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2)

作者:Brigade  于 2020-7-9 08:0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原创|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佛教(续)

虽然说释迦牟尼好像以苦为乐,如果研究一下那时的人文环境,可以说他们这些新的僧人是种姓制度的延伸,他们的身份相当于另外一个婆罗门阶层。自己不劳动,还不鼓励劳动,要饭吃未必就意味着吃得多么糟糕。想像穷人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什么人?贵族青年。而释迦牟尼本身是贵族,其信徒中也不乏贵族,所以他要饭吃,不是一件什么艰苦的事情。何况印度地处热带,水果丰富。这样炎热的地方,人容易懒惰很自然,所以奴役第三第四种姓人民,贵族们才能坐在那里空想轮回,空想拯救他人。
如果释迦牟尼在今天成立这样一个佛教,很容易被说成骗吃骗喝的神棍。
就算那时他未必要行骗,但是也是在印度教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虚幻的概念,搞得人晕晕忽忽。不要忘记,前面说过,梵天创造了一个女神,名唤莎塔如帕,是辩才天女,这不但说明古印度人很崇拜女神,而且很重视辩才。释迦牟尼的辩才如何?这个难说,但是口才应该很好。记录他的对话的金刚经可以说明这一点。可是,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对于外人来说,真是不知所云,佛教盛行之后,就得解“释”解“释”,却永远解“释”不清。这跟董仲舒朱熹解释孔子类似,越解释越糊涂,废了八股文,这些东西就成了故纸堆。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开始应该还算顺利,和其他新教(如耆那教,英语:Jainism)一样,因为不强调种姓制度,所以信徒总是有的。阿育王对佛教的推广贡献最大。阿育王,即阿输迦·孔雀(Aśoka Maurya,约公元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带来佛教的繁荣,后世称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是印度伟大的国王之一。在多次的战争之后,阿育王在公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间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大部分的土地。王朝的版图扩张到现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当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在即位第9年开始虔诚信仰佛教,想要以和平方式扩张势力。这算是完成征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应该说,佛教和耆那教都没有鼓励杀生。
放下屠刀,跟人民和平共处,应该是统治者的基本智慧。可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缺乏这种智慧。秦始皇,杀杀杀,到了秦二世,先把自己的兄弟姐妹杀光,人民起义,秦家灭亡。
阿育王虽然是上座部佛教徒,但后期容许其他宗教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传统。
研究佛教,会看到这种说法,佛教入国败国,入家败家。入家败家很明显,像中国的李叔同,老婆孩子不要了遁入空门,世上只是多了一个解“释”的大和尚而已。阿育王因佛教而败国没有?佛教传说,阿育王曾问优波毱多(禅门西天第四代祖师)谁是最大施主,优波毱多说是布施了真金百亿的须达多,阿育王晚年病重,计算一生所布施为九十六亿,要把国库财产布施出来凑齐百亿,因而被所立太子软禁,每天供给少量食物。他病死后,孔雀王朝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乱,并在四十多年后就灭亡了。由此可见,阿育王也算是因佛教破家败国。
阿育王毕竟是印度人,应该相信了转世这种说法。可是佛教收罗这么多财富干什么?不管什么宗教,搜刮太多,最后终会跟世俗政治权力闹出血案,
阿育王的孙子三钵罗底(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15年在位)也是宗教狂,但是三钵罗底和他母亲以及孔雀家族的先祖一样,是个耆那教教徒,并且致力于其宗教的传播。据耆那教传说,三钵罗底在位长达53年,用三年半时间在全国建立了12.5万座耆那教寺庙,可以功盖阿育王。目前在邬阇衍那以及古吉拉特邦等地还留存有三钵罗底所建的庙宇。从这两个宗教传说来看,印度人喜欢说大话,受神话故事影响太深,数字容易大得不靠谱。印度没有靠谱的历史记录是真的。研究印度历史,历史学家们连唐玄奘的印度游记都用上了。印度历史长期疏于文字的记载,连释迦牟尼的言教都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靠的是僧团对经典的结集。所谓结集,是采取合诵的形式,即一人凭记忆诵出,大众确认后便依此心口相传。印度佛教史上共举行了四次大的结集。只有释迦牟尼佛圆寂674年后举行的第四次结集,才形成文字刻录于贝叶上,成就了世上最初的佛教文字经典“巴利文三藏”——贝叶经。所以后人解“释”,都是解释大杂烩。
但是,肯定很多钱都用在盖庙上,所以阿育王死后四十多年王朝就崩溃了,不足为奇。他们真的相信花钱能买平安,能够转世成佛?也许他们有这种迷信,可是这钱最终是下层人民的血汗钱,害此黎民苍生,以求个人来世,其罪莫大焉。
佛教产生之后,不但面临同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竞争,还要同其他与之类似的宗教竞争。它的内部也是门派林立。公元前后,佛教有18个部派,公元后,又有大小乘之争,内部动荡分裂,其他宗教也会改革,佛教不断走向衰落。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建的佛教石窟-Ajanta Caves. 从辉煌到忘却-19世纪英国人在雨林中发现


