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 [2019/01]
- 论言论自由 [2020/01]
-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1) [2020/06]
- 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美女们 [2018/11]
- 龙应台:听了于丹的演讲我真想自杀! [2019/07]
- 刘少奇诞生120周年群丑图 [2018/11]
- 从《五·七一工程纪要》到习家军 [2018/10]
- 毛泽东侄女文革遭火烤下体惨死内幕 [2018/11]
- 世界大瘟疫,中宣部很兴奋 [2020/03]
- 大学:群兽乱交和群魔乱舞 [2018/04]
- 赤裸裸的谎言:“台湾,凭什么让我原谅你” [2018/12]
- 恶梦。(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罪恶的习近平主义 [2018/09]
- 周有光:中国人读的许多历史都是假历史 [2019/01]
- 习近平2018年12月的大撒币之旅 [2018/12]
- 回国留学生萧光琰一家之死 [2018/10]
- 评“华二代坦言生存真相: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也不被中国人接纳” [2018/12]
- 恶梦。续一。(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从中兴变局看中国产业弊端 [2018/04]
- 武汉瘟疫与中国模式的破产 [2020/02]
- 文革余毒习近平 (上) [2018/10]
- 今天你汉奸了吗? [2018/06]
- 扫购口罩的华人有错吗? [2020/04]
- 北大教授郑也夫:统治者的任性是我们惯坏的 [2019/01]
- 小议知识产权 [2018/07]
- 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最后一战? [2020/09]
盖里大约十来岁就想成为作家,像雨果那样的作家,因此我估计还是用心学了语言,所以他的用词比较丰富,尤其是描述场景和心理方面的。这跟典型的法国作家有一些不一样,所以若是法国文学评论家评论他的作品的话可能觉得肤浅。固然,像雨果,萨特,加缪,罗曼罗兰那样,都是经过精英中学厮杀出来的,语言自然很重要,但是他们的中学文学教育更带有哲学色彩。中国学生也学“哲学”,但是只是教条哲学,按照课本的套路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给你一个问题,你给出解答,最重要的甚至可能不是结论的对错,而是思辩逻辑是否更好。黑格尔,毛泽东也喜欢这位哲学家,喜欢他的辩证法,可是在中国你用辩证法证明共产党是封建残余,可以吗?黑格尔自己用辩证法证明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是错误的,竟然获得博士学位。
当然,盖里不必跟萨特加缪一样,但是也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得不到诺贝尔奖。
可是他的小说还是很有可读性的。他讲的童年和少年经历也很有趣,尽管生活有时很艰辛。
他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所以有时写的是立陶宛的Vilnius(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属于波兰), 有时写华沙,有时写尼斯,令人晕头转向。
我听了两个半小时,感觉他从来没有谈到他的生父,因此总感觉他跟母亲一直生活在一起。可是其父于1925年才抛弃家庭跟别人结婚,他又不谈父亲,又把很多事情不按时间顺序写,就有时空倒错的感觉。所以我这里简述他的故事主要按他的年龄写,不在意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他从小就有一个照看他的女佣,大约在八岁时,有一次她穿很短的裙子上楼梯,他在看,让他母亲看到了。他母亲米娜虽然表情有一些厌恶,但是说你大概应该早点结婚。
