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理解突发性恶性事件——谈心理压力的疏导 转

作者:naturelover  于 2010-8-20 07: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7评论

二月九日在多伦多士嘉堡区发生的三尸命案,震动华人社区。朱华明(音译)涉嫌以凶残手段将妻子梁少芳(音译)及其子女杀害。朱本人自杀未遂后打911报案,当事人被警方拘捕并被控以三项一级谋杀罪罪名。据媒体报道朱本人这一段时间因生意不好,情绪低落。

  至于这宗案件如何断案,笔者相信法院将作出公正判决。笔者将从心理探讨的角度,谈谈怎样看待理解这类突发性恶性杀人或自杀事件。

  许多突发性恶性命案的起因,都与当事人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有关。因为未能及时寻求帮助,进行疏导和发泄压力,这类悲剧或恶性事件就可能发生。

  人们不太理解的是:这类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会这样残忍地杀害妻子及尚年幼的子女?他难道没有一点理性人性?没有一点良知吗?他是蓄谋已久还是一时冲动导致这样的恶性事情?面对天真无邪的年少子女,他怎么下得了手?他会反思吗?他的良心会从此折磨他吗?他内心是愤怒还是焦虑?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这类人有人格障碍吗?

  至于杀害子女的动机,有的可能是因为痛恨妻子,以杀害子女作为报复;也有的可能是想到孩子的母亲或者自己不在世上了,将可能有更可悲的遭遇,所以下了毒手。

  因为并不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情况,笔者不愿具体谈朱华明、梁少芳一案,相信执法机关和司法程序自然会给人们一个答案和结果。笔者只是想谈谈对这类似事件的理解,而不是指这一具体的案子。

  一般来讲,这类事件的当事人有很差的制怒能力,好冲动,喜凭一时性子做事。

  这里有个关键之点:爱愤怒并发怒的人,往往并不像他发怒时想去镇住他人时那样威风,恰恰相反,许多爱发怒、爱冲动、爱凭一时感情用事的人,其内心还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没甚么安全感,高度紧张的,不能信任外部世界和他人的成人孩子。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一般来讲,爱发脾气、喜好冲动的人,多半有过童年、青少年早期的心理创伤,他在心理上给锁在了某一童年阶段。而这种创伤又多半是身边的大人造成的。一个好打骂孩子、脾气暴躁的父亲往往造成孩子心理上易担惊受怕以及许多其它阴影创伤,孩子长大以后,接受了父亲的行为模式,可能也会成为一个脾气暴躁冲动的或有暴力倾向行为的人。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如果一个孩子目睹了家人,如母亲、姐妹被人欺侮,或者是自杀、被杀。这种惨像会深深地植入他的大脑和人格中,可能导致他今后人格、情绪、行为的分裂(dissociation)。在今后成长的岁月里,他大脑中会不断地上演那惨像。笔者要说明的一点是,有过悲惨童年经历的孩子,绝大多数成长起来以后不会有杀人或自杀的倾向和动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能会偶尔有这种念头,但真正付诸实行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这里就涉及到三个很大的心理及人格范畴,即人格的扭曲导致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减弱,创伤后心理压力综合症(PTSD),以及急性心理压力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人格的扭曲或障碍,往往表现为人的情绪阴晴不定,变化无常,尤其表现在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包括婚姻家庭关系)上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最常见的就是虐待异性配偶。这边他才打骂了配偶,配偶还生着气,那边他已经烟消云散,开始讨好配偶,又是道歉,又是说好话,又是买花。那边配偶气消了。两个和好如初时,为另一件小事,他又翻脸,脾气又上来了,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争吵。两人就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如果当事人的制怒能力差,又有暴力倾向,搞不好还会弄出伤心事件或人命来。

  关于创伤后心理压力综合症(PTSD),以前已撰文谈过。但笔者这里要想说明的是:恶性事件的发生,有时是与一个人过去受到过的心理创伤有关系,有时可能可以是很久以前的创伤,但被目前的压力激活,瞬间可以爆发出很大的能量,产生无法预料的结果。