印度教兴起于公元二世纪左右,是在婆罗门教六派哲学思想基础上,借鉴、吸收佛教、耆那教等宗教而构建的一种新宗教,至公元八世纪商羯罗(Adi Shankara)实行宗教改革而日臻完备。他完善了以不二论为核心思想的吠檀多派(Advaita Vedanta)哲学,重新树立吠陀、奥义书经典的神圣地位,并普遍建立起自己的僧团和寺庙,从百姓出生、成长、婚姻、丧葬习俗着手完善宗教仪式,唤醒了印度百姓心中的民族主义情节(这与公元一世纪以来多次的外族入侵也有关系)。同时它缓和了同世俗统治阶级的关系,不再搞神权高于王权,这就取得了统治阶级的好感,他们还给中亚入侵来的一些少数民族贵族重编家谱,送出刹帝利种姓头衔,以换取印度教的“国教”地位,得到了印度各地上层人物的支持。“印度教”兼容并包,它既是多神论的宗教,又是一神论的宗教;既是崇拜偶像的宗教,又是反对偶像的宗教……马克思也说,印度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印度教将释迦牟尼佛列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十个化身的第九个化身,故印度人往往将佛教视为印度教的一支。

公元十一世纪,突厥人(伊斯兰教)入侵北印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消灭或臣服了大部分北印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突厥贵族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来传播伊斯兰教,其政策远比当初的阿拉伯人激进。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摧毁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庙宇,强迫“异教徒”接受“先知的宗教”。沙漠游牧民中盛行尚武精神,劫掠被奉为一种民族风俗,当这种“风俗”以奉真主之名和破除偶像、消灭异端等宗教名义表达时,就会变得异常血腥、疯狂。根据英国学者渥德尔的引述,“穆斯林从左边杀过去,又从右边杀过来……被征服的人民要么接受伊斯兰教,要么只有死亡一途。”几乎所有佛教寺院都在劫掠一空后被焚烧,或在其原址上建立起清真寺。佛教僧人和信众要么逃亡,要么交重税,要么改宗伊斯兰教。

公元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突厥人攻入比哈尔和孟加拉,印度最后残存的佛教大寺飞行寺、那烂陀寺和超岩寺都被洗劫一空,这标志着在印度传承一千七百余年的佛教的消亡。

从印度的历史来看,它的种姓制度压迫广大的低种姓人民,其宗教,无论享乐主义还是禁欲主义,都没有尚武精神。所以面对外敌入侵,不堪一击。
伊斯兰教,是模仿犹太的宗教,并且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有共同的祖先,所以连同基督教,它们都被称为亚伯拉罕教(Abrahamic)。

