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 [2019/01]
- 论言论自由 [2020/01]
-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1) [2020/06]
- 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美女们 [2018/11]
- 龙应台:听了于丹的演讲我真想自杀! [2019/07]
- 刘少奇诞生120周年群丑图 [2018/11]
- 从《五·七一工程纪要》到习家军 [2018/10]
- 毛泽东侄女文革遭火烤下体惨死内幕 [2018/11]
- 世界大瘟疫,中宣部很兴奋 [2020/03]
- 大学:群兽乱交和群魔乱舞 [2018/04]
- 赤裸裸的谎言:“台湾,凭什么让我原谅你” [2018/12]
- 恶梦。(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罪恶的习近平主义 [2018/09]
- 周有光:中国人读的许多历史都是假历史 [2019/01]
- 习近平2018年12月的大撒币之旅 [2018/12]
- 回国留学生萧光琰一家之死 [2018/10]
- 评“华二代坦言生存真相: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也不被中国人接纳” [2018/12]
- 恶梦。续一。(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从中兴变局看中国产业弊端 [2018/04]
- 武汉瘟疫与中国模式的破产 [2020/02]
- 文革余毒习近平 (上) [2018/10]
- 今天你汉奸了吗? [2018/06]
- 扫购口罩的华人有错吗? [2020/04]
- 北大教授郑也夫:统治者的任性是我们惯坏的 [2019/01]
- 小议知识产权 [2018/07]
- 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最后一战? [2020/09]
看到网上转载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习近平大举改革经济的动因:中国社会流动停滞”。感觉是华裔记者在中文版的华尔街日报上为习近平涂脂抹粉。
习近平就是中国社会流动停滞的代表。一个不学无术装作有学问的人靠父荫和党制的愚蠢获得大位,赖在台上不下来,还不断要人民学习“习思想”。这个世界,猴子也有猴思想有猴子梦:饿了需要吃饭,春天来了要发情。
所以,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也不太值得驳斥。
看别人的评论,有这样一段话:“看过英国BBC一个很出名的记录片,持续每7年跟拍一批同龄人,都有不同家庭背景,从7岁跟到70,看看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不同的个人努力对人生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跟踪的对象里,只有一个人最后超越了自己的原有阶级,从工人家庭到了高层知识分子。其余几乎所有人都是留在自己出生家庭的阶层。很有意义的record,告诉大家,跨越阶层是如何的艰难。意志稍有动摇,原生家庭带来的思维和习惯会把人带回你原有的Comfort Zone,这是人性,久而久之也就落回原点。”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以前也见过,感到常常含有贬义的色彩,我不以为然。难道这个世界大部分小孩出生之后就被送到孤儿院了吗?跟父母长大-原生家庭的孩子凤毛麟角了吗?既然大家都是在家庭中长大,为什么要强调“原生”?自己长大独立后难道痛恨原来的家庭,要划清界线搞阶级斗争吗?
所以,中国现在流行的很多概念体现了一种精神病态。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是从英语“family of origin”翻译过来,可是,美国没有这样的概念,也许只是社会学家的概念。但是,中国人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云云。怎么著名?我在美国这么多年也没有听说。也没有接触“family of origin”这一概念。
我厌恶“原生家庭”这一概念,痛恨父母就直接说痛恨父母好了。既然已经离家独立了,曾经的家已经是历史,为什么要强调“原生家庭”呢?如果你成家了有了小孩,你不是又制造一个原生家庭吗?
中国网上关于“原生家庭”的胡说八道,归根结底,就是子女恨父母。当然,父母家暴封建等各种陋习确实也是有的,也许还相当普遍。
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也许容易产生仇恨,因此就应该一辈子记恨“原生家庭”吗?牛顿从小就失去父亲,在少年时痛恨继父,扬言要杀了他,他的这种仇恨若长留彼心是合理的吗?按照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男孩有什么俄狄浦斯情结,跟父亲争母亲之爱,因此跟父亲有仇,这个学说不合理。设想佛洛伊德十岁就性成熟,他母亲爱他父亲爱得腻得要死,结果完全忽略了佛洛伊德的存在,他才可以得出“俄狄浦斯情结”的结论。可是,希腊悲剧,俄狄浦斯并不是在“原生家庭”长大,他杀了父亲也不知对方是谁,娶了母亲也不知她是母亲,既然是神话,那么,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或者说是神要惩罚他的父亲。
当然,父母要承担父母责任,父母责任是什么,不必赘言,但是显然不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类封建愚昧野蛮的观念。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孝子,最好长大独立,各奔前程,与父母无关。
中国共产党喜欢把自己和国家比作母亲,实际上,是当政者自己无赖占据家长的角色,以便对子民河东狮吼。
11/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