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不扶伤,医生改经商》读感 [2015/11]
- 长春猛姐出狱!言辞让人震惊! [2016/04]
- 谁在乎...... [2020/06]
- 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2020/03]
- 《得意人生不觉,人老才知悟、知悔》读感 [2015/11]
- 有一种自豪 叫无知到无耻 [2021/03]
- 17岁高中生刀砍老师后被老师群殴致死。官方:家属情绪稳定 [2017/03]
- 恳请高人点拨,谢谢 [2017/02]
- 春晚小品 [2017/01]
- 国是个不动产,亡的只是统治者 [2018/05]
- 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争夺中的乌克兰(配图) [2016/06]
- 吐槽一下...... [2020/06]
- 支持大清洗 [2022/11]
- 红毛终腥 [2018/04]
- 梦想 [2016/08]
- 少年记事 [2015/12]
- 口罩女...... [2020/04]
- 外交部:高度赞赏特朗普对习主席和中国人民的节日祝贺(Z) [2017/02]
- 青草枯【古韵诗社廿五期】作业 [2015/06]
- 【古韵诗词第三十期作业】咏雪 [2015/11]
- 几度秋凉 [2015/03]
- 媚 [2015/03]
- 挥毫 [2016/04]
- 中流砥柱 [2015/06]
- 一字瑶 [2015/05]
- 横看成岭侧成峰 [2015/03]
- 【古韵诗社廿五期】作业 [2015/06]
- 【古韵诗词第三十一期作业】逍遥 [2015/12]
《战国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曾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或将成为第四。
三大刺客:
专诸、专诸将剑藏鱼腹,趁上菜机会把吴王刺死。
要离为获庆忌信任,不惜让阖闾砍断右臂并杀死自己全家,庆忌将要离视为心腹,要离乘庆忌不备将其刺杀。
聂政刺杀的是韩国的国相侠累,曰:“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卫。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这个觉得太玄乎了)
和以上三位比,荆轲可说是享尽荣华富贵。燕太子丹对荆轲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史籍:“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一野史《燕丹子》有描述:太子丹与荆轲临池而观,轲拾瓦投龟,太子丹令百人捧金瓦而进,荆轲用尽,复进。太子丹与荆轲共乘千里马,荆轲说:“闻千里马肝味美。”太子丹即杀马献马肝。度太子丹与荆轲置酒华阳台,酒酣,太子丹进美人能琴者,荆轲说:“好手琴者!”太子丹即以美人献荆轲,荆轲说:“但爱其手耳。”太子丹即断其手,盛以玉盘奉之。把荆轲当祖宗对待,虽说太子丹指望荆轲去送死,能做到这份上的确仁至义尽。再者,荆轲自己愿意去没人逼迫……
为刺杀成功,太子丹还为荆轲精心准备淬有剧毒的匕首,只要沾上一点立即丧命,为打消秦王疑虑,樊於期将军也是说死就死毫无顾虑。可说燕国上下全力支持,只要荆轲喜欢咋整都行。
荆轲刺秦失败,后人在惋惜之余多把责任归咎于队友秦舞阳和太子丹身上。先是太子丹急躁,荆轲原打算等一位朋友共同前往以增加胜算(能力和心态得荆轲认可,不知此友真假有无),可太子丹甚急,计划被打乱,荆轲只能带着秦舞阳前往。秦舞阳平日何等牛X,张口便是大爷我十二岁就杀了人,可到关键时刻萎靡不振,先是面色大变引起秦王和大臣们的怀疑,在荆轲杀秦王过程中全程看戏,如果上前拖住秦王,使其不能绕柱,结局或许有所改变,行刺未成,队友应承担部分责任,毕竟俩人都在计划当中。问题在于,作为天下闻名刺客荆轲,刺秦的表现与本身名声极不相符。
荆轲刺秦如何描述的: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先是图穷匕见,荆轲左手拉住嬴政衣袖,右手拿匕首捅向嬴政。嬴政反应极快,刀未到便挣断衣袖,失败。
再次是追杀,因刺杀来的太突然,群臣看傻傻看。秦王反击,因佩剑过长,急切间拔之不出,只能绕柱跑。荆轲没追上嬴政,倒被侍医夏无且的药匣子砸之牵扯了注意力,而嬴政在群臣的提醒下,抽剑斩断荆轲左腿。
第三次荆轲拼死一搏,尽全力把淬有剧毒得匕首投向秦王,未果。接着是嬴政的反击: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至此刺秦计划彻底失败,而此时的秦舞阳仍处于懵逼状态。
凭借淬了剧毒的匕首,哪怕仅有微创便要秦王的命。
挣脱衣袖,说明嬴政力大过于荆轲,绕柱奔跑的速度更比荆轲快,而且反被砍断左腿,剧痛影响发挥。在整个行刺过程中,荆轲没伤到秦王半根毫毛。
当然,如此论断皆事后诸葛亮,对荆轲的能力及剑术如何评价,例子甚多,仅摘录陶渊明五柳先生《咏荆轲》诗作如下: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己没,千载有余情。可见古人,对荆轲的气节由衷敬佩,但论及荆轲的技术,总归有些一言难尽。
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恩义,荆轲将生死置之度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好个视死如归的气魄、撼动山河的壮举,让自己万古流芳,好不感人!
刺客当中,荆轲准备十足,却功亏一篑。四大刺客首推荆轲,而其他三个和荆轲相比,刺杀目标的难度系数相对不一,荆轲刺的是王,毕竟在大殿上,动作走形等等,各抒己见吧……
个人浅见:
一、职业刺客被职业皇帝斩杀,心理素质及专业性极差。
二、荆轲毕竟称为“刺客”,不是吃客。沽名钓誉,骗吃骗喝,说穿了就是一个骗子。大侠?大虾也!
三、玩技术的不如玩嘴的,真正专业办实事的倒没有多大名气,能忽悠的青史留名。
四、从实际或实践的角度看,还是先把专业练好吧。
五、刺秦未成,还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评价刺客是否合格,看他能否完成刺杀任务,不是看他的精神品质如何崇高,正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忽悠世人两千多年。
窥一斑可观全貌,这便是流传上千年的历史故事,而问题在于多数选择信服或说利用。对此族群来讲,是可悲、可怜、抑或更可笑呢,未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