印度教战胜佛教,欲望战胜阉割(十世纪)
The temples of Khajuraho



宗教与印度的兴衰

虽然说本文要说明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可是研究印度历史,印度本身就是一部兴衰史,不妨顺便探讨一下。
前面说过,阿育王(约公元前304年-前232年)算是统一了印度。那个时代,亚欧都在搞霸权帝国主义统一战争,罗马跟迦太基进行一场又一场跨地中海大战,中国秦始皇终于统一了中国。稍早亚历山大的几万士兵征服希腊,波斯,埃及,也闯到印度河。阿育王的爷爷,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月护王(旃陀罗笈多,Candrá-gupta Maurya),应该是为了应对亚历山大的军队,而在印度产生列国联盟。实际上亚历山大的士兵远离故土太久太远,不愿意打仗了,大致到了印度河之后亚历山大不得不撤退。为了惩罚不听话的军队,亚历山大故意从波斯的沙漠中穿行而不是沿海岸线撤退,结果又死了不少士兵。这一段历史,是希腊人记录的,印度人没有记录。
但是,到阿育王征伐的时代,佛教徒应该已经不少了。古代到现在,打仗就是要征兵,哪个教派人多,君王想利用一下,就装作信他们的教。西方两个大王,君士坦丁和查理大帝,就是这样做的。

在印度人那里,他们的生活哲学总体上有些消极:少时读书,成年持家,三十多岁修行。当然在古代三十多岁也不算年轻。但是,看看阿育王的祖父多么消极:传说在公元前298年,旃陀罗笈多皈依了耆那教,成为圣者Bhadrabahu的亲传弟子。Bhadrabahu预言了十二年的大饥荒,而他努力也无法挽救饥荒带来的悲惨情形。他将王位传给了儿子频头娑罗,自己前往森林中苦行,最终绝食而死于耆那教圣地Shravanabelagola。当然,印度的传说未必可靠。每个宗教似乎都要跟大王拉上关系,让圣地“神圣”。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婆罗门这个最高种姓以及它所垄断的婆罗门教,不得人心。

孔雀王朝的强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后不久即告终止。印度恢复列国时代的那种分裂状态。可以说佛教,耆那教这样的苦行教没有让孔雀王朝长命百岁,大概那时众多列国本来就不信,强人死去,又各自恢复原状。
分裂成列国,文明就处于停滞状态。什么雅利安,彼一时,此一时也。
从公元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波斯的塞人和安息人(波斯)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他们在整个西印度建立许多公国。大月氏人(算是古新疆人,被汉人匈奴打跑到阿富汗)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由北方进入,击败当地势力,在北印度建立强大的贵霜帝国。贵霜王朝在迦腻色伽一世的时期达到鼎盛,这个国家被列举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罗马帝国、安息、贵霜帝国和汉朝)之一。贵霜时代的产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罗艺术(希腊式艺术)。
很难想像,人家不信教的野蛮人,把喜欢信教的印度人打得晕头转向。过分儒教或佛教化,一个民族的就丧失了战斗力。当然,可以说希腊是文明的。可是亚历山大的军队占领的地方,就变成希腊化国家,这些国王,都是亚历山大的将军,所以他们都是天生的军国主义者。

救苦救难的大乘菩萨,拥有许多只手和器具,代表无限的决心和能力。
This 53 cm tall brass statue from Tibet belongs to the 18th Century, depicts a bodhisattva form with 1000 arms and 11 heads. Inside each palm, the deity has an eye. The story behind the deity is that the bodhisattva, out of his profound compassion for the suffering earthly beings, struggled to help them attain nirvana. He tried reaching out to every earth-bound being and in the process lost both his hands. Seeing his plight, Buddha blessed him with eleven heads and a thousand arms each with eyes on it. Avalokitesvara is venerated in the thousand-armed form as the god of profound compassion in Tibetan, Chinese and Japanese Buddhism.

In Buddhism, a bodhisattva (/ˌbdˈsʌtvə/ BOH-dee-SUT-və) is any person who is on the path towards Buddhahood.

In Mahayana Buddhism(大乘佛教), a bodhisattva refers to anyone who has generated bodhicitta, a spontaneous wish and compassionate mind to attain Buddhahood for the benefit of all sentient beings.