他在华沙时(也许是Vilnius),米娜应该是在一个犹太人集聚的地方租的公寓,经常交不起房租,人家说什么什么时候不交租人就得搬走,最后总是把房租交了。楼里邻居对俄国来的这一家很是戒惧,不知米娜做什么,就不知什么原因告到警察局了,警察来了也没有发现什么不正常,就罢了。米娜一天把所有的邻居都召集到楼道里训话,摸着盖里的头说,你们不要小瞧我们,盛赞儿子将来会成为雨果,成为外交家,得到这个那个奖。自然引起邻居们哄堂大笑,盖里也是无地自容,跑到一个废弃的破建筑里偷着哭泣,兜里有从面包店里偷来的一块点心,吃了起来,来了一只猫很友好,蹭他的脸,他又恢复了好心情。
可是,有一位邻居对此很认真,有时看到他喜欢仔细端详他,有一天把他拉到家里,说母亲的直觉有时很灵,说不定哪一天那些预言真的会发生。然后跪下来对他说,你将来成名了,见到总统之类,一定要告诉他们在华沙的什么什么地方住着一个叫做什么什么的人。他的波兰名字的语意是“地狱”。后来盖里见到英国女王,女王问他来自什么地方,他说尼斯,但是想起这件事,就说在华沙什么什么地方有一个人叫做什么什么的人住在那里。他女王微笑点头,走过,他的连长责备他说胡话。(顺便说,跟他一起参战的这个连,参战的有250人,战争结束仅存5人)。这个叫做“地狱”人,死在纳粹集中营里。
米娜做过演员。认识一个法国演员。她要开个巴黎时装店,是在Vilnius还是在华沙,这个我不肯定,并且我估计主要顾客也是犹太人。她为招徕生意,在开张时就让这位演员装作巴黎的某时装设计大师来讲讲话,可是完了这位演员色迷迷盯着某一美女,米娜怕穿帮就赶紧把他打发走了。
盖里小的时候也是学这学那,学提琴,体操,骑马,剑术,枪击。甚至学自行车也是找老师教。我估计这其中很多事发生在Vilnius,他的父母还没有离婚。
说到离婚,米娜显然也是一个叛逆者,我听一个法语电台以前的播音,讲妮娜16岁离家出走,结婚离婚两次。
在尼斯,米娜应该也是在犹太人聚集的地方租的房子,做生意方便。她在旅馆的珠宝店做店员,也做上门推销的事情。盖里十几岁,不超过15吧,坐在前面的一位女同学让他走神,他把她如何美丽描述一番。上课表面是注意力最集中的同学,可是数学老师提问他什么也答不出来,原来脑子想着女同学。女同学有时也转过来看看他. 有时问他他是不是真的像他母亲说的将来多么了不得。我估计都是犹太人,父母之间八卦传到这位女同学那里。女同学还是很多情,有一天把脸贴到他脸上问他这种话。
一天,女同学到他家,正好米娜要到嘎呐去推销珠宝。他们俩留在家里,在做爱,不过,盖里并没有直接用做爱或者性这种词语,他的叫声很大。因为汽车司机罢工米娜只好回家正好听到,以为他生了一种什么犹太人比较容易得的病,就冲进来了。虽然尴尬,但是,鼓励他儿子将来会这样那样成功,包括征服无数女人,不正是妮娜所为吗?
不管怎样。米娜,作为犹太人,是在做鼓励教育。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是贬低教育,先证明你不好,所以要努力,如果做“错”了,就会受到极强的讽刺挖苦惩罚。
也许,人们会想这位母亲看上去道德感不强啊。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试想,古罗马两千多年前就是一夫一妻制,西方后来成立的国家继承了这种婚约方式,而直到上一个世纪,中国有钱人还可以纳多少个妾都没问题。
写到这里,感到时空还是不够清晰。看了看法语维基对他的介绍:
父姓Kacew,德语化的希伯来语(Yiddish),含义是屠夫。1914年5月出生于当时属于沙俄的Vilnius。其父是皮衣商,也是当地一个犹太教堂的管理人。
1914-1921,全家是俄罗斯人。其父参战(战时动员,不一定上前线)。
1921-1928,先在Vilnius,成为波兰人。其父动员结束,何时回到家未知。1925年离家跟另外女子生活,生两子,后全家四口死于纳粹集中营。盖里和母亲1926年移居华沙,1928年8月,他们获得法国旅游签证。米娜的哥哥此时已经在法国尼斯安家。他们便在尼斯安顿下来。盖里开始上中学,米娜然后获得了居留权但是条件是不能工作。(所以,她卖珠宝实际是打黑工)。
1933年7月,盖里通过中学会考,门类属于哲学,成绩是通过。进入普罗旺斯大学,第二年转学到巴黎学法律,大概是因为1933年到华沙见到父亲得到资助。1938年7月获得法律文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