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与癌斗(1)我患了癌症 [2012/05]
- 笑与癌斗 (18)病情又不妙 [2013/12]
- 笑与癌斗(7)我和儿子去旅游---我吃过最贵的一顿饭 [2012/06]
- 笑与癌斗(12)重症病房被抢救的经历 [2012/07]
- 笑与癌斗(2) 瘤子还是转移的 [2012/05]
- 老婆,咱们再聊聊 [2012/09]
- 笑与癌斗(10)肿瘤又发展恶化了 [2012/06]
- 笑与癌斗(15)夏威夷之旅 [2012/12]
- 笑与癌斗 (5)我又活过来了 [2012/06]
- 笑与癌斗 (6) 我和儿子去旅游 [2012/06]
- 瘤子在长,厨艺也在长 [2012/10]
- 笑与癌斗(11)我和儿子去旅游---阿拉斯加 [2012/07]
- 笑与癌斗 (17)把我们的骨灰从这里撒向大海 [2012/12]
- 笑与癌斗 (16)我住过的最贵的旅馆 [2012/12]
- 笑与癌斗 (4)治疗与康复 [2012/06]
- 笑与癌斗 (14) 我又回来了 [2012/12]
- 笑与癌斗(8)我和儿子去旅游---旧金山印象 [2012/06]
- 笑与癌斗(13) 感谢《爱在贝壳村》,感谢网友们 [2012/07]
一天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天谈到了年轻的第二代们的婚姻恋爱。从中国大陆来美的父母们,都特别注重孩子培养教育。大部分还都期望子女长大后,娶或嫁同样来自大陆的中国人。他们都认为,来自同一片土地,有一样的文化背景,彼此更能相互理解和磨合。可我们看到的却不是父母所期望的那样。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选择。
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虽然在家里受了一些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同样地也融入了美国的多元文化,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父母们不知不觉地发现,这些年轻人在变,变得更多地融入美国本土的文化生活,而渐渐得与中国的文化拉开了距离。更多年轻人与外族裔婚或恋了。
为了看看我们周围从中国大陆来的年轻人的婚恋动态,我们收集了周围的年轻人的一些信息。虽然年轻人不少,但许多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情况,只能把我们比较了解情况的21个人的信息收集起来,当然这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虽有数字表格,但人数太少也不能做统计学分析,也得不出什么结论。只能算是茶余饭后的聊天。如有不同看法,欢迎拍砖。
我们把收集到情况,略加总结,有了这么一个的印象,(不是结论) 。改革开放后自大陆来美人士们的第二代中,来美较早的,在美接受过中小学教育,教育程度较高的(尤其是男性),易与外族裔婚恋。由于某些原因,他们与同样来自大陆的异性婚恋的机会较少.
我们收集到大陆二代青年人的基本标准是生于大陆,大学以前来美(高中及以下),大学毕业以上学历,22-35 岁, 已有相对比较稳定的恋人或已结婚。高中生,大学生的那种恋爱, 太不稳定,故不在此列。
21个年轻人的大概情况如下表所示。男性10人,女性11人。由于某些局限性,选择的对象中医学院的学生偏多。
被选青年的教育程度
|
被选青年的教育程度 |
| ||||
性别 |
医学院 |
法学院 |
博士研究生 |
硕士 研究生 |
学士毕业工作 |
总计 |
男性 |
6 |
1 |
|
1 |
2 |
10 |
女性 |
6 |
1 |
|
1 |
3 |
11 |
被选青年的年龄,男性年龄23-31岁, 女性 22-33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