显然,千手观音救不了奴隶。相信这样救世主,就是放弃自身作为人的奋斗,成为宗教偶像的奴隶。千手观音,不如一千个自由人。



几个世纪以后,北印度出了一个旃陀罗·笈多一世(Chandra Gupta I, ?-335年),是古印度笈多王朝(Gupta Empire, 319年-550年)的建立者。原为摩揭陀境内地方王公,后与统治华氏城及其附近地区的贵霜人诸侯梨车族联姻,势力渐强。于320年称帝,建立笈多王朝。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旃陀罗笈多二世取得一次对塞人的辉煌胜利,常常被认为是印度传说中的伟大英雄超日王笈多王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婆罗门教再度兴起,不过此时它已经开始向现代印度教转变;佛教和耆那教继续拥有广泛信徒。笈多君主的宗教政策总体上来说是容许所有教派传播。在文学上,出现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Kālidāsa)。
在这一时代,中国赴印度求法的法显在《佛国记》中透露印度封建系统,指明国王、长者及居士皆拥有大量土地,而他们又把土地及动产捐予寺院僧侣,这种行为为合法手续,从而产生宗教地主。法显提到依附土地上的民户皆随土地转移,这有别于一般奴隶,可是看上去也不是自由民。印度这种体制缺乏战斗力,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容易跟强者(包括侵略者)联手,奴隶也不会为了领主的利益而牺牲。
笈多王朝是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可以说,印度面临着北部和波斯的蛮族太多了,这些蛮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南下,寺庙里的金银财宝是好东西。什么善男信女供神拜佛贡献的好东西,最后都被侵略者抢去了。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白匈奴)严重地损害笈多王朝,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帝国的解体。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所以什么是野蛮和文明的对立?那个时代谁打赢了就是赢了。嚈哒人也是古新疆北部一带的游牧民族,也能流窜到帝国里兴风作浪。只是游牧民族人口少,一旦到帝国内定居下来就像大河入海。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Rajput)。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权都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南方的遮娄其人也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拉其普特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中特别重要的有瞿折罗-布罗蒂诃罗人、兆汉人和遮娄其人。各拉其普特王国之间混战不已,同时又激烈抵抗伊斯兰教力量对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认为是印度教的保卫者。期间在750-1174年间的波罗王朝统一过北印度。印度的历史确实含混不清,这个拉其普特族的来历就是一个争议,有人认为是中亚南下的塞人(斯基泰人, Scythians)或胡人(匈奴, Hunas),有人认为他们本来就是雅利安人,是婆罗门或者刹帝利种姓。可是看上去他们只是某种杂牌军,掌权之后声称自己是刹帝利,这样拉其普特就成了一种世袭性质的标志。英国人统治印度时,把他们看作尚武种族。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亚洲,一个国家如果有所谓尚武种族的话,其实可以说就是军事贵族。像罗马那样,有学问的二三流贵族,可以通过参战爬上高级军职。因为大多数国家军队是对外打仗的,所以国王并不会因为军事贵族的存在而感受到威胁,况且在古代,这些国王就是军事统帅。中国不一样,封建社会,皇帝是土地主,打下一片江山之后,生怕被军人谋算,所以赶紧狡兔死走狗烹,残害精兵良将,结果这个民族越来越猥琐,不但无力对外征伐,就连守土也是屡战屡败。
当然,像印度或者中国这样的环境,也算是一种熔炉,尽管熔出的可能是破铜烂铁,也是熔了。这个拉其普特族尽管来历不明,但是印度教在他们统治时期得以光大,仿佛他们成了印度教的守护者。那些雕有男女群交的寺庙建筑,产生于这一时代。
从印度的历史来看,印度没有“祖宗的法不可修改”这样的执念,看他们的宗教也是变来变去,最后才定位于印度教。而中国一儒到底,一佛不变,荒唐透顶。学了这些自废武功的陈词滥调,国民素质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周武王封姜子牙于齐国,让他在边疆随便打,打下来就是齐国的,当然也没有什么可打的,顶多打到海边了,往北就是燕国了,自家人。汉武帝还能把匈奴打败。盛唐也可以。但是之后就一泄千年了。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这些野蛮人,哪里有什么学术理论指导,但是他们以及后代却有打遍天下的气概和能力。可惜清朝接受了儒佛两个坏道,不能适应现代世界,最后被西东方侵略者屡屡打败,给中国人民带来百年灾难。可是今天的中国又好到哪里去?习近平在中国以人民为敌,在世界上因为他的愚蠢野蛮而导致中国处于极端孤立状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不论主动还是被动,还在奉行三大恶道:儒学,佛教和共产主义,并且承受其恶果。试想,共产主义引自俄罗斯,没错,俄罗斯人民深受封建压迫,起义了,搞了共产主义。可是本质上俄罗斯是一个靠侵略扩张发达的国家,其帝国主义本性改变了吗?俄罗斯放弃了共产主义,中国人,拾人牙慧,当做宝贝不舍不弃,如同大清慈禧,拥抱铁杆封建,面临帝国主义列强和喽啰围攻。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印度西北部的信德,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茂德入侵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士兵的来源有以下几个途径:战俘、购买奴隶、志愿兵、收养和雇佣军等。
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兆汉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乌德-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德里苏丹国是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德里苏丹国并非统一整个印度的帝国。除了在阿拉-乌德-丁·卡尔吉等极强大的苏丹统治时期,德里苏丹国充其量只是北印度的一个最大的王国。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继续保有强大的力量,而南印度则几乎从未进入苏丹政权的版图。外部入侵的威胁开始主要是来自蒙古人,后来则是中亚的征服者铁木儿。铁木儿的可怕入侵终于使摇摇欲坠的苏丹政权彻底崩溃。德里苏丹国在铁木儿撤离之后不久解体,独立王国林立各地,虽然还有名义上的苏丹,但他们的权力几乎只限于德里和旁遮普。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文化有很大发展。苏丹摧毁原有印度宗教寺庙并限制新建、禁止宗教节日庆典,甚至迫害印度教徒。伊斯兰式的宏伟建筑在印度耸立起来,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有时被称为德里风格。在文学上,产生阿密尔·胡斯鲁这样的伟大诗人。突厥人也带来一种有害制度:在宫廷和贵胄之家中流行的奴隶制。罗第王朝末期出现锡克教。

