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如何激励孩子去申请奖助学金? [2018/02]
- 也谈小鬼子学中文 [2009/02]
- 童书选读(4)--多本低幼图书 [2009/03]
- 我几个小时前写的文章被删了 [2009/01]
- 儿子给我母亲节意外惊喜 [2011/05]
- 儿子的财商教育 [2009/02]
- 小v的搞笑影评 (转) [2009/02]
- 儿童定律 [2009/01]
- 童书选读(2) [2009/01]
- 童书选读(3)-- Good Dog Carl [2009/01]
- 电脑病毒警告! [2009/07]
- 童书选读(1) [2009/01]
忘了在哪儿读到过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不取决于how smart he is, 而是how he is smart. 性格决定命运,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已经开始在开发孩子智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情商。但是实际上我们还应当从小培养他们的财商。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美国有1/3 的高中生持有信用卡,其中28% 的学生已经欠下了数量可观的信用卡债务。在对高中生及他们父母的一项有关理财知识的测试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平均均不及格,分别只答对了52%和57%的题目。 难怪在这次金融风暴中,那么多人因为债台高筑而破产,甚至失去自己的家园。另外,这项调查也发现,94%孩子说他们的理财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父母。由此可见父母在儿童的财商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华人长期以来视金钱为粪土,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可是近年来我们却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一切向钱看,认为钱至高无上,可以买到一切。这两种对于钱的观念都是错误的,不健康的。大多数华人父母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稍微明智一点的父母,为孩子存下教育基金,为他们买好房子,找到一个高薪的工作,死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一笔遗产,以为这样他们的孩子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了。殊不知,这些从小花钱大手大脚习惯了的少爷小姐们,再多的钱也可以挥霍一空的。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自己懂得理财,那就可以使有限的资产不断累积。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给他们最有价值的财产。
一年以前我们开始给两个儿子灌输一些财务知识,现在7岁和5岁的小人已经有了一点初步的概念,懂得他们不可能把整个商店买回家,买东西的时候知道货比三家,平常帮我收集coupon, 到商店后帮我算unit price, 看牛奶桶上的到期时间等等。最难能可贵的是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每得到一块钱他们就分成四份,分别放进标有“Spend”(花费),“Save”(为买大件存款), “Grow” (投资)和“Give” (爱心捐赠)的四个盒子里去。 在采用这种 “一分为四”理财系统前,小儿子有好几次在商店里大喊大叫,非要让给他买某一种玩具或零食,有一次甚至在地上打滚,不给就不起来,搞得我特别尴尬,只好让步。现在他们再提什么不合理要求,我只要简单地问他们“Spend”盒子是不是还有钱就可以了,因为这个盒子里的钱我们不管,由他们自由支配,有钱他们就可以买,没钱对不起,等存够了钱再来。
今年外公外婆又给两兄弟发了压岁钱,问两人打算怎么处理他们这些钱,两人都说要去买些Bakugan, 剩下的钱放Save 和 Grow 盒子 (主要因为妈妈答应要match这两个盒子里的金额)。 于是我们今天早上去银行,把两人Save 和Grow盒子里的钱分别存进他们在银行的两个对应帐户。我可是损失惨重,match 完老大的存款,再match 老二的,幸好老二平常爱把钱放Spend 盒子,需要match 的数目不算太大。 从银行出来我们去Target买Bakugan,我本来提议去Walmart,因为Walmart同样的东西可能会便宜一些,可是老二不干,因为他朋友的最酷的Bakugan 就是在Target买的。 在Target 看了好半天,两人一直拿不定主意买哪些,想把喜欢的几个都买下来钱又不够。 忽然,老大问我可不可以带他们去Walmart看看,如果那儿没买着还可不可以再回这里来。 去到Walmart, 我故意说肚子饿了,我们不买那么多Bakugan,把钱拿来吃麦当劳吧。 老二说好,但当弄明白要他自己出钱买饭时,他不干了:“我们回家吃饭!” Walmart的Bakugan果然便宜了几毛钱,去交费时,又发现他们选的Bakugan中有两种正在打五折,两人节约了好几块钱。接完帐出来,两兄弟高兴得直跳。回家热剩饭吃,两个小饿鬼一阵风卷残云,从来没有吃得这么香过。 边吃饭,老大还问我,在家吃饭为什么可以省钱? 在商店买东西为什么要交税? 老二也忽地问: 他的钱放在银行去了,万一银行被抢了,是不是他的钱也就丢了? 我一通演讲,也不知他们听明白了没有。