  受到过严重心理创伤的人,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在他今后成长的岁月里,由于过去发生过的悲惨事件会深深地铭刻(imprint)进大脑,死亡和惨剧可能会成为他日常想法的一个部分。他可能会患上忧郁症,滥用毒品,焦虑症,惊恐反应,以及饮食功能失调症等。以上这些人可能都好冲动。而有焦虑症或惊恐反应的人,往往制怒能力差。生活压力一大,加上与身边的人的矛盾摩擦,有少数人不仅怒火中烧到了不成比例的地步,而且还可能恶向胆边生,做出伤人伤己的恶性事件来。这里要说明一下:少数有创伤后心理压力综合症的人,当他开始走向恶性事件时,他大脑里展现的不仅仅是当前与他人的冲突,还可能将过去的悲惨往事在大脑中闪出,这时他可能已处于与外界现实脱节(derealization)的状况。也就是说,在他的认知世界里,外界或外部世界已经成为非真实。如果此时此人是在暴怒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可能非常危险,因为恶性事件可能就在此时发生。笔者无意为恶性事件的制造者们开脱,他们理所应当接受法律的惩罚,只想说明:如果将曾经经历过严重心理创伤的人置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他会产生分裂的心理(dissociation)和分裂的人格(dissociated personality),这将全面地影响到他对现实和他人的评估能力,影响他与现实的联系,影响他的自我。这时他可能做出完全是非理性的事情来,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急性心理压力障碍症,往往是指当事人当前(一般一个月之内)所经历的创伤性经历,如身体受到伤害,如被强奸,被抢劫,经历严重自然灾害等。这时产生的,是巨大的焦虑以及相关症状。另外,某些人觉得他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时,如突然失业,突然被抛弃,也有可能产生活不下去死的想法。巨大的焦虑本身,就是将现实中的问题和困难无限地放大,自然会扭曲人的情绪、思维和态度。比如当事人可能脾气阴晴反复无常,焦躁不安,睡不着觉,集中不了精力,很容易引起惊恐,一点就炸。急性心理压力障碍症会影响人的家庭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生活。这类人一般不会走到极端上,不会走到恶性事件上。但如果当事人还有别的心理障碍,尤其是严重的人格障碍或严重的创伤后心理压力障碍,当一根筋转不过来时,也可能出事。

  不管怎么说,出现了心理障碍,有了情绪压力时,一定要寻求帮助,让压力发泄出来。制怒能力比较差、情绪压力大的人,更要去寻求帮助。家庭中的恶性事件,不管是自杀还是杀人,策划已久蓄意谋杀的情况比较少,而多数是一时暴怒下产生的冲动,因无法压制强烈和愤怒的情绪,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通常只是在生活中某个时刻,一时想不通,加上暴怒让人丧失理智理性,就可能出事。

  一般来说,如果能帮助当事人过了那道关,帮他疏导心理压力,事情可能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

  帮助人疏导心理压力,专家、专业人士可以做,一般人也可以做。核心是要学会倾听对方,你只需要用一些问题让对方不断地说下去,把心里的烦恼讲出来,心理压力就会减轻甚至可能消失。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英国读心理辅导研究生时,和太太常去一位英国朋友那儿玩,另外一位英国心理学家也住在那里。一个周末的晚上,一些朋友在那里聚会聊天,快近半夜时,一位女士打电话来,一定要马上同那位心理学家谈话,因为她决定当天晚上自杀。刚好这位心理学家周末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我们并不清楚他的住址和电话。这位女士的电话顿时把我们所有的人都给镇住了,空气像冻住了一般。好一阵,大伙才商量该怎么办。因为我当时英文还讲得不很流利,我建议在座的一位英国中学老师去听电话(西方中小学老师都要学心理学),同她聊聊。我建议力争同她谈上25-30分钟,重点是听她谈,引她谈。我当时正在读弗洛依德的深层心理学,只很局限地知道想自杀是愤怒转换来反对自己,只知道愤怒是一种能量,只要发泄疏导出来就好。这位中学老师去听电话,我站在旁边,不时用纸条出点小主意,并焦急看表,生怕对方挂上电话。时间一分一分慢慢地爬着,那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最慢的时刻。最后过了25分钟,过了30分钟,那位女士还在滔滔不绝地谈,我和周围的人都开始松了一口气。在中学老师的要求下(我出的主意),她答应等到明天心理学家回来。这次谈话共持续了48分钟才结束。那位中学老师也紧张得出了一身大汗。谈话结束后,我们共同认为:只要这位女士今晚能谈这么久,多半她今晚是不会自杀了。待明天那位心理学家回来了,他会接下去帮助她的。后来这位女士没有自杀。这件事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应付有自杀倾向的人。这经历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仔细倾听心理上处在绝望边缘的人们的重要性。它也让我知晓在后来的工作中怎样去从容应付类似事件。

  总之,倾听帮助有心理压力的人,帮助其疏导心理压力,可能是能防止恶性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2 回复 绿绿的地 2010-8-20 07:46
sf 有思想就会有压力,必须要有心理医生,来治疗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学习了,谢谢!
1 回复 naturelover 2010-8-20 07:51
绿绿的地: sf 有思想就会有压力,必须要有心理医生,来治疗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学习了,谢谢!
不客气。我们共勉。
回复 绿绿的地 2010-8-20 07:51
naturelover: 不客气。我们共勉。
2 回复 wazhh 2010-8-20 13:37
个人而不是社会问题吗?
回复 瑞典林 2010-8-21 00:00
我们应该引起警惕,这是个社会问题。
1 回复 Aboriginal 2010-8-22 13:26
同意,压力的疏导和释放最重要。压力大的时候会自我否定,进而产生绝望。
2 回复 YRose 2010-8-22 22:05
拜读了你的几篇大作. 都值得一读. 谢谢!
就本文的论点, 我个人的观点是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人们抑制恶念的产生. 人一旦出现了人格的扭曲, 很难疏导.  中国人不信教, 很难说是一种进步, 还是缺少一种约束.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14: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