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 [2019/01]
- 论言论自由 [2020/01]
-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1) [2020/06]
- 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美女们 [2018/11]
- 龙应台:听了于丹的演讲我真想自杀! [2019/07]
- 刘少奇诞生120周年群丑图 [2018/11]
- 从《五·七一工程纪要》到习家军 [2018/10]
- 毛泽东侄女文革遭火烤下体惨死内幕 [2018/11]
- 世界大瘟疫,中宣部很兴奋 [2020/03]
- 大学:群兽乱交和群魔乱舞 [2018/04]
- 赤裸裸的谎言:“台湾,凭什么让我原谅你” [2018/12]
- 恶梦。(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罪恶的习近平主义 [2018/09]
- 周有光:中国人读的许多历史都是假历史 [2019/01]
- 习近平2018年12月的大撒币之旅 [2018/12]
- 回国留学生萧光琰一家之死 [2018/10]
- 评“华二代坦言生存真相: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也不被中国人接纳” [2018/12]
- 恶梦。续一。(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从中兴变局看中国产业弊端 [2018/04]
- 武汉瘟疫与中国模式的破产 [2020/02]
- 文革余毒习近平 (上) [2018/10]
- 今天你汉奸了吗? [2018/06]
- 扫购口罩的华人有错吗? [2020/04]
- 北大教授郑也夫:统治者的任性是我们惯坏的 [2019/01]
- 小议知识产权 [2018/07]
- 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最后一战? [2020/09]
大学时读过这部小说就忘记了内容。
今天看了一部改编的电影,有一些感触。
百度中有这样一段介绍:
《简·爱》中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这段介绍显得高大冷。
但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虽然不是一个革命家,却完成了一种革命使命。比如,简·爱在孤儿院里的反抗,这种描述是以前没有的。写出来就会让人感到儿童不应该受到那种对待。你会想像1830年代一个中国儿童对父母老师呐喊要求公正吗?
夏洛蒂·勃朗特以简洁有力的方式表达了个人尊严多么重要。比如庄园主Rochester向简求爱说她美丽,简说,“I am not a beauty, I am Jane Eyre!”。
夏洛蒂并不反对庄园主,但是描述简在那里当家庭老师,一年挣30英镑,让人感到多么微薄。根据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典型的庄园主一年至少有数千英镑的收入吧。夏洛蒂三姐妹都给别人当过家庭老师,最小的妹妹安娜当的时间长一些。看过介绍说这个差事特别辛苦,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
在简·奥斯汀与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中,都不谈庄园主怎么剥削雇农赚钱。但是描述穷人(包括中产阶级)的艰辛-嫁人难娶妻难,会引起社会的同情和变革。
类似简·爱的小说,喜欢通过对话达到心灵交流和实现爱情。所以,很难让人感觉爱情有什么炙热的程度。但是,至少语言表达爱恨矛盾也不容易,试想,贾宝玉跟林黛玉之间有多少语言交流呢?更不用说心灵的火花。换一句话说,文化环境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可以肯定的是,传统中国社会是不允许表达的,大小姐要裹好小脚足不出户。
那个时代,即维多利亚时代,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狄更斯都是中产阶级,学得不多,但是学得早,动手写作早,社会阅历丰富,说明文豪出自少年。激情与想像,不是老年的优势。
同时代的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英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有了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的思想,促进了社会自我进化和革新,而不是抱残守缺,等待恐龙的结局,或者像法国的大革命把暴君送上断头台,况且,法国皇帝不及中国皇帝十分之一的残暴。
2/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