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十年代出生的野蛮人

作者:Brigade  于 2025-8-5 11:2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原创|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中国毛泽东那一代人在20世纪50和60年代大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迫害富农资本家,迫害知识份子,最后为了权力斗争在内部搞狗咬狗的迫害。
50年代出生的人,所谓长在红旗下,对共产党毛泽东有迷信式的崇拜,哪怕经历文革的动乱破坏,他们也执迷不悟,更加上上山下乡运动,让他们知识和辨别力欠缺,导致他们无知野蛮。
之所以有如此断言,因为有无数事实摆在那里。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篇2007年刊发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的文章,“《汉谟拉比法典》与商汤关系新论”,作者李荣建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看上去跟习近平差不多,没有多少文化,就被保送进了大学,成为所谓工农兵学员。后来还成为教授,就是毁人不倦的一代人:赖在台上不下来,还制造各种谎言邪说,愚弄人民。
中国当代的统治者习近平蔡奇都是这一代野蛮人,那些摇旗呐喊的刀笔吏流氓王沪宁张维为也是。
我小的时候就深受这一代人的迫害。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天下课,一个女老师喊了我们的美术老师大唐,我好奇这种喊法,跟着喊了一句大唐。结果倒霉了,因为我们班有一家三兄弟,大的比我大四岁吧, 智力不全,很是野蛮,就这样的人被班主任任命为班长,大概取其野蛮以便容易镇住同学之意吧。班长告状说我骂老师。本来我被罚站或以其他方式被惩罚是经常的事,说我骂老师,这是无法解释的事。现在你要辩论的话要讲清楚“骂”了什么,“骂”了谁, 因为单纯说骂老师班主任会以为我骂他了,可是当时放学之后被一个人留在学校里被这个神经病老师当做犯人审讯,平常又受到那么多体罚,我根本没有办法想那么多,直觉只是赶紧回家,他的问题只有一个,你为什么骂老师,我也是在想怎么找个答案。过了三个小时,我大概被逼极了,突然想起广播经常说某某反社会主义,我就脱口而出说我因为反社会主义才骂老师。这下子他得逞了, 说他第二天要报告公安局把我抓起来,就放了我,天黑了我一个人恐惧地走回家。父母也不问我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仿佛我是多余的透明人。
大概因此,我对家乡谈不上有那种什么乡情。相反,在少年时代,大约六年级的时候,我有时呆呆地望着远方,希望长大以后可以去遥远的地方。
小时被50年代人所害不止这一个人。
固然,我小时候也算调皮的。用现在的话说,有些智力超常的儿童惹事比较多。但是我小的时候,谁会认为我有天赋? 老师布置作业,比如一天学到十个生字,回家每个字写十遍,从此以后,你就会永远记住那些字,那么这样的中国人太多了,算什么超常。况且,你到中学学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说他博闻强记,会感到那才是天才,更会感觉自己太平凡了。可是既然有能力,假设我们那时一天学二十个字也是能记住的,说明那时我不但被50年代出生的老师迫害,而且,严重浪费了天赋。
写“《汉谟拉比法典》与商汤关系新论”的李荣建,多么野蛮!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汉谟拉比法典》其实是商汤让义伯、仲伯刻所俘苏萨城邦的宝玉而作的《典宝》”。商汤是商朝的开朝帝王,就算传说商汤让义伯、仲伯刻了什么典宝,能说这就是在波斯国的苏萨城里的《汉谟拉比法典》吗?能说商汤就是汉谟拉比吗?况且,汉谟拉比是巴比伦人,在公元前1792 到 1750 年统治巴比伦。刻有他的法典的石柱是其后几百年来自波斯的Elam人打败巴比伦掠到苏萨城。商朝自己刻字也只能刻在甲骨上,离刻在坚硬的玄武岩石的技术差距太遥远。

在引言部分,李荣建表示:可能的推测是,在上古世界里,英国人的先祖曾经中华文明的洗礼,英语词是在用拼音的方式抄录上古单音节文字特别是古汉语文献,以致造成了英语与汉语词汇大量相通的问题(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根据历史考证,说印欧语系的英国人的先祖发源于欧亚草原,在小亚细亚及两河流域经受文明洗礼后,逐步迁移到英格兰群岛上的。以此推测,上古汉语亦曾是古代两河的主要语言之一,汉语可能是从两河流域迁移到黄河流域进而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的。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汉谟拉比法典》所用的语言应该跟中国古汉语极为相近,或者汉谟拉比本人就是中华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帝王,只不过是由于英国人把巴比伦语翻译成英语,再从英语翻译成现代汉语,造成了极大误会,导致我们中华后辈“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说明50年代的人不但迷信毛泽东,还崇洋媚外迷信英国。无知地硬把他们眼中的强者跟中国古人古文化扯上关系。
汉语跟两河流域语言也扯不上关系。因为两河流域语言开始是楔形文字,就是不同的楔形笔划构成一个字母,不同的字母构成一个字词。而中国文字则是象形文字。可以说,腓尼基人用简单的字母代替了楔形字母,犹太人,希腊人,拉丁人就跟腓尼基人学去用自己的字母组字。

至于英语,严格地说英国人就是英格兰人,是盎格鲁(Anglo)人撒尔逊(Saxon)人在罗马帝国崩溃时(公元五世纪之后)入侵罗马的布列塔尼亚省而形成的。所以法国人称英语为anglais(盎格赖)。英国文字是盎格鲁(Anglo)人以及公元十一世纪的诺尔曼(法国的诺曼底)人入侵英国而形成的。诺尔曼人讲法语。百年战争后大约在第十四世纪,英国才正式有了英语,所以其中30%的词汇是借用法语。若非百年战争,英国贵族未必那么迫切想有自己的书面语,因为本来这些贵族很多来自法国,而双方王室又长期保持通婚。正是因为英王是法王的后代,法王的男性继承人都死了,该轮到外孙了,所以英王才去争法国国王的继承权。以前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书面语言都是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都是中世纪之后改编拉丁语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土著法国人(高卢人),以及布列塔尼亚人基本就没有自己的文字,被罗马统治四五百年之后就更没有自己的书面语了。而世界末端的盎格鲁撒尔逊人则完全是野蛮人。远的不说,马丁-路德算是地道的盎格鲁撒尔逊人了,他讲什么语?德语,为了宗教改革,让普通人能自己读圣经,他把圣经从拉丁文翻译成德语,那也是受当地统治者保护才行,这已经是文艺复兴的后期了-公元1500年之后的事情。在差不多的同一时代,英国还有一位先生,因为把圣经翻译成英语,而被英国国王处死。
拿中国三千多年前的文字跟六百年前才有的英语划等号,证明习近平那一代工农兵大学生就是一群猪。

8/4/2025

卢浮宫所藏的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5 11: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