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红旗不倒,小彩旗飘飘”容易吗? [2011/02]
- 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2010/12]
- 黑哥,把你的遗憾留下吧! [2010/10]
- 淘宝之系列-------植物珠子 [2013/03]
- 国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11/02]
- 你们打我一顿吧! [2013/02]
- 特殊的语言 [2010/05]
- 不是一家人,若是进了一家门。。。 [2010/04]
- 老来得子,好不好? [2013/02]
- 什么是“文化大革命的残渣余孽”? [2012/03]
- 被精神病······ [2010/09]
- 《贝壳2012夏令营--达人秀》-- 我新画的画 [2012/08]
- 淘宝系列 -- 非洲黑雕 [2013/03]
- 学画 [2011/05]
- 就算回到厨房——也不可惜 [2011/02]
- 最近的画 [2012/12]
- 北京事一箩筐 [2011/05]
- 您是怎样学会开车的? [2012/01]
- 我的日记本们 [2010/04]
不久前,我回到了北京。北京的变化让我兴奋不已。更让我兴奋的是,有机会回了一趟我出生并且生活了很久的地方 -- 那个在北京不出名,不漂亮,有些脏,有些乱的地方。窄窄的胡同,小小的平房。周边高高的楼群告诉我,它不久就要被高楼大厦取代了。在北美久了,它显得比记忆里小,然而,走进这小小胡同,撩起门帘,我的感觉是五味杂陈,亲切的,陌生的,幸福的,伤感的,太多太多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在这里生火做饭。那时候做饭用的是一种没有烟囱的炉子,烧煤球,但点火要用木柴,每次点火都会冒出很大的烟,呛得人直流眼泪。就在这两人都不方便走过的地方,我们养茸茸的雏鸡,小鸭还有小狗。因人口多,邻居之间矛盾常有,但是总能很快化解,和谐永远是主旋律。邻里之间借东西,跟现在不一样,不用打招呼,直接进门就拿,用完放回去。家家也很少锁门。有时炒菜,锅都放上了,发现缺了油盐酱醋什么的,就直奔别家厨房。这事儿现在觉得过分,那时却很平常。现在在家里,我总是站在楼下向上大喊“吃饭啦!” 这就那时养成的习惯,因为那时饭做好后总要到大院外大声喊:“吃饭啦!”,招呼弟妹们回家吃饭。
这里离农村很近,看到生产队收割完粮食后,我们常结伴去田里拾稻穗,捡麦穗。晚上回来还要做一番加工,然后带着麦粒或稻粒到大老远的农村磨坊把它们变成米、面。那是粮食紧张,定量供应,这真是给家里实实在在的实惠。
那时候,白天家里很多时候没有大人在家的,小孩子没人管,随便瞎玩儿-玩藏猫猫、疊三角、摔泥巴,甚至爬房顶。平房屋顶小孩子爬上爬下像玩似的。爬房顶有时也能派上用场,晒冬储大白菜的时候,四岁的妹妹就能爬上房顶。我在下面扔,她在上面接。
大学以前的时代就是在这个小胡同里度过的。现在还记得和同龄孩子们一起写作业,谈天说地的情景。那时老师给按排的学习小组,更像是玩耍小组。我也是从这里走进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