德里苏丹国这段历史,说明穆斯林扩张速度极快,历史如此残酷,一块地方,谁打胜了谁就是主人。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当亡国奴似乎是家常便饭。可是被一个王所奴役,和被另外一个王奴役,似乎也没有差别。像中国宋朝那样,顽抗到底,大部分汉人被蒙古人及伪军屠杀,做了亡国鬼,就一定比亡国奴好吗?说实在的,谋害岳飞的南宋狗皇帝,还不如早点投降,可以挽救更多苍生。文天翔零丁洋叹零丁,没有挽救南宋,没有挽救军民。
人类是野蛮的,固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是野蛮的,可是每过数百年就会出来一个血腥战犯,可以摧毁任何文明任何宗教,所以,那些喜欢自我阉割的学教,就是让人民放下武器,任由战犯宰割。成吉思汗在西征归来的途中教育后代时,说了一段话:“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著他们亲属痛哭流泪,骑他们的马,强奸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世界上所有不愿意被他们屠杀、不愿意被他们掠夺、不愿意被他们奴役的人民都是他们的敌人,宣称“要把青天覆盖之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

说到这里,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印度大部分处于列国状态或者被外敌统治?事实上,强力统一,代价巨大,长平之战秦国白起打败赵国军队,赵军投降,白起还把降军20万坑杀掉,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240人放回赵国报信。印度列国大概势均力敌,也不善于战争,所以就无法长久统一。况且,古代统一有什么好处,秦国统一,焚书坑儒,汉朝统一,独尊儒术。之后分分合,终究也没有和平。这样的结论当然不适用于现代。苏联分裂,俄罗斯那么大,工业一落千丈,现在连航母都造不出来,因为当初是在乌克兰造的。

to continue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06: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