技术进步
2.西方通过投资战争催生的现代金融,具体可以参考罗柴尔德斯家族的发家史
3.西方国家对货币主权,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与货币信用的建立
4.中国妄尊自大的心理,不思进取的心态,闭关锁国的政策
所以,张维为认为中国无论是文化还是制度上,并不落后于西方,中国不应该以仰视的角度看待西方,而是平视,互相尊重,互相平等。正如他所描述的,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不需要别人认可也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它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曾经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还是自成体系的。这就像汉语扩大自己的影响,不需要英语的认可;《孙子兵法》不需要克劳塞维茨来认可;孔子不需要柏拉图来认可;中国的宏观调控,不需要美联储来认可
我认为,这放在当下,正是王道与霸道之辩即王道核心是仁政,霸道核心是强权政治,这个观点并不是我提出,而是许多华人学者如台湾,新加坡等研究国际政治的华人学者对当下中国政治的概括
而张维为也提倡要讲求爱国主义,事实上,许多西方国家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美国。但是在中国,有一些人认为爱国主义是流氓的庇护所。张维为还认为,中国的爱国主义不同于西方的爱国主义,中国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把个人追求和社会目标统一的信念价值观催生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区别于西方以狭隘民族主义为基础的爱国主义
总体来说,《文明型国家》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这本书很大程度上让有助于我们树立我们的四个自信,即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而且《文明型国家》也用了整体思维来理解中国,不是将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割裂开来理解,这也就是所谓的符合中国实际,不同于西方的所谓西方民主制度全球适用的观点。这也从侧面暗示中国未来崛起后,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干涉他国内政。
作者:fededer
链接:https://www.j ianshu.com/p/b54dd2c11d80
来源: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