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看好你的包! [2015/02]
- 翻墙 [2015/03]
- 九月,请不要走。。。 [2015/03]
- 516事件随感 [2013/05]
- 海归,如何海归?兼议谷歌退出中国 [2010/01]
- 老乐,今天命大! [2011/01]
- 二郎探母 [2015/04]
- 啥是江诗丹顿? [2012/04]
- 那雨中的别克 [2016/04]
- 美芝加哥市长获悉胡锦涛将到访 情绪激动语无伦次 [2011/01]
- 芝加哥无缘2016夏季奥运会! [2009/10]
- 两拇指向上!Roger与我 [2013/04]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10/07]
- 【古韵诗社·第廿三期】送君 [2015/03]
- 朋友家突发事件的联想 [2009/09]
- 太阳出来了,月亮呢? [2009/10]
昨晚,儿子下课回来,情绪低落的问道:“爸爸,您知道吗,Roger Ebert去世了!”。他给我一个紧紧地拥抱,低声说:“对不起,爸爸。”。
Roger Ebert与Gene Siskel,是芝加哥著名的影评专栏作家。近四十年,成千上万的美国电影爱好者追随着他们著名的手势"two thumbs-up" 涌向影院。
那一年,自费来美国读书。白天在学校学英文,晚上在餐馆打工。生来喜欢看电影。说好听的,是学英文;说不好听的,是用电影逃避窘迫的现实。每天打工回来,总得要晚上十点半以后。到家后,做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常常能看到Roger Ebert与Gene Siskel的影评节目。看电影,自己能掌握的时间有限,当然也不可能看第一轮的新电影。不喜欢残杀暴力、不喜欢科幻、不喜欢鬼怪。这样,我对影评就特别地关注。那时,芝加哥有一家电影院专门放映往年的电影,门票只有$1。我常常从这个放映室看完了,在钻到另一个放映室再看另外一个。曾经有一次,一夜连着看了3个获奥斯卡奖的影片。那$1,真值!
两年后,儿子出生。中文名字,当然会起一个。英文名字,不假思索的就叫Roger。Roger是个英国名字,意为高大的树。从那时的英汉字典找到这个解释的,可惜,现在找不到了;中文翻译成罗杰,叫起来挺响亮。儿子小时回国探亲,堂姐妹们都不知Roger如何发音,就叫他“垃圾”。大家都笑哈哈,儿子也跟着傻笑,“垃圾”对他来说与“trash”是怎么也联系不起来的。起名Roger,显然与Roger Ebert有关。他当时那样子胖嘟嘟的,大耳垂,厚嘴皮。一脸福相,像中国的弥勒佛。喜欢看他的影评,喜欢他这个人的人品。儿子的名字,就非他莫属了。
Roger,我儿子,对这些都了解的十分清楚。这就是本文开始所发生的一幕的缘由。
仅此,纪念Roger E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