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越南自助游吃喝玩乐完全攻略(转) [2009/05]
- 太平洋岛国的"中国小姐"让我羞愧让我忧(转) [2009/02]
- 《大明混一图》最早描绘非洲的世界地图 [2009/01]
- 温商18岁闯荡佛得角 [2009/01]
- 巴布亚新几内亚见闻(转) [2009/02]
- 被预言的谋杀(3) [2011/04]
- 中国与文莱 [2009/01]
- 被预言的谋杀(2) [2011/04]
- 被预言的谋杀(1) [2011/04]
- 甘蔗收割者:圭亚那契约华工移民的故事 [2009/01]
- 多哥的磷矿工业概况 [2009/02]
- 马里的芒果(转) [2009/01]
- 法媒:中国科研实力的强势不容小视 [2009/01]
- 以色列面临战争罪调查 [2009/01]
- 我在非洲与黑社会过招(转) [2009/11]
- 非洲历险记(转) [2009/02]
- 初到尼日利亚杂谈(转) [2009/01]
- 以色列不接受安理会停火决议扩大地面攻势 [2009/01]
中国与文莱(婆罗洲)的关系,始于汉代。
明永乐六年(一四O八)8月渤泥国王抵达南京,10月病死于“会同馆”,明以王礼将他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冈。
中国移民与文莱当地妇女通婚,后裔繁衍为杜逊族。
警句中国与文莱(婆罗洲)的历史关系的起始年代目前尚无定论,但从考古文物和学者的考证来看,大致可始于汉代。从《隋书》、《宋史》、《明文》等书,曾出现婆利、渤泥、婆罗、文莱等名称。……一般认为,婆罗、文莱位于婆罗洲西北部(今东南亚西亚)和文莱素丹国一带,而且它们之间都有继承关系。中国与婆罗洲、文莱之间的正式关系,可以上溯到隋、唐。在宋、元、明诸代,中国和婆罗洲(渤泥国)之间的关系颇为密切。公元600至1500年间,中国人在沙捞越沿海地区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他们在当地颇有势力。太平兴国二年(977)和元和(1082),渤泥国王曾两次遣使访问北宋朝廷。明永乐年间,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携妻子、儿女、陪臣152多人泛海来中国,在永乐六年(1408)8月抵达南京,受到明廷隆重接待。同年10月,渤泥王病死于“会同馆”,临终遗嘱,“体魄托葬中华”,明朝以王礼将他安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冈。到公元15-16世纪,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更加频繁。当时文莱素丹大力发展胡椒生产,和促进通商贸易,吸引大批中国移民入境,使文莱华侨一度猛增到约三万人。中国移民与当地妇女通婚。后裔繁衍为杜逊(Dwsun)族。杜逊人自称为中国人后裔,迄今还保留若干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如节日庆祝活动,穿长袍以及种植水稻的方法等。
文莱华侨华人概述
16世纪末,渤泥国国势衰弱,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争夺,到19世纪中叶,原为渤泥国土的沙捞越、文莱、北婆罗洲沦为英国殖民地,文莱华侨的商贸和种植活动受到各种限制,导致华侨人口锐减。1800年时,文莱华侨仅剩300人。1911年文莱华侨只有736人。
据台湾《华侨经济年鉴》统计,1992年文莱华人人口数为4.13万人,1997年增至4.53万人。文莱华人华侨多祖籍福建、广东。20世纪70-80年代,来自香港、台湾的新移民约有万余人。随着文莱社会经济的发展,斯里巴加湾市的华侨华人增至约3万人,石油城诗里亚的华侨华人增至约2万人。文莱严格控制移民和外侨入籍,1980年规定必须在文莱住满30年,其中25年必须在文莱连续居住,目前只有百分之十的华侨?加入文莱国籍而成为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