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的时候 (续1) [2009/01]
- 写给女儿14岁的生日祝福 [2012/05]
- 中国人的自豪与自嚎 [2011/10]
- 女儿心 [2012/08]
- 维多利亚大瀑布之旅 [2012/06]
- 毕业二十年后的大学 [2011/10]
- 毕业二十年重逢我的老班长 [2011/10]
- 中国人的尊严 [2010/03]
- 我家有女初长成,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2/01]
- 在非洲开旅行社! [2010/06]
- 情人节的玫瑰 [2009/02]
- 怀念北京的深秋! [2010/06]
- 守住婚姻 [2012/05]
- 穿越非洲 [2009/01]
- 我走过--红太阳升起的地方(1) [2012/08]
- 渴望爱情! [2009/10]
- 穿越非洲 之 行走的非洲 [2009/02]
- 一个人的生日 [2009/12]
- 深山新庙 [2012/05]
- 梦忆 [2009/12]
- 开始的时候 [2009/01]
第五篇 最初的华人
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市中心的西南,是一个叫MBARE的黑人区。早在独立之前,这里的殖民者们在津巴布韦推行的是种族隔离制度。黑人、白人、印度人等都有自己的居住范围,市中心的主要街道有着严格的要求,很多地方黑人是不许入内的。这叫我想起来了在解放前的中国,那些矗立在租界区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提起这段历史,当地老的黑人还是心有余悸。白人统治者把这里作为他们的家园,而原住民却成了这里的奴隶,落后的科技,应该非洲这个大陆沦为殖民地的最直接的原因。就在这里去的旁边,有一个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先民墓地。
我曾经有机会到里面去参观。沿着不长的土路走进墓地,眼前就是各色各样的墓碑和墓地了。叫我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竟然有很大的一片区域属于华人。最早的有在1800年就到这里的华人,出生的日期还是大清国的时间,真的不敢想象,当年的先民们是如何远涉重洋抵达这个非洲国家的。恐怕是要几个月,甚至于几年吧。那时候唯一的运输工具应该就是船,在大海上颠簸、漂泊,辗转抵达这里吧。不象我们现在,只要买张机票,不要一天就可以抵达这里了。人类的进步呀。
我1996年刚刚抵达这里的时候,加上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以及中派公司的工作人员、个人到这里做生意的,不足300人。全国只有首都哈拉雷有2家由老华侨开的中餐馆,那时候的中餐是基本上西化的中餐,很少有中餐的味道了,店主都是第4代甚至第5代的华人,都说广东话,很少有懂北京话的。几个个人来做生意的就是做贸易,在中国进货后就在当地批发销售。生意非常的好,那时候,常常是货还没有到就已经有了订单了,大量的华人是在2000年之后才开始涌进津巴布韦的。
我帮忙做事的朋友,就是这样的一个华人。收集装箱、跑街拿订单、送货是我那个时候每天的工作,收益非常之好。中国的产品就是这样从我们这些销售的手里开始打进津巴布韦的市场,开始在非洲有了名气。开始的时候,由于对市场的缺乏了解,好多时候产品并不是适销对路的,但是由于当时非洲市场产品的紧缺,中国产品价格的优势,仍然可以卖的出去。记得有一次,是北京的一个朋友,给我们公司发出了一个集装箱的北京片鞋,就是那种条绒面、塑料底的鞋,货到之后才发现,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的,黑人穿皮鞋和拖鞋。心里发毛,看着这几万双的鞋,想肯定是要赔了。没想到由于价格的优势,却销售非常的旺,然后我们就会看见有些黑人兄弟,穿着西装脚踩着北京片鞋的景象在城里面晃了。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价格还是很重要的。现在的非洲市场也要讲究产品的质量、价格、款式了,估计要是这个时候在进这个片鞋,就只能是喝西北风了。
生意就是这样开始了,我从一个设计院工作的技术人员,不觉中卷入了浩浩荡荡的商海。做了一年的销售,积累了一点资金,开始准备自己的生意了。
从我看到的在先民墓地里面记录的最早到津巴布韦的华人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了,这里华人的历史也同样是津巴布韦发展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靠着勤劳勇敢的性格,在这块非洲土地上开花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