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大都输在炒股者的感觉上 [2011/01]
- 加拿大 - 美丽的国家,猪一般的政府 [2015/12]
- 川普能赢2024年大选, 但必须要放下钱! [2024/04]
- 中国现今的社会制度是最烂的制度 [2010/12]
- 没有了川普总统就是世界末日来临了! [2021/01]
- 海洋是地球的保温器和调节器 [2015/12]
- 美国和中国的不同 [2010/11]
- 君子动手不动口! 没有强大的自制力的千万别看, 千万千万 (ZT) [2011/01]
- 上海男人为啥惧内 [2009/05]
- 2011年的酒状元,意大利红酒2007 Nipozzano Riserva Chianti Rufina [2011/12]
- 愿望和现实之差 [2010/12]
- 老中开丰田没事! [2010/02]
- Parking Ticket 猛如虎! (二) [2009/05]
- 唐骏造假是因为自卑 [2010/07]
- 上海男人为啥惧内(续) [2009/06]
- 海外华人的工会迷茫 [2009/06]
- 第一代海外华人的苦 [2009/07]
- 腐朽的美国选票政治 [2011/11]
- 土法酿制葡萄酒 [2009/02]
- 蜗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009/12]
- 给美国经济开个处方 [2009/02]
- 年终谈炒油经 [2009/12]
科学家们以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循环周期为基础进行研究,对全球气候暖化当中一些最核心、最传统的理论发起了挑战,例如到2013年,北极在夏季将完全没有冰。
这批科学家的研究显示,海水循环造成融冰现象是由于它们处在“暖化模式”(warm mode)当中。与此相对的是,当海洋处于“冷化模式”(cold mode)当中,全球气候就会变冷。他们认为,海洋循环有自己冷暖交替的周期。
上周,在英国全境冰封雪冻的状态下,英国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表示,关于全球暖化的理论是“不会改变的”。英国媒体也告知民众,这种连古巴都创下低温最新记录的现象只是漫长的气候暖化过程中一个临时性的现象,并不足以说明任何趋势或有意义的变更。
然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要成员之一、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季布.拉蒂夫带领德国基尔大学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一支研究队伍,对海洋表面以下3000英尺左右、海水开始冷热周期性循环的地方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得出新结论:全球并未处在之前气候暖化理论所描述的“无可逆转的崩溃边缘”。
拉蒂夫及其同事在一篇2008年发表的论文中,预测了全球气候新的“冷化”趋势,并在2009年9月日内瓦一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会议中就此趋势提出警告。
1月9日晚,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在1980至2000年这20年间,甚至20世纪早期,所经历的暖化大部分──也许多达50%都是由于海洋冷暖交替的周期引起的。
拉蒂夫表示,每经过20到30年,就有一次“冷化”与“暖化”模式的逆转,因此像2010年这种全球大规模尤其是欧洲、北美和亚洲所经历的寒冷冬季实际上在预料当中。就连夏季的气温都有可能变得更低,而这种冷化趋势将持续20到30年。
拉蒂夫还说,现在大家所担心的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的状况即将暂停。现在,全球已停止暖化,“也许还会变得更冷一点”。也许20至30年之后,全球将再次回到“暖化”模式之下。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全球夏季海冰增加了49.7万平方英里,升幅为26%,这意味着海洋在向“冷化”模式迈进。即便连最坚定的全球暖化理论支持者对此亦无异议。
拉蒂夫的预测动摇了标准的气候计算机模型。此前计算机模型的预测显示,地球1900年以来之所以越来越暖,完全要归咎于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只要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持续上升,暖化趋势将持续下去。
此外,有理论认为全球当前的异常“严冬”现象可能是北极震荡的结果。
这批科学家的研究显示,海水循环造成融冰现象是由于它们处在“暖化模式”(warm mode)当中。与此相对的是,当海洋处于“冷化模式”(cold mode)当中,全球气候就会变冷。他们认为,海洋循环有自己冷暖交替的周期。
上周,在英国全境冰封雪冻的状态下,英国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表示,关于全球暖化的理论是“不会改变的”。英国媒体也告知民众,这种连古巴都创下低温最新记录的现象只是漫长的气候暖化过程中一个临时性的现象,并不足以说明任何趋势或有意义的变更。
然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要成员之一、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季布.拉蒂夫带领德国基尔大学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一支研究队伍,对海洋表面以下3000英尺左右、海水开始冷热周期性循环的地方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得出新结论:全球并未处在之前气候暖化理论所描述的“无可逆转的崩溃边缘”。
拉蒂夫及其同事在一篇2008年发表的论文中,预测了全球气候新的“冷化”趋势,并在2009年9月日内瓦一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会议中就此趋势提出警告。
1月9日晚,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在1980至2000年这20年间,甚至20世纪早期,所经历的暖化大部分──也许多达50%都是由于海洋冷暖交替的周期引起的。
拉蒂夫表示,每经过20到30年,就有一次“冷化”与“暖化”模式的逆转,因此像2010年这种全球大规模尤其是欧洲、北美和亚洲所经历的寒冷冬季实际上在预料当中。就连夏季的气温都有可能变得更低,而这种冷化趋势将持续20到30年。
拉蒂夫还说,现在大家所担心的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的状况即将暂停。现在,全球已停止暖化,“也许还会变得更冷一点”。也许20至30年之后,全球将再次回到“暖化”模式之下。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全球夏季海冰增加了49.7万平方英里,升幅为26%,这意味着海洋在向“冷化”模式迈进。即便连最坚定的全球暖化理论支持者对此亦无异议。
拉蒂夫的预测动摇了标准的气候计算机模型。此前计算机模型的预测显示,地球1900年以来之所以越来越暖,完全要归咎于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只要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持续上升,暖化趋势将持续下去。
此外,有理论认为全球当前的异常“严冬”现象可能是北极震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